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12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 真实性评价研究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闫艳

    【摘  要】随着劳动教育的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也成为重要的关注点。本文在真实性评价视野下探索劳动教育评价问题,尝试避免传统学科评价对劳动教育评价带来的弊端,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追求:以促进培育“劳动精神”为价值引领、以促进培育“劳动习惯”为重要逻辑、以促进提升“德性发展”为结果导向,在此基础上探索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目标、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等政策文件的相继颁布,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课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课程,且随着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劳动教育评价也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关注点。但是现实中,劳动教育评价也受到一些学科评价“证明”和“展示”弊端的影响,存在排名、绩效评价的现象,本文拟通过真实性评价视角思考劳动教育评价,来助力解决这一问题。

    真实性评价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90年代,缘于对追求唯一正确答案的标准化纸笔考试的反思和批判,旨在通过采用多样化评估方式、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真实问题情境,改变过分关注事实性知识再认和回忆的做法,实现对高层次思维能力等有现实价值的学习结果的评价。[1]中小学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则强调应基于对劳动的深入了解、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照,指向和促进学生发展。

    一、开展真实性评价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必然要求

    1.新时代的“真实的生活”需要真实性评价

    劳动教育要求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也必须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提倡劳动教育,提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我国现在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们重提劳动教育,理应与时俱进,即:今天的劳动教育,一定是、也必须是“新”的劳动教育。[2]其中,“真实”是“新”的一种要求,即在真实的实践中,面向并促进学生真实的生命成长。所以劳动教育评价必须能真实地反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变化,也必须是符合新时代环境变化的真实性评价。

    2.劳动教育“真实的课程内容”需要真实性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劳动课程内容的真实性要求劳动教育评价不能仅仅对学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进行等级评价,而是要根据学段的特点,基于真实性的课程内容建构真实性的评价,这种真实性评价将进一步将劳动教育导向现实的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在真实的劳动实践中感知生活、融入生活、尊重劳动,这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在要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真实的人才”需要真实性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教育评价对劳动教育发展的导向作用,应有助于落实国家大政教育方针,尤其面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育需求,要引导学生善于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看问题,思考新时代人类的命运,从而培育学生的社会担当责任意识;进而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努力劳动和科学劳动,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二、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的实践原则

    1.以促进培育“劳动精神”为价值引领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劳动教育不是把学生培育成劳动技能专家,而是引导学生将劳动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的劳动实践中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情感,锻炼学生的劳动意志,并培育学生科学的劳动精神,同时在劳动中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生命价值、理想信念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进而培育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因此对劳动教育的评价要关注劳动精神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劳动教育铸魂立人功能。

    2.以促进培育“劳动习惯”为重要逻辑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生活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圆满地完成学业,而是适应生活;不是养成盲目服从和规定的习惯,而是培养自主的行为。[3]所以,不但要培养学生获得劳动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习惯。因此,劳动教育评价引导劳动习惯的养成也是重要关注点。

    3.以促进提升“德性发展”为结果导向

    在劳动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创造人类、创造历史、创造美好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树立幸福生活基于劳动的价值观,尤其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中,提升社会责任心,进而发挥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载体作用。另外,劳动实践促使学生去思考人类生存问题,以及善和美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德性认知,而德性认知的发展又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德性选择,因此,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应以学生德性发展为导向,引导学生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社会公德内化与个性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德性生成和发展。

    三、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的实践策略

    1.构建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的目标体系

    建构中小学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体系,首先要梳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目标,而《课程标准》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开展劳动教育,要确保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落实落细,那么,引导和检验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价体系必然要能促进劳动教育目标的落实,不仅要关注劳动课总目标,还要关注不同的学段目标以及劳动项目目标,《课程标准》虽然对一些劳动项目给出了建议,但是各个学校也可以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自己学校的劳动教育资源设计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项目,那么对于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要制定清晰的项目目标,也要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并细化到劳动教育评价目标体系中去。而评价目标体系的维度可以从劳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构建,比如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也可以从学生内在心理品质的角度来构建,比如知识观念技能、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在此框架下,进一步细化目标。

    2.优化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的内容体系

    真实性评价强调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都是真实的,而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也是基于学生真实劳动实践的评价。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内容如何建构?《课程标准》则提供了重要思路,在《课程标准》中,劳动课程共设置了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又由若干项目组成,并针对每个学段、每个任务群,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内容要求”“素养表现”和“活动建议”。那么,评价内容体系的设计,可以围绕评价目标体系,根据“内容要求”和“素养表现”,提炼评价指标内容,这些指标内容,一方面要体现劳动教育的序列化,正如劳动教育的实施一样,指标内容也要体现循序渐进、相互关联、互为支撑的原则;二是指标内容还要体现综合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劳动实践中的问题。

    3.关注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的方式方法

    真实性评价强调教育要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强调在自然环境中,以多元方式对真实的教育情境、教育现象进行说明,使各方人士通过对话达成共识,在协商过程中与被评价者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共同建构”一致的看法,形成一致公认的评价结果。所以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一方面要接纳多元主体的参与,不只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应鼓励家长、同伴以及社区力量参与评价,并与学生展开真诚的对话和交流;另外,劳动教育真实性评价不能忽略质性评价的作用,甚至可以采取白描式叙事对劳动教育的细枝末节进行体现,体现对劳动教育精神的彰显,以及对学生内在体验的关注,并引起学生在劳动中对自我进行反思和评价。当然,还可以借助智慧化手段,科学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助力和保障劳动教育评价。

    本文为第五轮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立项课题“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D5-FZ93)的成果之一。

    参考

    文献

    [1]杨向东.“真实性评价”之辨[J].全球教育展望,2015(5):1.

    [2]檀传宝.何谓新时代劳动教育之“新”[N].中国教育报,2022-05-12(6).

    [3][瑞士]裴斯泰洛齐著.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夏之莲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68.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