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作书签、树叶贴画、简易绘本……

阅读作业作品化 作业设计出新招

孩子们五彩缤纷的作业。
通讯员供图

    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作业是怎么样的?做阅读习题,还是由家长监督读完整本书?看到这些花花绿绿的书签、树叶画、自制的绘本,你能想到,它们是孩子们的阅读作业吗?

    这学期开始,象山县实验小学一年级组的语文教师们开展了“阅读作业作品化”的实践探究,希望通过作业激发学生想象力,加深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不囿于传统阅读理解的题目中。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蒋丹

    给图书定制一张书签

    成为它的一部分

    “这是我做的书签,我把主人公三毛的形象画出来了!”

    “我画了个猪八戒,《西游记》里我最喜欢这个人物了,他虽然看起来好吃懒做,但实际上特别讲义气。”

    教室里,学生们正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签,这是语文老师胡赛姣布置的一个作业: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后,为这本书量身制作一张书签。

    学生们有的模仿封面,惟妙惟肖;有的抓住主人公的特点,生动可爱;有的结合情节,创意十足。小小的一张书签,背后蕴含了无穷的想象力。

    “我画的是《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的书签。”107班的王彦博拿着书签告诉记者,“我从小非常喜欢千奇百怪的科学知识。当老师布置为自己心爱的书制作书签的作业时,我就想到了这本书。可是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很多,我最后把自己想象成了书中的一个机器人。”

    书签中的画面呈现的是机器人认真学习,探究飞船、火箭、外星人的奥秘。“这张书签表达了我探究宇宙的美好梦想。”王彦博憧憬地说。

    语文老师胡赛姣认为,这个作业看似普通,实际上是对孩子们阅读能力的考查,“我们反复引导孩子们从图书中的人物、情节出发去提炼内容,然后融入自己独特的想法感受。在制作书签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会把相关内容回味一遍,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内化吸收,也会大胆地发挥奇思妙想,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灵动的画面。”

    这样的作业已经布置了很多次。比如让学生制作一幅树叶贴画、根据书中情节绘制一个简易绘本、录一个绘本推荐的视频等。这些童话、故事、诗歌、散文、百科全书,经过孩子们的“二次创作”后,焕发了新的活力。

    从“被动做”到“主动参与”

    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显著提升

    自从实践了“作业作品化”项目之后,学生们的作业积极性也有显著提高。语文老师胡赛姣观察发现,每次布置完作业,班上同学就会展开热烈讨论。

    比如在“自制绘本”的作业中,有的已经直接脱口而出想要复刻哪本书中的场景,有的则在纠结哪个人物更合适,有的甚至想把自己生活中的场景搬到绘本中。

    105班的陈沐妍兴致勃勃地和大家分享:“最近,我看到奶奶在家里种大蒜,我觉得非常有趣。我要把大蒜的生长过程画下来制作成绘本,这样我们都能看到大蒜的成长过程了。”在她的启发下,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一下课就可以看到几个小脑袋亲密地凑在一起,乐此不疲地讨论着绘本的内容。

    孩子们的改变,家长们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106班田昱卓小朋友的家长说:“我家孩子从小就不爱看书,一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满小区乱跑。为了让他爱上看书,我们单独为他布置了读书角,也尝试着陪他一起亲子阅读,可他就是坐不住,我们头疼不已。”田爸爸说,有一天他居然主动提出要看书,一问才知道老师布置了制作绘本书签的活动。“他对画画比较感兴趣,于是一个人慢慢地阅读,仔细地研究,最后真的画出了不错的书签。”

    田爸爸表示,后来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他慢慢发现孩子喜欢上阅读了,每天都会主动看一会书,阅读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的改变,真是非常欣慰。”

    让作业成为作品 用作业记录成长

    激发孩子们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据了解,该项目是学校语文老师基于对当前阅读作业的分析,提出了“作品化”的概念,既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也让学生思维得到活跃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感。

    “阅读内容不仅限于课内的课文,还有课外的整本书阅读。”该校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王玲玲说,“阅读的重要性在当下已经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时常会布置一些阅读作业。但是,以往的阅读作业存在很多弊端。”

    王玲玲告诉记者,以往的阅读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不外乎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写读后感等,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升。其次,阅读作业难以跟踪,过程可以偷工减料,很容易虚无化,阅读的完成度很难检验。再者,阅读作业不像书面习题作业那样有对有错,能够有分数有等级地批阅。“通过“阅读作业作品化”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阅读感受,展现学生们阅读中的关注点。而这些五彩缤纷的作品呈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这也在无意中给了老师们很大的惊喜。

    象山县实验小学教学副校长盛盈表示,“作业作品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激发了孩子们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健康的审美情趣。这些作业也记录了孩子们的成长历程。“未来,学校还会持续推出更多的‘作品化’阅读作业,比如亲子诵读、自制识字卡或识字小报、小小故事家、小小插画师等,将作业真正玩转起来,让学生真正乐学起来,助力‘双减’政策有效落地。”

    ■专家点评

    为了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2022年12月5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印发《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10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在《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总体要求”第1条中指出:“作业要体现素养立意,促进知识巩固,启迪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具体要求”第6条提出“丰富作业形式,可以有书面作业和口头表达作业……跨学科作业等”。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单纯地输出知识点、让学生机械式记忆要重要得多。象山县实验小学关于“阅读作业作品化”的探索,旨在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丰富作业的形式、开展跨学科作业的实践尝试。从老师讲述,孩子听讲,到孩子创作,老师欣赏,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成为了主角。他们会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思考书籍中的情节、辩证地看待书中人物。这种角色转换的背后其实是老师们的用心,看似简单的作业设计其实并不简单。

    老师们尝试改变传统的阅读作业形式和阅读评价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作业成为了作品,让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能被看见,又何尝不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过程?

    建议一年级的老师们多考虑“口头作业”形式,注重阅读的过程性评价,注重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与阅读品质的评价。

    象山县教研中心

    小学语文教研员 徐金盈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