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主题征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堇山红脉 初心之旅

    鄞州区学士小学202班

    孔德佑(证号2200447)

    指导老师 彭鑫

    站在白岩山顶,远眺高山巍峨,

    手握鲜艳的国旗,我们放声歌唱,

    稚嫩而坚定的笑脸,满怀着骄傲与自豪,

    《我和我的祖国》,就让那歌声飘扬。

    山下溪水潺潺,古树草木青葱,

    远见一座古宅,咦,那是谁的家?

    妈妈说,那里曾居住着沙氏五杰,

    革命年代,叔叔们无惧无畏,

    用无私和热爱,践行党员的初心。

    两层小楼,历经风雨,

    门前几棵香樟树,我问,这又是谁的家?

    爸爸说,这栋小楼可是童第周爷爷的故居,

    农家的厨房、磨坊,满溢着辛劳与喜悦,

    当之无愧的“克隆先驱”。

    山水隐幽,微风习习,

    田头山间,蝴蝶飞舞,

    遥遥五间两弄厢房,我问,这又是谁的家?

    慈祥的奶奶笑着问我,娃娃可知道周尧?

    哦!我知道!

    我还去过周尧昆虫博物馆!

    往昔今日,鲜活的过去仿佛就在眼前,

    我们在党旗下留影,在雕像前敬礼,

    缅怀着过去,憧憬着未来,

    也许这就是堇山红脉,赓续传承。

    《我的父亲焦裕禄》

    观后感 

    鄞州区堇山小学607班

    郑煜雯(证号2206690)

    指导老师 王国平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题记

    说起兰考,一定会想到焦裕禄同志,我对一个堂堂县委书记的感受就是“穷”。他给陈继光包饺子用的白面是向邻居借的;一家九口每顿都吃白菜和窝窝头,连过年都没肉吃;种泡桐时一天只吃一个馍。

    焦书记心里装着全体兰考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得了肝癌后,他不去医院,一痛就用手捂着,以至病情加重。他经常把右脚踩在藤椅上,疼得受不了就拿硬东西顶着,日子久了,那把藤椅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病痛缓解后,他又用藤条把窟窿补好,但不久藤椅又被顶破。就这样破了修,修了又破。同志们和家人都劝他多休息,好好疗养,他却总是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

    焦书记是个拼命三郎,做什么事都全力以赴、亲自上阵。虽然县里给他配备了小汽车,但他骑着自行车踏遍了整个兰考。他坚信只要好好计划、合理安排,兰考一定会改天换地,成为欣欣向荣的富足之地。他带领兰考人民“扎针贴膏药”:把地底下的淤泥翻上来,盖到盐碱地、沙地上,然后在上面种泡桐。如今泡桐树已是兰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

    焦书记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奉献和奋斗精神却永远留在人民心中。他“战胜”了风沙、“战胜”了盐碱、“战胜”了内涝。他就是那一轮暖阳,普照在兰考的土地上,抚育着一朵朵淡紫色的泡桐花竞相绽放。

    一张珍贵的 革命烈士证明书

    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607班

    平一然(证号2200665)

    指导老师 胡梦霞

    爷爷奶奶家的墙上挂着一个大相框。它一尘不染、微微泛黄。每次去爷爷奶奶家我都要久久仰望,认认真真地读一读——革命烈士证明书,平凡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平凡就是我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他是一名教书先生,同时又是中共地下党庵东盐区的活动骨干。他两袖清风、刚正不阿。

    1939年春,余姚地下党组织任命他为大云乡乡长,后又兼任庵东盐区“战区社会服务团”区团长。他与盐民心连心,把盐民运动搞得红红火火,引起了当地反动恶霸的强烈不满和痛恨,他们处心积虑要拔掉这颗“眼中钉”。

    1941年2月12日凌晨,一群土匪受当地恶霸头子的指使,围攻大云乡公所,对着熟睡中的平凡先生连开两枪。平凡先生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6岁。而我爷爷当时才7岁。

    我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时刻提醒我,我是革命者的后代,身上流淌着红色血脉。我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永远跟党走,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

    我不怕困难、努力学习,每学期都被评为校希望之星、五星级队员;我担任大队委员、班长,积极参加大队部各类活动,努力当好老师的小帮手;我严格要求自己,起到红领巾示范带头作用,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快乐成长……

    一张珍贵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永远珍藏在我心中,时刻鞭策我克服成长中的一切困难险阻,从小学好本领,长大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伟大的祖国!

    听爷爷讲

    送医下乡的故事 

    宁波大学青藤书院小学部201班

    徐子皓(证号2211327)

    指导老师 杜莹

    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善良、正直、勤勉,一辈子服务于党的卫生事业。他给我讲了很多他当年参加医疗队,送医下乡的故事。

    爷爷从小学习认真刻苦,卫校毕业后成了一名医生。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入了医疗队,送医下乡。当时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很差,一个村只有一名赤脚医生,药的品种很少,设施更是简陋,跟现在没法比。因此,听说来了医疗队,人们都很高兴。

    下乡后,爷爷就在村卫生站为老乡们看病。有一次,一位农民被野蜂叮了,痛得在地上直打滚。因为没有抗过敏药,爷爷为他涂药止痛后,赶紧用借来的板车送他到镇卫生院打吊针。老乡好了后上门感谢,爷爷说:“这是我的工作,应该的。”

    爷爷白天上班看病,晚上继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空的时候他还上门用针灸等方法给老乡治病。有一位老奶奶中风后,关节僵硬、行走困难。爷爷不厌其烦,多次上门,用针灸、艾条熏和推拿等多种办法为她进行康复治疗。一个多月后,这位老奶奶能下床走路了!

    爷爷一直都努力学习,八十年代中期,他又考上了大学。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下,我爸爸医学博士毕业后也成为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家里,爷爷和爸爸经常教育我,学习要认真努力,做事要耐心仔细,为人一定要诚实善良。我想,这也是我们家的家风,从爷爷传给爸爸,又从爸爸传给了我,以后我也要继续传给我的孩子。

    永不褪色的革命信仰

    鄞州蓝青小学406班

    沈思妍(证号2204549)

    指导老师 余悦

    峰锦岭秀,溪谷纵横。沿着蜿蜒的小道,拾级而上,云海之间,鲜红的旗帜映入眼帘——当我站在鄞西的四明山的溪边,耳畔的风声、水声,把我带回了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四明山麓。

    那时候的四明山,荒无人烟,杂草丛生。一个女孩在漆黑的夜里匆忙赶路。她衣衫褴褛,黑乎乎的脸上嵌着两颗乌黑的大眼睛,小心翼翼地四处张望着,脚上的草鞋已经磨得不成样子。这是一名小地下党员。她从上海辗转来到这里,为的就是寻找一个“瓶子”。当时的条件十分恶劣,又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小小的她,辗转了好几个城市来到这里,只为完成组织交给她的任务。

    在那个年代,有很多像她一样的人,张人亚、王家谟、沈乐山……他们为了革命的信仰,坚定不移地向前走着。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信念,那信念就像一束光,照亮他们前进的路。

    接过革命的火炬,守护来之不易的幸福。在这和平年代,无数年轻的人传承四明山的信仰,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

    信仰不分年代,亦不分年龄。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向他们学习,接过信念的火炬,铸就革命的斗志,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寻访红色的足迹 

    宁波市惠贞书院502班

    茅哲瑜(证号2211470)

    指导老师 毛瑞珍

    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7月5日,爸爸妈妈带我开启了为期3天的武汉之行。尽管暑气蒸腾,但依然挡不住我寻访红色足迹的热情。

    第一站便是参观武昌起义纪念馆,因其外观红砖红瓦,亦被当地人称为“红楼”。

    步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伫立在这位民族英雄雕像前,我立刻肃然起敬,鞠躬行礼。

    来到第一展厅,馆内气氛庄严肃穆,看着陈列的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在我眼前徐徐拉开帷幕。光电交错间,我仿佛跨越了空间,来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

    出了第一展厅,我又来到了第二展厅。看到清廷和欧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不禁怒火中烧,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更明白了周恩来为何年少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

    接着,我又来到了第三展厅,参观了当时革命领导人的会议场所,随后又参观了存放烈士遗物的第四展厅。看着他们血迹斑斑的遗物,特别是那件被子弹射得千疮百孔的血衣,我感慨万千。很难想象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这位烈士是如何用顽强的意志与敌人殊死搏斗的。

    穿行于几个展厅,我“身临其境”地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主共和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生逢盛世,理应义无反顾地扛起时代重任,承担历史使命,立好“为党分忧、为民奉献、为国尽责”之长志,并付诸行动,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蓬勃志气来回应“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