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鑫亮 |
 |
姜一健 |
2022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成绩1月8日公布,宁波参赛的10名同学获得了8金2银、2人进入国家集训队的成绩。 镇海中学8人参赛,获7金1银,含金量非常高。进入国家集训队的2人均来自镇海中学,高三的张鑫亮更是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全国共3人,另外2人分别来自上海和温州),另一名田俊峰同学才高一就进入国家集训队。 让人惊喜的还有李惠利中学的姜一健同学,他的金牌实现了李惠利中学在学科竞赛上的历史性突破。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曾昊溟 杨志丹 镇海中学的满分选手 天赋高又刻苦努力的纯粹大男孩,特别注重思考的深度与效率 找我谈了一次话,给我讲了不少他以前学生的故事,关于高中的最后一年参赛可能面临的不同结果。我想了很多,为了不留遗憾,决定还是要冲刺一把。” 接下来的一年,张鑫亮在教练们的帮助下,动态调整日常学习与竞赛的关系。与一起进入省队的同学相比,他花在竞赛上的时间不是最多的,但他特别注重思考的深度与效率。面对难题,他不会轻易去看答案,而是让自己深入思考,这是锻炼思维的一个过程。竞赛一共6道题,分两个上午考试,每次时间4.5小时,所以,平时在难题上花两三个小时是正常的。“有时候,花了时间还是找不到正确的思路,但我总觉得应该能解出来,那样的情况下我会放几天,再拿出来做,或许真的就迎刃而解了。” 小学和初中的一段时间,张鑫亮会把解数学题当成一种智力游戏,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数学于他而言,便成了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过去的一年,对张鑫亮来说,是高中阶段经历颇为丰富的一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学习上。他很感谢学校和老师们,教练于他来说,既是引领者,又是陪伴者和倾听者,除了日常教学,还有寒暑假和节假日的集训,大家亦师亦友。 对于保送,张鑫亮说自己还没最终确定,但方向肯定和数学相关。接下来,他将认真备战国家集训队的测试,全力冲击国家队。 “得知张鑫亮满分入选国家集训队,既感到惊喜,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张鑫亮的教练金国林老师告诉记者,决赛之后,教练们会让学生把答题经过复写下来,经过预判,已经心中有数。但在决赛中,每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往往需要好几页纸,很难保证每一个点都不扣分,最后能得满分,还是令人惊喜。 在这样的竞赛中获得满分难度有多大?金老师说,难度极大,有时候往往连续好几年全国都没有一个满分,在镇海中学的历史上,这是继2009届卢焕然同学之后,第二次在全国决赛中出现满分。今年全国有3个满分,而试题难度和往年差不多,说明今年学生的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竞争的激烈。 事实上,张鑫亮不仅数学竞赛好,他的综合成绩高中三年一直稳定在年级前20名。 金老师眼中的张鑫亮,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大男孩,数学天赋高,又刻苦努力,与同学关系融洽,经常和队里的同学一起交流讨论数学问题。 不过,张鑫亮在数学竞赛上也曾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心路历程。高二参赛,获得金牌,但遗憾没有进入国家集训队。要不要继续参赛?继续参赛的话如何平衡好竞赛与高考的关系?高二的那个寒假,决赛成绩出来以后,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张鑫亮一度也曾犹豫不决。“后来金老师 李惠利中学的“黑马” 喜欢挑战难题的他,感谢老师给他“思考的自由” 路的。”这条路,并不容易走,但儿子一直以来的数学成绩和小学时候学围棋的表现,令姜爸爸有信心陪儿子走下去。小学一年级学围棋的姜一健,到四年级,就达到了五段水平,在学生阶段的业余选手中,那已经是最高级别了,充分显示了姜一健的天赋。“当时的围棋老师评价姜一健,下棋不走寻常路,这一点在他后来的竞赛中也有所体现。” 预赛分一试和二试。一试相当于高考数学压轴题的难度,共120分;二试是更高难度的考试,共180分。喜欢挑战难题的姜一健,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将更多精力花在准备二试上。竞赛时,他也确实凭借二试对难题的解答脱颖而出。 如今的姜一健,已经回归学校,备战高考。金牌给了他一个比别人更高的起点,但能否进入心仪的大学心仪的专业,还得看接下来的高考。 说起这一路,姜一健要感谢的人挺多,有一路给他支持的老师、父母、学校领导,还有未曾停止努力的自己,林喜梅老师给了他“思考的自由”,刘伟龙校长给了他追寻热爱的支持。 1月8日晚上,李惠利中学官微发布喜报,祝贺姜一健同学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学校学科竞赛实现历史性突破。 “这块金牌于学校于学生都很不容易。”姜一健的指导老师林喜梅说起自己的学生,颇为感慨。2021年9月,姜一健第一次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那次他获省二等奖,无缘决赛。这一度令姜一健感到挫折,经过差不多一个学期的调整以后,才重新下定决心再次参赛。林老师很难忘记去年9月的预赛结束以后,为自己的学生去申诉和争分的过程。预赛决出的是浙江赛区的名次,以及省队的名单,同时也决定了选手有没有资格进入决赛。初步情况出来以后,姜一健的成绩并不理想,但他认为自己其中两道大题并没有答错,只不过解题思路不同。于是,在学校的支持下,林老师让姜一健把题目和答题过程默写出来,然后前往杭州申诉。过程令人紧张,但结果是好的,姜一健最终以省一等奖第11名的成绩入选省队。之后,备战决赛,在1月8日收获金牌。 金牌的获得殊为不易,也令人高兴,但回顾这几年陪儿子走过的竞赛路,姜一健爸爸也感慨“我们的竞赛之路还是开始得太晚了”。 “儿子是经历了中考的考验,在高中开始前的那个暑假,确定要走数学竞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