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我是班主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遇上“饭圈”女孩 班主任怎样正向引导?

    青少年往往对各种新鲜的事物、人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难免被面容姣好、能歌善舞的明星吸引。理性追星诚然可以促使青少年朝着梦想努力前行,但过度追星会影响到青少年正常学习和生活。在网络用语中,“饭圈”就是粉丝圈子,“饭圈”中的粉丝个体就被称为“饭圈”女孩或者“饭圈”男孩。

    史蓓蓓是象山县实验小学的班主任,当发现学生是“饭圈”中人时,她是怎么正向引导的呢?

    她的故事

    “爱豆”谈恋爱了 她哭到情绪失控

    小美的名言是:为了“爱豆”,我可以和任何人“厮杀”。13岁的她,水杯、记事本、书包、挂饰都是“明星周边”物品。从三年级开始,她先后追过港台组合、韩国明星、日本明星,后来又转回内娱,惹得班上一些女生对她崇拜得不得了。在她的影响下,一批女生也加入了后援团。

    有次带他们去社会实践,我坐在大巴车的最前排;小美和她的粉丝团在最后一排,有个女生压低了声音,说:“今晚哥哥参加选秀节目,需要平台投票。”只听小美说:“嘘——小心老班听见!”

    第二天上课,小美果然不在状态。我看见她不断写着什么,走过去一看,课本上清晰地写着“哥哥,生日快乐”,还有偶像的名字、生日、各种喜好等。我盯着小美的眼睛说:“偶像的生日我不关心,你马上要过13岁生日了,我很关心。长大了,总要成长呀。”小美装出一副很萌的样子:“我要和“爱豆”一起成长。”

    一个月后的中午,小美在教室里情绪失控地哭了起来,“哥哥居然宣布有自己的爱人,那我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我不行!我不行!我里里外外都不行!”

    我抱着她说:“小美,你以为读书就是为了“爱豆”吗?你的世界难道没有你自己吗?”小美委屈地说:“你又不懂“爱豆”!你也不懂我!”

    是呀,我一个不懂“爱豆”的老师,有什么资格与小美谈“饭圈文化”,我真的懂小美吗?为了弄清小美到底怎么了,我开始了“解锁“爱豆”的旅程”。

    我的观察

    疯狂地追“爱豆” 只因情感需要

    这些“爱豆”究竟有什么魅力?在我不厌其烦地请教已经是媒体人的学生后,在我一遍又一遍刷了“爱豆”的专辑、线上演唱会、选秀节目后,更是在我去家访时了解到小美的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不知道怎样和女儿交流时,我终于明白小美为什么会那么疯狂地追“爱豆”了。小美是情感需要啊。

    5G时代,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他们互相肯定彼此,获得存在感与成就感。同时,他们将“爱豆”的成长之路视为自我实现的过程。于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帮助“爱豆”打卡拉票、制造话题、引起关注。明白了这些,我又陷入了沉思:该怎么引导,才能更好帮助她找到成长的真正意义呢?

    我的行动

    召开“追星”主题班会

    我应该更好地融入他们的世界。作为班主任,我知道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尤其在“个人喜好”方面,他们的审美取向不必和我们保持一致。喜欢“硬汉”也好,中意“少年感”也罢,并无高下之分,关键是我首先要进入学生的“语境”和这些语境代表的情景里,才可以在她们“接纳”我的同时,真正发挥我的正向影响力。

    我在班上表扬学生就会说,“这是红豆,这是黑豆,你是我的‘爱豆’”,逗得孩子们很开心。我也经常把小美的进步告诉她的父母,希望他们也能够多了解她,关心她,支持她。一段时间后,小美看我的眼神变了,少了提防,我们的关系也变得亲近了很多。

    我们召开了主题为“追星”的班会。班会前,孩子们去采访父辈甚至是祖辈的“追星”故事。小美发现妈妈大学时的偶像是张信哲;爸爸读初中时港片流行,他最爱周星驰的喜剧片;奶奶的偶像是中国女排郎平。

    通过切磋、交流三代人的“追星”史,我们积累了足够素材,开始讨论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同时代的人“喜欢偶像”的方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偶像“成名”的原因又是什么?由哪些因素决定?在这样客观、细致、入味的讨论中,我们逐渐发现,偶像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时代的产物。

    总结“爱豆”出现的原因

    我给他们总结了“爱豆”出现的原因。当我们处在战争年代,民族英雄是我们的偶像;当我们处在物质贫瘠的年代,艰苦奋斗建设祖国的人是我们的偶像;当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人的思想从单一走向多元,各种类型的偶像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当我们把视线由远拉近,追星时代的来龙去脉就理得清清楚楚了。

    话题到此,我们还讨论了少年担当。我找来一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众多粉丝团都行动起来的数据:来自各地的27家粉丝团体组成“666联盟”,分工协作,第一批就捐献了1.2万副一次性医用灭菌外科手套;有粉丝团向湖北随州捐赠23.2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成为第一批到达该市抗击疫情的捐赠物资;有粉丝团短短几天就捐赠善款及物资折合人民币约173万余元……包括小美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愣住了。

    我给他们一周时间思考,然后写一篇感悟周记。一周后,我看到小美写着这样一段话:为饭圈女孩的爱心和强大的行动力点赞;国家面前无偶像;中国就是我们的“爱豆”。我阿中哥出道五千年,出道就是顶级流量,现在有14亿粉丝!我们要为国出征,刻苦学习,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阿中!

    她的改变

    有了广泛的兴趣爱好

    我发现小美在变。以前书包的挂饰全是“爱豆”,如今换成了中国红心;父母多说几句就嫌烦的她,多了些对父母的关心;课本上不再写满“爱豆”名字,而是满满的上课批注。更重要的是,她一扫往日对“爱豆”的狂热,有了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次,我逗她,“小美,我怎么傻傻地分不清时代少年团的七个成员啊?”小美得瑟地回了我一句:“幼稚!”

    偶像的存在从来就不是一件坏事,当学生的激情被“爱豆”点燃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永远不要放弃独立思考的权利——用理性而坚定的热血浇灌“饭圈”少年。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