第A12版:点赞好老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既严格又温柔,嘴里喊累手不停歇

她是让人又敬又爱的“麻辣老师”

人物介绍

陈佩珍

奉化区居敬小学教师

奉化区优秀教师

奉化区优秀班主任

推荐理由

从教30多个春秋,她带出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却有着相同的“自理自立”和“阳光自信”。她很严格但很温柔,她爱孩子,为孩子的一生着想,更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陈佩珍老师和她的602班学生。 受访者供图

    初见陈佩珍老师,是在奉化区居敬小学秋季运动会的休息空隙。

    一米六五的个头,穿着一身蓝色运动套装,剪着齐肩中长发,隔着人墙摇着手臂打招呼,风风火火走过来。

    从教30年,50岁的陈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多么年轻,多有朝气啊!

    聊起30年班主任工作经历,陈老师坦言很辛苦,不过还会做下去。“我喜欢孩子,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累是累的,但带来的幸福感也是真的。”陈佩珍说。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胡珊珊 乌雯雯

    “人生路上遇到好老师”

    毕业20年的学生仍一眼认出

    “运动会,要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这才是班集体啊。”采访中,从穿着也能聊到“带班”,可见陈佩珍老师的用心。

    采访从运动会开始。“你瞧,这是运动会开幕式,我带的居敬小学第一届毕业生,给我拍的照片。”陈佩珍随手戴上300度老花镜,找到这张照片。

    “这个学生叫董路路,毕业20多年了,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孩也在居敬读书,她是家委会成员,运动会过来做志愿者,她看到我,就给我拍了照片,还发来信息说‘人生路上遇到好老师’。”说到这里,陈老师声音低沉了些。

    1992年,陈佩珍师范毕业分配到白杜小学。四年后,居敬小学成立,陈佩珍从三年级开始,带出了居敬小学第一届毕业生。“那时候教学楼只一幢,周围是荒芜的泥地,第一年招生只有两个班。那时候我们居敬小学老师很拼的……”陈老师看着居敬小学从两个班发展到如今两千余名学生的规模,陪伴居敬小学一路走来成为当地名校。

    “未完成的惊喜一样感动”

    做班主任虽累但又幸福

    把青春献给教育事业,做了三十多年的班主任,累是累的,幸福也是真幸福。

    这种幸福,不光是毕业20多年的学生仅从背影就能认出曾经的班主任中体验到的,还有现在的学生偷偷给她过生日。

    “9月28日,吃过午饭,我到班上,刚刚走到拐角,就看到有个学生不停地探出头来,瞄我一眼,赶紧溜到班里。”陈老师一边犯嘀咕,一边不知不觉走到602班,看到窗户关得密不透风,窗帘遮得严严实实,推开门本想说上两句。

    “陈老师,生日快乐!”看到陈老师推开门,班长起立喊出这句祝福语,紧接着全班学生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

    而背后的黑板上还有未完成的书画、艺术字。“本想布置好教室,给我一个惊喜,没想到我来早了,这场未完成的惊喜,一样让我感动。”陈老师说,那天,连她自己都忘了自己的生日,可学生们记得。

    像这样让人幸福到眩晕、可以抵过千辛万苦的瞬间,陈老师一一铭记在心。她直言,当老师当班主任,她很严格,很“辣”。“学生犯错了,第一次原谅,第二次再给个机会,第三次严厉批评,不管学习成绩如何,是不是班干部,该批评批评。”陈老师坦言,学生是有些怕她的,但从教三十多年始终能够获得家长的信任和喜爱,也源于她严格背后对学生深沉的爱。

    “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

    带班第一个月“趴在班里”

    30年班主任经历,陈老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带班风格。班风正、学风浓,这是任课老师对陈老师所带班级的评价。

    每次新接手一个班级或新学期开始,陈老师努力营造好“第一次”。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大课间,第一次眼保健操,第一次就餐,第一次卫生,第一次作业,第一次的学习园地布置等,陈老师都会亲自管,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陈老师用“趴在班里”来描述这种状态。“第一次、第一个月非常重要,班级带不带出来,规矩能不能立得住,这一个月一定要趴在班里,一点点抠细节。”陈老师雷厉风行,打扫卫生,楼梯如何才能清扫干净,她蹲下来亲自扫、擦,告诉学生该怎样做值日。升旗仪式敬队礼,看到学生动作不标准,一个个纠正学生。

    看起来和学习无关的小事,但陈老师认为“这是习惯的养成”。“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陈老师把教育儿子的心得,用在全班学生身上。

    “陪一程扶一把,

    便是老师的幸福”

    陈老师很严格,但也很温柔。

    “上一届毕业班的一个学生,很调皮。有次和学生闹了矛盾,冲出去就要做过激行动,被同学拉住了。”陈佩珍镇定下来找到学生和家长,详细了解情况后发现,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经常把“出走”挂在嘴边。

    “我把儿子的衣服送给他,向学校帮他申请补助,一点点耐心给他讲。每个孩子都自带光明的一面。如今他读初三了,今年暑假还来看过我,个子长高了,也懂事了。”陈佩珍说。

    作为老师,最开心的莫过于看到学生的成长变化,曾经调皮捣蛋的熊孩子慢慢长成男子汉,懵懂可爱的小女生长成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陪伴着走上一程、扶上一把,便是老师的幸福。

    讲述三十年班主任的心得,陈老师取下老花镜揉了揉眼睛。“年龄大了,家人劝我少操些心,抱怨也抱怨过,也想过不要做了。可不做班主任,也体会不到班主任的幸福。”陈老师说。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请家委会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