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实验学校602班 自古以来的春播、夏管、秋收、冬藏都是依照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的。当我们跟着“二十四节气”去劳动,便在自然与人文的融通中,认识了农作物,学习了劳动技能,养成了劳动习惯,形成了劳动意识,我们用笔记录着,感受着,成长着。指导老师 俞春丽 过立夏 高博弈(证号2211144) 一到立夏,人们总会吃茶叶蛋。斗蛋,这是中国的习俗。 立夏那天,我准备煮几个茶叶蛋。妈妈告诉我,将蛋壳轻轻敲碎,吃的时候鸡蛋更入味、更好吃。没过多久,一股很浓的茶叶香气扑面而来。我闻了闻,好似躺在茶叶里,香气扑鼻。我坐在餐桌上等待,整个家里面弥漫着一股酱香味的茶叶香气。原本的鸡蛋壳是棕黄色的,烧了良久后变成了棕色,鸡蛋壳也有了特殊的“花纹”。 到了开吃的时间,我小心翼翼拿出一个鸡蛋,剥开鸡蛋壳。鸡蛋看起来像一个小型的木星,与木星图案非常相似,放在嘴里咬一口,只尝出了浅浅的茶叶味与咸味,与白煮蛋差不多。我才知道,原来茶叶蛋煮的时间越长,味才会越浓。又等了几个小时,我终于在晚饭时吃上了可口的茶叶蛋,饭后我打开了锅盖,拿出了剩余的没有敲碎的茶叶蛋,都说立夏要斗鸡蛋,于是我便与爸爸一个人一个蛋开斗。我握住整个鸡蛋,只露出一点点鸡蛋头,与爸爸的鸡蛋相顶。好似两星系相撞,不到一秒时间,爸爸的鸡蛋就出现了裂痕,接着,出现了一个坑。最后,整个蛋壳全部裂掉,里面的汁液流了出来。我赢了! 吃着这么美味的茶叶蛋,别提有多幸福。 大寒 顾衎睿(证号2211149)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这,描述的就是一年之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进入大寒时节,全国各地的农事很少,但还是隐约可见。幸运的是我看见过农民劳动。他们扛着一把把铁锹,从鱼塘旁开挖。“一挖、二挖、三挖……四百九十挖。”在农民们挖了这么多次后,我们把鱼塘的排水孔打开,一边放掉污水,一边倒进家家户户接的自来水。过了一两个小时,水才完全干净、透澈。农民们以及街坊邻居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互相握手道谢。这就是华东地区在大寒经常做的一件事——清理改造鱼塘。 大寒时节,天寒地冻,家家户户却弥漫着融融暖意,因为大家所期盼的春节就要到啦!在大寒前后,我们宁波人特别喜欢喝八宝粥。做法很简单:只要把糯米蒸熟,加入糖、油、桂花搅拌一番,再倒上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果料,浇上糖卤汁就可以食用了。外婆端上一大碗八宝粥,一家人团团围在一起聊天,聊这一年发生过的小事、大事。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聊着永远说不完的事情,成了中国这个“大家”里的一个小小缩影…… 春种一粟,秋收万籽 潘一诺(证号2211143) 我是一颗平淡无奇的小种子。 “轰隆隆”,一声惊雷过后(惊蛰),我和兄弟姐妹们被带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春风带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白云悠悠,土地肥沃,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没等我欣赏多久,农民伯伯的一滴汗水砸在我的脑袋上,我进入了黑暗之中。 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谷雨),我用尽全力冒出地面,努力地长啊长,大伙儿身材细细小小,挤挤挨挨地靠在一起。农民伯伯说,今天我们要各奔东西了,我的身体被扎入软软的泥土,又一次进入了黑暗之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也渐渐地长大。每天畅饮着甘甜的雨露,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被农民伯伯翻来又覆去,心中好不快活。“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我细细品味着这句话的含义,原来长大不仅仅需要农民伯伯每天辛苦劳作,更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 太阳越来越焦,温度越来越高(夏至),已经长得亭亭玉立的我扭头看看农民伯伯,虽然热浪滚滚但他们毫不畏惧,累了停下来擦擦汗,渴了舀勺水润润嗓子,饿了就吃从家里面带的馒头随便啃两口。当农民伯伯帮我浇水时,我把身子俯下表示感谢,农民伯伯似乎心领神会,摸摸我的头继续劳作。 熬过炎炎夏日,迎来习习凉风,天气忽然变得冷飕飕(白露)。拍拍硕大的身体,我惊喜自己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农民伯伯看到这场景,脸上也笑开了花,嘴里念叨着:“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之前没白劳动,值得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农民伯伯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收获沉甸甸的果实。我们也一样,今天播下努力和坚持,长大后才会开出绚烂娇艳的花朵。 冬至 赵垠翔(证号2211148) 冬至俗称“冬节”或“压岁”,既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吃特色食物,各个地方吃的特色食物是不同的。在我们宁波,吃的是热腾腾的汤圆。 记得上一个冬至,我们一家三口来到外婆家包汤圆。舅舅拉着我揉面团,他把水缓缓倒入糯米粉中,我则把手伸入盆中不停揉。舅舅一不小心把水倒多了,我就又往盆中倒粉。 外公从厨房里拿来猪板油,用刀切成块状,又拿来一个塑料袋和一个石臼,袋子里装的是黑芝麻。他让我把黑芝麻倒在猪板油中,用那小小的石锤将猪板油和黑芝麻捣成馅状。捣了半个小时,累得我手都抬不起来,可外公说:“想吃到美味的食物,一定要通过自己辛勤的付出才能得到呀!” 接着就是包。以那白乎乎的糯米团为皮,芝麻猪油为馅,手起手落之间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跃然盘上。看着那成型的汤圆,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汤圆煮了吃。 随着锅盖的打开,一阵雾气扑面而来,盖住了我的视线,也为锅中的汤圆蒙上了一块神秘的面纱。过了一会儿,雾气散去,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汤圆映入眼帘。咬掉它白色的皮,淌出黑色的馅。满满的成就感。 “珠落玉盘丸脱手,还劳窈窕作羹汤”,这是汤圆,“粉丸风味话枌乡,佳节初逢复一阳”,这是汤圆,更代表“冬至”。 冬饺子 柯欣妤(证号2200848) 江南的冬,需要从二十四节气里告知,需要从热气腾腾的美食中寻觅,需要从浓浓的劳动味儿中探索,需要从清凉和煦的风中寻找一丝寒意…… 天冷了,全身都裹在毛衣里,唯有耳朵露在外边,冻得通红,摸一下,凉冰冰的。“吃饺子吗?”表妹隔着老远跑来问我。 立冬是冬的开始,从秋向寒冷多雨的冬的过渡。多了一份冷漠,少了一份萧瑟。立冬亦祭,但似乎美食占了绝大部分,吃饺子就是其中之一。 表妹家已经买来了四大袋饺子皮。饺子馅儿有各种配料,我们将煮熟的猪肉、葱、芹菜和白菜切丁,加点酱油、香油等调料,加点面粉和起来。我们俩反复揉捏搓压,肉馅变得香喷喷的,十分诱人。 一大盘馅料被放在桌子中间,我去拿了几个碗盛上水。在滑溜的饺子皮上放上一勺馅料,用水粘合边缘,两端对折压出花边,就像一个耳朵,耳听八方,把八方的味道包进去,香喷喷的。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饺子上了桌。我们开始晒饺子:我的饺子里有枚硬币;她的饺子里只有一块儿肉;哼,我的饺子里啥都没有;他的饺子里藏着的全是菜! 各式各样的饺子变成了煎饺和水饺,送进口中。有节气的朴素,有菜肉的糯香,有劳动的快乐,有民俗的气息,还有冬日的温暖…… 清明 俞乐奇(证号2211139) 清明是人们祭奠已逝亲人的日子,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沉痛的气息,不过清明还是有快乐的事。 天空阴沉沉的,下着小雨,刚想探头的太阳被乌云遮住,不见了踪影。表哥早早起了床,把我拉起来,穿好雨衣,扛上锄头出门了。我们上了竹林,表哥在一条裂缝里用锄头拨了拨,使劲一拔,一棵春笋就被拔出来了。我也学着他的样子,找了个被笋顶开的缝,拿锄头使劲挖,但是我动作不熟练,一不小心挖到笋头上,把笋挖断了,只挖出一个笋尖。我又找了一条缝,蹲下来,从根部开挖,一点一点掏上来。终于,经过我不懈的努力,一棵笋就被挖出来了。用这个方法,我又挖了十几个,装满了整个篮子。回去的路上,我顺手在田里摘了一筐艾叶。 回家后,雨小了很多,家里大灶冒出的烟不停往外升。我把食材给外婆,她把艾草清洗干净,然后焯水、剁浆、和面,动作一气呵成。外婆揉着揉着,动作慢了下来,脸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后背也被汗水打湿了。厨房那边,舅妈把馅也炒好了。所有亲戚邻居围在一张大桌子旁,一起包粿,可热闹了。大人包粿,小孩玩耍,家里到处充斥着欢声笑语。 我和表哥坐在家门口,吃着粿,品着笋丝和咸菜的完美搭配,尝着鲜肉丁和豆干无缝衔接的香,还有粿皮的糯,真是一个字——“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