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委员们陆续报到 |
 |
翁伟彬委员 |
 |
励娴委员 |
 |
侯珊红委员 |
1月4日,宁波正式进入2023年的“两会时间”!来自教育系统的政协委员带着社会各界的心声和期盼,陆续抵达驻地酒店报到。他们为开好大会做足功课,带来的建议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还有一些委员跳出思维定式,将目光转向校外,希望通过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一起来看看他们带来的教育“新点子”——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文 张培坚/摄 市政协委员翁伟彬 创新拔尖人才需要初高中贯通培养 今年,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中学副校长翁伟彬再次聚焦基础教育,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推动创新拔尖人才初高中贯通培养的建议》。 他提到,受现有“6(小学)+3(初中)+3(高中)”学制的制约,不同学段的师资、课程教学等界限分明,致使各学段之间的教育教学存在一定的脱节,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他建议,尽快推动创新人才培育,构建以“特长”为导向、贯通初高中的培养体系。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构建“1(初三学段,初高中衔接)+2(高一高二学段,特色创新课程)+1(高三学段)”初高中贯通“特长”课程体系。这是推动初高中贯通培养的学制保障,可以突破传统的学制壁垒和体制机制的限制,加速特色人才的成长,将学生的培养周期前移,吸引学有所长的初中学生提前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同时,学术、科技、工程、人文、外语等特色普高急需形成一套公平、科学的选拔模式,有助于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申报不同“特色”学校,有效规避将“1+2+1”特长生培养项目作为获取优质生源的一种手段,以致产生新一轮生源大战。 市政协委员励娴 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扩大老年教育半径 “宁波自198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国内进入人口老龄化较早、老龄化速度较快、程度较深的地区。截至2021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高出全国7.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2.6个百分点。预计到2025年,我市户籍老年人口接近200万,可能10个宁波人中3个是老年人。” 这一连串数字,让宁波市政协委员、象棋国家大师、国家级裁判励娴感受到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她聚焦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拓宽老年教育的建议》。 励娴委员在建议中提到,老年教育是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眼下,仍然存在政府重视不够、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拓宽和完善。 她建议,我市应加快制定有关老年教育的专门法律法规,以及保障和促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同时,扩大老年教育半径,大力发展老年大学、社区学院、老年康养聚集地、街道乡镇活动室等教育场所,尤其各个乡镇、社区等单位要发挥自身优势,除邀请专业教师上课,还可挖掘社区内生资源,发挥居民自身力量,打造社区“居民学堂”。 她建议,定期开展各类教学培训,聘请有一技之长的社区居民或专业人士等担任课程讲师,让老年人多渠道、多方面接受再教育。面对一些老年大学热门课程“一座难求”现象,建议扩大老年教学课程体系,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课程设置,扩大招生名额。 “很多老年人跟随子女生活,户籍关系往往不与子女同一个社区,想就近加入社区学院有一定难度。”励娴委员呼吁,放低老年教育门槛,实行社区报备,让更多的老年人有就近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更是老有所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助推社会和谐。 市政协委员侯珊红 鼓励各企事业单位举办未成年人职业体验开放日活动 “双减”政策下,如何利用好周末和节假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如何让学生从小参与社会生活,不做“真空人”?宁波市政协委员、象山县大目湾学校副校长、小学部校长侯珊红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鼓励各企事业单位举办未成年人职业体验开放日活动的建议》。 侯珊红委员建议,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举办职业体验开放日活动,最好由政府部门出面组织。建议各企事业单位充分挖掘特色教育资源,并制定职业体验相关年龄层的具体体验内容,如国防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建议企业接待学生职业体验形成制度化、常规化,规范线下或线上的申请,企校间联系以及体验结束后的相关“成果发表”等流程细节。此外,定期在公开平台上发布适合未成年人的校外职业体验活动信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