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学们展示自己做的树叶画 |
 |
同学们做手工皂 |
 |
倾听大海的声音 |
 |
学生在攀岩 |
 |
学生们在展厅 |
 |
学生们体验茶艺 |
 |
同学们体验打年糕 |
 |
周灵苗老师给同学们演唱越剧 |
亲手做一块手工皂、做一个蛋糕、做一幅树叶画……1月17日至2月2日,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宁波研学旅行专委会和宁报文旅协办的“我和宁波这座城”城市文化研学寒假公益活动,走进宁海青华科技培训学校、宁波(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宁波科学探索中心等地,孩子们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不仅玩得开心,还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收获满满。 这一公益研学活动为解决寒假“看护难”问题而推出,主要面向寒假里留甬员工子女,宁波的多家研学基地、营地、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由孩子们自由选择,自愿参加、公益免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日研学活动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孩子们的积极响应,名额很快被“抢完”。在春节前后的6天时间里,主办方组织了9场研学活动,共有千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们通过浸入式的体验,发现宁波的美、宁波的好,直观、深入地了解了宁波历史文化和城市魅力。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张培坚 在宁海青华科技培训学校 做树叶画、激光打靶…… 1月17日,来自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宁海县桃源中心小学等学校的近百名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走进宁海青华科技培训学校,开启了快乐的研学一日游。 上午的活动,同学们分成四组,分别体验了树叶拼接画、做手工皂、拼装八音琴以及做蛋糕四个项目。 冬天时很多树木落光了叶子,这些平淡无奇的树叶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呢。一组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到附近的林地里捡枇杷叶、竹叶等各种各样的树叶。 “同学们,我们常见的树叶有心形、椭圆形、扇形、掌形、条形等形状,大家想做什么图案都可以,但是要先构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先在白纸上画出大致的轮廓,然后根据树叶的颜色、形状等,用剪刀对树叶进行仔细修剪。巧手之下,金鱼、孔雀、螃蟹、松树等逐一跃然纸上,看着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兴奋不已。 在楼下的手工皂体验教室,老师先讲解基础步骤,随后同学们选好自己中意的模型,开始将皂基加热融化成皂液,随后加入了香味剂、色液搅拌,再把皂液注入模具晒干。每个步骤大家都完成得一丝不苟。20分钟后,小猫、小兔子、玫瑰花瓣等造型各异的手工皂就出炉了。 “皂化反应通常指的是碱和酯反应,生产出醇和羧酸盐,这是制造肥皂流程中的一步……”老师一边教制作过程,一边告诉孩子们其中的奥秘。“做起来不难,不过这里面有深奥的知识呢。”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的娄惠娜笑着说。她的同学洪瑛霞也很开心:“我得到了自己做的肥皂,耶!” 在隔壁教室里,能够亲手制作一块香甜的蛋糕、动手拼装八音琴等同样让孩子们很兴奋。 下午的活动也很精彩。第一项内容是激光打靶,看到教官拿出的仿真的QBZ95式半自动步枪,男生们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官先给同学们讲解扳机、护目、倍镜等枪械部件,又带领同学们练习用卧姿射击,一番学习之后,射击开始,“6环!”“9环!”当激光枪报出打靶结果时,同学们发出阵阵欢呼。 在另一个场地,同学们分批戴上3D眼镜,坐上摇摆车,身子随着屏幕上的画面而左揺右晃,仿佛置身于过山车,体验上天入地的感觉,房间里不时传来大呼小叫的声音,“太刺激了,太过瘾了!” 活动最后,同学们依次参观特色小型海洋馆,了解船舶知识、海洋生物知识等,感受宁波海洋文化。 在宁波科学探索中心 闯关打卡、体验太空失重…… 1月18日,来自海曙、江北、鄞州、镇海等地的百余名中小学生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走进宁波科学探索中心(下简称“科探中心”),开启了充满科学乐趣的研学一日游。 家长蒋女士当天一早就把孩子送到了科探中心门口,她老家湖南,孩子读小学二年级。“以前也来过这里,像这样的研学活动,平时一个孩子报名费也得七八十元吧,这次政府买单让留甬子女免费参与,我在‘宁波教育’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立刻就给孩子报名了。”她说,这个福利很好,让孩子参加很放心。 针对科学防疫,宁波科学探索中心自主研发“免疫攻防队”主题一日研学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是什么吗?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在研学导师的讲解中,学生们了解到了人体三大免疫防线。 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有趣的研学任务来了!他们三五成群组队,化身“免疫攻防队小战士”,在海洋、宇宙、和谐家园、人体与脑、科学的乐趣、人的技能六大展厅内开启了跑图打卡任务,收集三大免疫防线印章,巩固防止病毒传播的科学知识。 镇海区实验小学六年级的毛同学是小组长,他们组共有2个六年级的、2个一年级的和1个三年级的学生。找到打卡盖章处后,组员们开心极了,一边交流着一边迅速地把这两个章盖到集章卡片上,结束后继续寻找下一个打卡点。过程中,每个小组都紧密团结在一起,锻炼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餐厅用完午餐后,学生们到达“松果剧场”厅午间剧场,看了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大电影。 随后,又开启了一场全方位、沉浸式的科学探索之旅。当天参加研学的学生,涵盖了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位学生都得到了一本研学手册,按照研学手册内容分年级进行自主探索研究。他们可以通过独立研究体验场馆中的相关展品获得大量知识,培养独立学习、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为科普教育基地, 宁波科探中心是全国首家以“探索”为主题的大型科普性互动场馆,馆内共设有6大展厅,420多项科普互动展项,分别通过自然环境探索和对人本探索两条支线进行演绎,培养孩子们对科学、宇宙、海洋、人类、环境等的科学兴趣。 “我玩了攀岩,刺激!”“我最喜欢海洋展厅,里面有个海洋漩涡。”“我知道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转规律,也明白了涨潮退潮的原理。”一天下来,学生们收获满满,小伙伴们互相交流着。 2月1日,来自鄞州区朝晖实验学校、宋诏桥小学、东南小学等学校的百余名学生,参加了宁波科学探索中心的第二期研学活动。 在宁波(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 学陶艺、做木工、学急救…… 1月30日至2月1日,孩子们走进宁波(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融爱国主义教育、体育锻炼、美育、劳动实践等内容于一体的一日研学活动。 本次研学活动以学生年龄段设置课程,200多名学生分为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初中三个批次。 在木工坊里,同学们进行了创意木屋搭建制作,只见他们手拿胶枪,把一根根长短不同的小木棍组合拼接。制作地基、墙体、屋顶、安装、细节装饰……一节课的工夫,一座座微型小木屋就搭建成功了。 江北外国语学校四年级的杜玟瑾同学说,看似简单的小木屋,其实有它独特的外形和结构,她还分享了制作的小窍门:“要想让屋顶坚固,就需要在两片屋顶中间再加一根木棍,增加胶水的接触面积,这样才能更稳固。” 在陶艺室里,同学们运用陶艺捏塑技法,制作出生动形象且有创意的陶艺作品;通过认识芦苇的形态,用芦苇制作芦苇画。 除了体验“小木匠”、“陶艺师”,同学们还当了一回“咖啡师”和“糕点师”。 一杯咖啡、一盘甜点、一抹阳光,一段午后惬意的时光。在研学课堂上,导师带领着同学们亲手煮咖啡,制作甜点,品尝甜点,享受悠闲时光。 不仅有西式茶点,还有中式茶文化体验。同学们了解了宁波茶文化的历史,结合茶艺礼仪规范,认识、冲泡、品饮宁波名茶明州仙茗,在实践中感知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本次研学活动中还有一堂《生命必修课》。流鼻血了怎么处理?吃东西卡住了怎么办?手臂受伤了怎么包扎?针对这些日常生活中可能遇见的问题,研学导师向同学们传授应急救护知识,讲解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我学会了螺旋包扎法,这适用于肢体粗细均等、纵向伤口的部位。”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六年级的陆沁瑜同学,和小伙伴一起体验了胳膊包扎练习。 此外,同学们还学习电池知识、动手制作水果电池;一起进行通话阅读、练习语言与表达;进行户外运动,培养勇于挑战的精神;识别采集苔藓植物,制作一份独特的苔藓景观…… 在鄞江趣湾庄园 学唱越剧、 共跳民族舞蹈…… 1月18日,“我和宁波这座城”城市文化研学寒假公益研学活动吸引了镇海骆驼中心小学、高桥镇宋家漕小学、鄞州职业高级中学等学校的近150名学生,大家走进鄞江趣湾庄园,开启春节前的研学之旅。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给同学们授课的周灵苗老师一唱起越剧名段,同学们便跟唱起来。 “越剧分很多流派,每个流派又有不同的唱腔。”周老师从事越剧表演20年,舞台功底深厚,她边唱边讲解,让同学们加深了对越剧的了解。“以前唱戏条件艰苦,布景、道具等都很简单,全靠演员卖力表演。随着科技的发展,越剧表演也越来越美了……” 周老师还让同学们体验了一次彩妆表演。鄞州首南一小的王禹皓同学率先上台让周老师给上妆,当得知要穿粉色戏服时,他有点接受不了。“小生不仅穿粉色,还有穿大红的呢!”在周老师的一番解释后,王禹皓才大胆地穿上了戏服,摇身一变成了“梁山伯”。王禹皓的老家在安徽砀山,尽管这是他第一次学越剧表演,但学得很快很标准,得到了周老师的点赞。 在另一间教室,研学导师黄育稼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植物界“活化石”银杏的世界。 “银杏是世界五大行道树之一,裸子植物,身上有许多原始的特征。”黄老师介绍,银杏树浑身是宝,不仅果子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叶子还可以用来制药。不过银杏树多为人工栽培,野生银杏树很少,目前只在我国发现野生树种,属于濒危物种,“对野生银杏树最好的保护方式是就地保护。” 用过营养午餐后,下午同学们参加了捉迷藏、花开花落拓展游戏等团队活动,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了解。 花开花落拓展游戏需要围成一个圆,西藏班的同学们在完成项目后顺势跳起了锅庄舞,随着一声“扎西德勒”,大草坪上洋溢的热情气氛达到高潮。 “这次活动丰富了西藏班学生的寒假生活,更有助于他们融入宁波的汉族大家庭中。”鄞州职业高级中学民族教育部负责人潘燕老师介绍,看到公益研学的活动信息后,她第一时间给西藏班的同学报了名,“以往寒假我们也会安排行走课程,带西藏班同学逛三江口等宁波地标,不过这次让他们和宁波本地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融入感更强,能更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 2月2日,来自鄞州、余姚、镇海等地的近200名学生,参加了趣湾庄园的第二期研学活动。 在鄞州雪菜博物馆 打年糕、品咸齑…… 2月2日,镇海区实验小学、北仑岷山学校等校的近百名小学生走进宁波鄞州雪菜博物馆,开启最后一场“我和宁波这座城”城市文化研学寒假公益活动。 雪菜一年可以种几次?它怕冷还是耐寒?腌雪菜有几个步骤?活动开始前,每位同学领到一张任务单,上面列出了六大任务,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探究学习。 “同学们,宁波有句老话叫‘三天不吃咸齑汤,脚骨有眼酸汪汪’,这个‘咸齑’就是腌雪菜。”工作人员给同学们介绍宁波的雪菜历史与文化。“雪里蕻是雪菜的学名,系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之变种,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0厘米。”工作人员介绍说,雪里蕻适应性强,生长茂盛,有冬菜、春菜之分,秋季播种冬季收割的为冬菜,冬季播种春天收割的为春菜。 理菜、摊晒、装缸、叠菜、撒盐、踩踏、封缸……展厅里以图文结合、实景展示等方式展示着邱隘咸齑腌制的过程。雪菜既可以生吃、熟吃,更适宜作为荤素菜肴的配料,咸齑大汤黄鱼、咸齑炒肉丝、咸齑烤茭白等,都是经典搭配,而日常生活中和雪菜搭配最多的莫过于年糕。同学们不仅在吃午饭的时候品尝了雪菜年糕汤,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了解了年糕出炉的过程。 “好香呀!”在古色古香的小院里,工作人员将刚蒸好的粉糕放到石臼中,让大家体验打年糕的过程。好的年糕不仅要选用优质米,捶打环节也十分关键。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负责挥锤,一个负责翻动粉糕,是一个十分耗力气的过程。“好累呀!”镇海区实验小学的吴瀚同学一番挥锤后,如此感叹。在同学们的轮番捶打后,细腻的粉糕逐渐成为富有韧劲的年糕,虽然天气有些冷,但现场气氛火热,笑意在同学们脸上洋溢。 在年糕DIY环节,同学们拿到热气腾腾的年糕团,揉、搓、捏……将它们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小动物,有的则直接将雪菜包到年糕里进行品尝,吃着软糯香甜的年糕,给“咸齑糕团会”画上圆满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