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应试作业为应用作业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设计案例

    “双减”落地已一年有余,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员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此,《现代金报》明州教育(理论)联合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诚邀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员分享自己在各学科作业设计与指导方面的思考与研究。现刊出其中部分优秀论文,以飨诸位。

    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 裘春燕

    语文学习积累是基础,运用才是最终目的。各种形式的语言积累只有通过实际的运用才能转化为真正的能力,充分发挥知识的价值。否则,语文就是知识枯燥的语言游戏罢了。

    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也是学生认识生活,解决问题的起点。不仅要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更要保持内容上的可行性、实用性。“双减”后,传统的应试作业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笔者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作业为例,浅谈应用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一、让读写结合生动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为此,教师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竹节人》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课文。课文讲述了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竹节人被没收后我们的发现,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传统游戏竹节人。既然是游戏,怎么能不玩一下呢?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转化成能力。笔者在课后设计了这样的小作业:

    1.认真阅读语文书相关章节,然后做一个竹节人。

    2.和同学一起玩一玩竹节人,体会乐趣。

    3.写一份你是怎么玩竹节人的,让更多人体会传统游戏的快乐。

    这个作业的要求是层层递进的。首先要求学生学会选择相关内容,有目的地读,这正是此单元的阅读策略所要求的。

    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语言转换,将读文字转变为实践。再寻找合适的材料,将竹节人做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将读到的信息内化,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充分比较,才能最终做出一个竹节人。

    当然,学生的创造性也是无穷的,有的竹节人画了丰富的表情,有的竹节人拿上了木棍、小棒当武器,有的还穿上了披风,竹节人在学生手上真正“亮”了起来。

    玩的过程,是学生们最开心的。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图1)。有些同学还制作了擂台。

    笔者给学生们拍摄了视频,记录了过程。在玩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遇到了困难,玩得并不顺利。有些学生怎么扯竹节人都立不起来,耷拉着脑袋不动。有些则乱动一气,不听指挥。他们这才理解了为什么课文里能写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为什么作者对这个传统游戏这么痴迷。经历这些困难重重的过程,都为同学们的下一步写作积累了丰富素材。

    在写作中,他们将自己遇到的困难,看到的精彩过程都写进了文字中(图2),既丰富了自己的体验,又拉近了与课文的距离,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竹节人这个传统游戏的魅力。

    有些同学沉浸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发觉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是那么有趣,通过视频回放,他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竹节人的魅力,看到了旁观者的热情,这又丰富了他们的写作。

    由读到写的过程,既有趣,又有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充满学习的动力,这样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希望看到的。

    二、让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

    在《故宫博物院》一课,有设计故宫博物院游览线路的内容。这同时也体现了“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有生活的”现代大语文学习理念。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故宫博物院的介绍,明确参观重点和时间,再根据图上的位置选择合理的路线。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起来,还要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固有经验,进行细致的规划,这正是语文应用型的最好体现。

    在《语文园地六》词句段运用中,有一个部分是设计合理出行线路的内容。

    虽然学生们已经六年级,但是生活在优越条件下的他们很少有机会独立乘车到处跑,这也是他们所缺乏的经验。学生通过阅读车牌,明确线路和站点,设计合理的出行路线,还要考虑首班车、末班车等实际情况。

    在进行课后作业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比较火车和大巴的速度,设计合理线路,结合实际情况说明理由。在课堂上,这道题引起了大家热烈讨论。有些同学从舒适性出发,觉得动车比大巴舒服。有些同学从省钱角度考虑,觉得大巴比动车经济实惠。还有的从出发时间早晚出发,考虑到人体的睡眠(图3)。学生在讨论中,把题目真正地当成了生活,从生活出发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真正让学习走入生活。

    三、让应用植根于文化土壤

    宁波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自古就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借助这些课文的支架,笔者设计了情境体验类应用作业——“宁波一日游”。结合本地特色景点,通过迁移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一个六年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语文综合学习的能力。

    学生需要为不了解宁波的外地游客设计宁波一日游方案,方案中至少包含交通规划、经典规划、特色产品介绍三大块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学生既要考虑到实际的距离、车程,又要结合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推荐合适的景点和特色产品,将宁波的优点最大化。通过一系列实际操作,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了宁波的历史文化。这些作业设计,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图4)。

    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分小组进行了设计美化,评选出十大优秀小导游,在评选中大家互相欣赏,互相研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学习知识真正变成了一种乐趣。这种趣味性、生动性相结合的应用作业深受学生的喜爱。

    总而言之,作业只是一种形式。如何能让学生喜做作业,从作业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是每位教师不懈的追求。相信只要将作业更多地落到实处,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发现,一定能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