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维共建,三式并举

——推进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实践初探

海曙区古林镇布政小学 徐双娜
【摘 要】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最好的方式是丰富的课外阅读。从2017年开始,布政小学语文教研组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进行了初步探索,从“书香分层、‘三式’并推、评价提升”三个方面逐步落实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推进,让学生在丰富充实、减负高效、长智启思的阅读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书香分层;三式并推;评价

    《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是一个切入点,做得扎实,可以助推学生阅读素养的深化,培植情怀,提升审美。本文以学校为单位,着眼大局,教研组凝心聚力,轻负趣学,有效落实课外阅读教学工作。

    一、凝聚共识,书香分层

    课标中,对第一学段要求降低默读要求,默读朗读并行;重视综合表述阅读方法;引入儿童诗的阅读,注重诵读内容的层次性。因而,这一阶段的阅读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讲究童趣,注重积累。课标对第二学段“阅读”的阶段目标重点是:重视阅读,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注重基础,加强理解词句的学习;注重积累运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突出年段特点。因而,这一学段,要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能力训练,默读、概述、质疑、推敲。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的阶段目标则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和发展性的设计特点,因而,这一学段主要体现为阅读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引导高年级学生开展更为广泛的阅读活动,包括默读速度提升、浏览提取信息、习得表达顺序等。

    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有所差距,课外阅读要有内涵,有层次,要有一个从浅到深的梯度推进。低段侧重绘本、经典国学、漫画、童谣、童话故事、儿童诗等体裁;中段侧重以童话故事、校园小说、科普读物、寓言故事、外国名著、中外神话、动物小说等体裁;高段则侧重散文、民间故事、名家小说、人物传记、古典名著等体裁,互相融合,内涵推进。

    同理,学生阅读水平不一,阅读的速度也有所不同,我们对于学生的阅读量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水平的学生我们要求做到达标,即课标规定的阅读量,而对于高水平的学生,则希望他能做到课外阅读的“海量”。

    二、蓄能激趣,“三式”并推

    课外阅读能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富有现实意义,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丰富积累,联系生活,加深体悟,感知道理,共通情感,领略不同的人生风景与趣味。学校以“阅读”为切入点,将共读学习做了细致的浸润。每日一读,月月一谈,浸润着书香,润物细无声。我们的语文课外阅读就可以把午休课和托管课中菜单式选择的课程结合运用起来,促进阅读。阅读补充了课堂知识,使学生更完整地学习语文。阅读中多变的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扣人心弦的同时,也使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在不断地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兴趣,就更会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一)案例式学习

    案例式学习首先是老师把比较合适的经典案例呈现出来,以案例作为典型问题的驱动,让学生对现在呈现出来的案例先进行分析和思考,再根据这一经典案例的理念和方法来学习。简单来说,案例式学习就是让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出方法规律,运用到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案例学习模式在单元阅读教学中比较适用,其操作顺序是:第一,把合适的经典案例呈现出来,想一想这个案例的创意在什么地方?第二,案例阅读学习应该怎么做?最后是现在我们如何设计一个新的案例。

    (二)读法式习得

    学有定法,如何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加深体悟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习得过程,同时也是脚踏实地慢步往前的扎实深化。我们可以运用诵读、浏览、听读、影视、批注、预测等方法,助推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以听读为例,人们对于传统“阅读”的概念认识大概都是白纸黑字看文章。在大家的常规印象中,总觉得眼睛看到的才可以称作为“阅读”,严格来说,我们应该把它称之为“视读”。这里要更正并强调的是:人类语言、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本来就是先语言后文字符号。阅读可以由“视读”和“听读”构成。听读法就是教师和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语段或者有特色的语段,自主性地参与到“读文”中来,用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是由老师来读范文,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录成文章,加以理解。也可以是由学生按合作小组推选代表轮流上台进行美文赏读,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深有感触或打动人心的片段记录下来,写到“采蜜本”中。

    (三)辅助式推进

    1.制作“主问题”或“主任务”学习单

    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分配的任务,要有价值,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全书的脉络或重点内容要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因此,以“主问题”或者“主任务”的形式展开,便于提纲挈领,直击要害。

    2.使用阅读学习单

    课外阅读多为课下学生独立阅读。学生填写阅读学习表格,不仅是一个梳理语言、融会贯通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学习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设计的学习单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也可以自制“人物档案袋”“人物推荐卡”“人物评价椅”等形式来加以展开。以情节类的阅读单为例,学生可以把事件经过和事件结果对应填写,便于抓住主要事件来领会主要内容。

    3.巧用思维导图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尤其对于需要精读的文本而言,这个方法有其闪光之处。他能够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运用画图的方式,凝练而清晰地表明文本的主要内容或内涵体现,进而帮助学生在不断地提炼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逐步做到“深入”阅读。

    三、以人为本,评价提升

    (一)打造评价操作模式

    基于以上理念,阅读能力提升必须狠抓校园阅读氛围,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都应有相应的阅读评价,环环递进,有条不紊。我们开展了语文阅读“六个一”活动。分别是“每天一节课,精读一本书、每周一交流、每月一展示、每学期一评比、每学期一兑换”。结合学校其他课程的安排,学校主要利用午休课、放心课和托管的第二节课为阵地展开阅读,打造课后阅读的主阵地。低段以师生共读为主,中高段主张自主阅读为主。阅读形式分为年段必读、班本必读、组内必读、个性选读和同伴邀读,同时进行对应的评价实操:“一周一课评”“一月一讲评”“一书一共评”“一期一选评”“一期一展评”“一期一兑换”。

    (二)设置阅读评价考核标准

    在具体阅读考评中可以从阅读情感态度、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与策略加以细化评估,以评价等级ABC三档展开打分。以中段学生阅读能力考评为例,可以从“简单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边读边想象,猜测故事情节”“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书本作出评价或提出疑问”“积累语言并运用到实际表中”等明细进行展开。要注意的是低、中、高三段的阅读能力要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设置。

    (三)构建外部评价体系

    课外阅读成效如何,少不了评价。如何正确适时、适当的评价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学生往往存在惰性,为了使得这种新模式能顺利展开,正确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1.积分制奖励

    在阅读环节中设置任务分,分享分,展示分。对于部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倾听学习来获得积分。积分到了一定的数量,在学期末按照各班比值兑换成学习卡。

    2.奖卡制奖励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奖卡奖励。学校为了促进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从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制作“我的阅读足迹表”,根据阅读表现,进行相应的阅读学习卡奖励。

    凝聚共识、蓄能激趣、熏陶提升、提炼设计,学校以生为本,多维共建,从“阅读”切入,将阅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有序推进,逐层深入,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更为强烈,阅读兴趣更为浓厚,既有效优化了学生阅读的方法,也形成了阅读成效与阅读评价的良性循环。在具体的推进中,如何丰富阅读策略,如何将不同阅读策略的运用更好地与不同年段发展特点相适应,以及如何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量化评估,也是后续要继续探索的重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