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杭州湾新区世纪城实验小学 覃祖新 【摘 要】语文思辨性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文本分析中,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将文本中所含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有积极作用。在语文课堂开展思辨性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 课堂教学探索 思辨阅读价值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比较分析、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尤其要关注语文教学怎样用语文学科特有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课文《巨人的花园》为例,探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思辨性阅读学习活动的元策略。 一、开展思辨课堂教学原因 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是注重学生的识文断字、基础写作的能力等。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很少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也没有个性化的观点,对课文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识表面,并没有深入去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深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 其实,孩子都有创造力。如何将其解放出来?笔者在《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教学中尝试力求体现思辨性阅读,实现以思促学,辨中有思,思辨结合,引领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中学会阅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从而在阅读中实现文本对话的深度建构。 二、思辨课堂教学探索 (一)立足学情 夯实思维地基 《巨人的花园》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的学习后,第二次集中学习童话单元,而本次的童话学习又是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之上有所提升。三年级的学习中,孩子们仅仅是去感受童话的奇妙,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提升到了“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形象。按照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统观整个教材体系,此单元是对三年级学习的补充,也是为五年级的创造性复述做铺垫。 基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情以及知识学习需循序渐进的特点,笔者把第一课时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通过自主、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花园发生的变化,认识“对比”这一表现手法,感受花园的神奇。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说清楚。这些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设定,也是基于课文后面的习题而定的。下面为本课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说说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什么转变。 小练笔 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二)立足童话,彰显语文思维 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笔者结合课前课后的助学系统,梳理出这篇课文的教学策略。 1.反馈预习 学习字词。 在这一板块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单。 《巨人的花园》课前预习单 1.摘录我认为难读的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我读了_____遍课文。读了课文后,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找出课文中描写花园的句子,并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利用这张预习单课前去自主预习,自行摘录自己认为难读的词语,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还去抄录课文中描写花园的句子。教学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学情来展开,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能动性。交流词语的时候,不是老师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拿出来给学生去认读,而是教师在查看班级里所有学生预习单后,选择一个学生有代表性的词语放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读,带大家读。同时,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适时注意提醒学生学习自己认为难读的词语的方法:请教别人,查工具书等。这样的课堂从学生来,这样的学习,从学生来,又回到学生中去,真正把学习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预习时就得到充分的自主学习与思考,借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迅速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而捕捉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习真正发生。 2.借助作业 初识变化。 首先,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利用课堂作业本的题目,让学生自主去完成题目。 学习活动一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相关的句子,填一填。 巨人外出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巨人拆除围墙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巨人回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完成预习单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写的“巨人外出时,________”填写的句子很详细,于是及时在大屏幕上呈现两名学生的学习单,进行如下教学: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同学的学习成果,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同意某某的,“这是一个可爱的花园。”他的语言比较简洁明了。而另外一个却比较具体。 师:(出示第二自然段语段画)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的成果。他们所找的都是描写花园的句子,但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也学到过用关键句概括段落的意思。所以,后面的两个空,你也可以去找找关键的语句来填。 将学生自主提取的比较零散的信息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课堂上,教师的“引而不发”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发”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提取信息的同时,增加思维的敏锐感,能学着辩证地思考问题,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真正意义的“学习”又一次在学生身上发生。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学生选取出更适合的信息得出:巨人外出时,这是一个可爱的花园;巨人回来后,这是个凄凉的花园;巨人拆除围墙后,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梳理出花园发生了变化之后,学生还要借助学习单,把文章讲了些什么内容连起来说说。如此一来,学生借助作业本,把作业本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他们的思考与辨析过程中,学生对花园发生的神奇变化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3.研读花园 感悟神奇。 (1)外出时 想象画面。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把巨人外出时的花园景象写得生动形象。在课后习题中的第一题就这样写道: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而想象画面,也不是空想的,学生的想象是有事物的。所以在点评学生的想象时,教师还圈出了学生说到的事物,这样学生也在读的过程加入自己的个性化的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再一次随着教学的推进而得到再一次的发展。同时也为学生的对比阅读作好了铺垫。 (2)回来后 领悟景物。 学生在默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之后,找出了巨人外出时所描写的事物,教师也拿着学生的学习成果来进行交流展示。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再次深层次去思考描写了哪些事物,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一个画面。同时也为学生的对比阅读和创编童话打下了基础。 (3)对比阅读 激活火花。 在阅读中,总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和新的索引,总是在变化中呈现出万花筒般的风景,而这也离不开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辨析的对比阅读。 ①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第二、第七自然段,读完之后想一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完成学习单。 ②学生完成自学后:互学:依次交流你的发现;小组讨论,整合信息,组长填写表格。 ③学生在充分学习了以后,请小组交流这两个自然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得出:相同点:描写景物相同、都用了拟人手法。不同点:景色发生了变化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童话用上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出童话的神奇。我们来看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了对比:外出时的花园和回来的花园不同、花园里面和花园外面不同等。教师适时引导,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生思维,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4.运用要素,创编童话。 学生运用对比、拟人的手法,想象着说一说巨人拆除围墙后,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为课后习题的小练笔做准备。从说到写,学生把小片段说好,到写好,再去达成篇章页中的“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三)立足童话,激发思维探究 学习到最后,教师和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一起去感受了花园在巨人外出时,回来后,拆除围墙后发生的神奇变化。同时启发学生去探究花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妙的变化,也把下节课学习的重点放在去发现巨人有什么转变,从他的转变中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三、结语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全面、深入、辩证地思考的学习经历才能称得上是有价值且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故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开展,合理设置思辨性阅读训练体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