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辅导学生做手工 |
 |
参加科技培训班的孩子们。 |
 |
书法教室。 |
 |
“邱艺香包”课程场景。 |
 |
学习民族歌舞。 |
 |
听红色故事。 |
 |
社会实践大课堂。 |
 |
传承烈士精神。 |
 |
辅导孩子们学乒乓。 |
 |
“夕阳暖讲师团”活动。 |
宁波市第四批“教育关工品牌”评选活动近日揭晓,海曙区南苑小学关工委、北仑区教育局关工委等10个关工委上榜市级“教育关工品牌”,另有15个获“教育关工品牌”提名奖。 “教育关工委组织‘五老’人员,在立德树人、服务青少年成长工作的创新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个个关工品牌,成了各地教育关工的闪亮名片。”宁波市教育局关工委负责人介绍,“此次上榜的10个‘教育关工品牌’,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可供各地各校教育关工委学习或借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赋能助力。”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孙钢 海曙区南苑小学关工委 让纸艺之花“香”飘校园 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需要老师花费更多心血,南苑小学关工委成员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辅导随班就读学生做手工、组建校纸艺社团、协助开发手工校本课程等,让手工纸艺之花在校园飘香。 南苑小学的“神奇热缩片”校本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但在课程开设之初,因为美术老师人手不够,导致参与面不广,延缓了课程的开发步伐。退休老师们得知后,主动与美术组老师商量,参与到“神奇热缩片”课程开发中来。该课程后来被评为区精品课程,并推荐参加市精品课程评比,成为学校的亮点特色。 北仑区教育局关工委 长年坚持公益科技培训 连续五年暑假,北仑区教育局关工委都会举办为期一周的科技培训班,“传统宫灯制作”“滑翔机的制作与放飞”“风筝制作与放飞技木”“无人机原理及操作”等,是五年来培训的主要内容,动手又动脑的科技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中小学生知识水平的培训项目;其次,要物色好能承担辅导任务的五老志愿者队伍。”北仑区教育局关工委负责人认为,科技培训班能长期坚持下去,还要筹集好一定的培训经费,“我们坚持让学生人人都动手,又不收学生一分钱的原则,采取了局关工委出一点、区关工委补一点、教育行政助一点的筹集方法,保证了每期活动的顺利开展。” 白峰小学关工委 书法“青蓝工程”成效显著 北仑区白峰小学是浙江省首批艺术学校、全国写字教学实验基地,这些荣誉的获得,有学校关工委的一份功劳。 学校成立导师组,制订《退休教师导师组工作条例》、开设书法教学工作室、制定有梯度的指导计划。导师组将青年教师分成基础班和提高班两个层次,基础班的组成人员是动态的,学到一定程度时,则可升到提高班继续练习。这一以书法教学为主的青蓝工程,效果十分明显,不仅教师的书法水平大大提高,而且也激活了退休教师服务教育的热情。老教师王万良说:“有一种养生之道,叫关心下一代”。 邱隘镇中心小学关工委 让小小香包构建特色课程 鄞州区邱隘镇中心小学是宁波市“香包技艺”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借助关工委“五老”人才的资源和区非遗文化资源,把“邱艺香包”课程作为“教育关工品牌”项目进行传承与实施。 在主题班会、劳动课、社团课等时间,学生们在民间艺术家周管芬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邱艺香包”课程,进行技艺传承。课程组教师则在老艺术家们的引领下采用外联内建的途径,为学生搭建丰实的香包非遗平台,让小小香包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溪口畸山小学关工委 借“六艺”传承民族文化 奉化溪口畸山小学地处农村,全校900余名学生中有14个少数民族,特殊的生源为学校传承民族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以“五老”为主体,以舞艺、乐艺、纸艺、绣艺、画艺、陶艺等“六艺”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彰显了当代少年儿童的活力。 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关工委 “红色铸魂”品牌闪闪亮 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关工委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积极争创“红色铸魂”教育关工品牌。具体做法有:构建“三个一”工作机制,建好“五老”工作队伍,开展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如“四史”专题教育、读红色经典、“红船少年”评比、非遗文化进校园等。党徽闪烁,“银发”耀眼,校关工委的“五老”们以特有的“五老”精神,铸新时代少年红色之魂。 余姚老方桥小学关工委 新创“五大基地” “五村联动”模式 老方桥小学地处农村,学校关工委立足本土特色,在“五老”人员的支持下,构建了以农业大棚蔬菜基地、冷江鳖养殖科技探索基地、工业基地民兴火机厂、慈孝文化基地太平桥敬老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芝山革命烈士陵园和火烧长泠江纪念馆为主要场域的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学校关工委依托校外五大教育基地,以“我体验 我践行 我成长”为活动目标,建立“学校关工委和片区五村关工委”校内外联动发展模式,编写了校本教材《成长的热土》,为同类学校开发校外德育基地提供了借鉴。 梁辉小学关工委 讲红色故事形式多样 余姚市梁辉小学是全国70所八一希望学校之一,校园内有余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梨洲街道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传承好烈士精神,学校关工委成立了以“五老”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红领巾宣讲团,以红色校本教材《百年党史·红色精神》《梨洲英烈·红色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依托阵地专题讲”“围绕教材点单讲”“创编情景演绎讲”“走出校门相约讲”,丰富讲解形式,创新传播方式,在少年儿童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帮助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潘天寿中学关工委 “隔代亲”工作室发挥余热 潘天寿中学“隔代亲”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由退休教师组织,联合政教处开展工作,下设后备部、绿植部和护学部三个部门。十余年间,退休教师们在“隔代亲”岗位上发挥余热和特长。如今,后备部已有50多位教师加入,“去上爷爷的课”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期待。 市职教中心关工委 “五老”队伍中有一批先进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关工委按照“围绕中心、配合补充、主动作为、协同创新、立足基层、注重实效”工作方针,努力打造新特色、新亮点。“寒窗基金”让大爱无疆;“夕阳暖讲师团”让生命怒放;“教材编撰”让校史闪光……富有奉献精神的退休老教师老有所为,涌现了一批先进代表,其中有浙江省教育厅关工委先进工作者、宁波市关工委“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