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点赞好老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1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会沟通有办法的王老师 孩子服气家长认可

课余时间王静亚老师陪伴孩子阅读。受访者供图
人物介绍
王静亚
24年教龄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兼段长
曾获余姚市先进教师,余姚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
推荐理由
赠人以温暖,必是温暖在怀。王老师在教育岗位上书写“耕耘者”之歌,踏实、勤恳、真诚、友善,为身边的孩童捎去灿烂与美好。

    在同事眼中,这是一位“有办法”的老师,不管多顽皮的孩子,到了她手里都会变得乖巧许多;在家长眼中,这是一位“会沟通”的老师,不吝啬赞美,用真诚换取信任;在学生眼中,这是一位和蔼可亲又令人服气的老师, “千人千面”赋能学生个性化发展。

    从教20余载,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的王静亚坚持做有温度的教育,专注孩子身心成长,赢得大家认可。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选择信赖,静待学生蜕变

    “调皮捣蛋的学生太多,老是破坏上课秩序”“班级很乱,管得很累……”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会有这样的困惑:面对一群熊孩子“兴风作浪”,你说一句学生就顶一句,快被气哭了也只能暂时让他们消停一会儿,不久之后一切照旧。

    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求助王静亚,不仅仅因为她是一年级段长,更因为她曾经是出了名的补差“专业户”,接手班级哪怕是年段中垫底,经她之手辛勤耕耘,总有惊喜出现。

    “我们就这样了,你能把我们怎么办!”教室里传来孩子的叫嚣声。有一年,王静亚在一所城郊学校任教,接手了一个非常棘手的班级——孩子们普遍自卑、敏感,有什么地方没做好,就自暴自弃搬出一句:反正我们班全校最差!

    班上,“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各有不同。小凌(化名)在课堂上是个坐不住的孩子,爱说空话,爱用拳头交朋友。小智(化名)逆反心理强,一被批评,就会翻你白眼。

    王静亚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发现,两位学生表象背后有着共同的本质原因。原来,他们都是留守儿童,从小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朋监管,父爱母爱严重缺失,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对抗情绪严重。

    “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用心抓住教育良机,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王静亚针对性地调整策略,开始“对症下药”。

    比如,越是要强的孩子,越想得到认可。小凌当天作业只错了两题,相比上次错四题有进步,那就好好夸奖一番;小智上课虽然没有发言,但始终没有把橡皮拿出来玩,下课后还帮着老师收本子,奖励一朵红花。

    王静亚还主动跟他们谈心,倾听他们最近的烦恼,拉近彼此的距离。一段时间下来,这些孩子精神面貌大不同,变得自信、阳光。两次语文期末模拟练习,小智都在90分以上,让同学刮目相看。

    “其实,我也不敢夸口能治一切疑难,但我的确很喜欢和孩子们交流,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王静亚认为,班级里遇到孩子三番五次作业本交不上,喜欢讲空话、上课过于拘谨等,与其责骂他们“屡教不改”,不如选择信赖,换个角度思考孩子切实遇到的困难,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用表扬代替批评,效果可能更佳。

    掌握沟通艺术,对家长“说好话”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的引路人”。成功的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和老师,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王静亚在实践中摸索出经验。她认为,老师应平等对待家长,掌握沟通艺术;指导家教方法,教育优势互补;学会展示自己,学会发现学生。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家长“说好话”。

    “这里的‘说好话’并不是一味讨好家长,隐瞒孩子的不足,而是把孩子的优点放大,交流时先说孩子的好处,再提不足,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扬。”王静亚强调,教育孩子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遇到难题,家长和老师要将心比心,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才能让教育变得轻松、愉快。

    伊伊(化名)是一个有个性的孩子,听不得人劝,做事全凭个人喜好,特别在学习上比较随意甚至可以说是懒散。“我的孩子没有任何问题,一切错误都归结于学校的教育没有吸引力。”一开始,孩子母亲不以为然,认为老师“没事找事”。

    当各说各话、缺乏沟通或没有底层共识时,误解就会产生,家校关系就容易变得对立起来。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变得尤为重要。

    王静亚对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在班上,伊伊算聪明的孩子,接受能力强,知识面广,反应又快。但同时,过于自负可能带来长远的影响,大问题出自小事情。

    她转换思路,上门家访先表达对孩子的欣赏,让家长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细心关怀,随后寻找合适的时机,将孩子的优缺点很好地传达给家长,如希望上课态度再积极一点,书写再端正一点。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沟通,家长的态度也会缓和许多,欣然配合老师修正孩子的问题。后来,伊伊的学习积极性被彻底激发,进步非常大,家长连连感谢。像这样的家校合作的例子还有很多,家长的认同成了王静亚前进的最大动力。

    陪伴着孩子成长,成就感满满

    自1999年走上讲台,王静亚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日常工作虽然辛苦,但和学生相处时光,成就感满满。

    如今,最早的一批已经踏入社会,成家立业。2023年新年,一些学生给王静亚发来祝福短信,用文字传递内心最真挚的情感:“王老师,当年我们这群调皮捣蛋的学生让您费了很多心,谢谢您的宽容,谢谢您的激励!”“王老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您的慈爱,亦师亦友,非常感谢您!祝您新年快乐!”这一刻,王静亚的心暖暖的。

    从去年下半年起 ,王静亚承担起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班主任兼段长的工作。作为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从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到家校配合等各个环节都是重中之重。

    为此,王静亚从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家校和谐等方面着手,努力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明亮的教室、整洁的过道、漂亮的盆景、显眼的墙报、优美动听的音乐等,尽量做到每个细节对孩子有所启发诱导。

    王静亚曾带着孩子们在雪骤降的冬日下楼玩雪,在学校“百草园”欣赏百香果的可爱、枸杞的诱人,在一片银杏林下研究怎么爱惜可爱的落叶。她喜欢蹲下身,用孩子的好奇探寻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不用成人的视野和判断轻易抹杀学生的心性。

    最近几年,在专业成长方面,王静亚先后撰写《在实践中探索小学语文“循环日记”新样式》《对比迁移春风来  练笔之花万树开》《转换品读角色 练笔别有洞天》《追求悟道的语文课》《引入绘本——让阅读越爱读》等70余篇论文,多篇论文、课题获宁波市级及以上奖项。

    “陪伴着孩子成长,自己何尝不在幸福地成长呢?我坚信,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将朝着好老师的方向不断奔跑前进。”王静亚说。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请家委会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