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2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减”模式下 语文课后学习新模式的探究

    “双减”落地一年多以来,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员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此,《现代金报》明州教育(理论)联合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诚邀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员分享自己在各学科作业设计与指导方面的思考与研究。现刊出其中部分优秀论文,以飨诸位。

    五乡镇贵玉小学 邱春叶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努力打造开放且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基于此,教师在基础的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整合课内外资源,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展开必要的拓展延伸,由此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强化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帮助小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能力。本文对“双减”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后学习新模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双减模式;学语文;课后学习;新模式

    在“双减”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小学生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家长纷纷参与到了指导小学生的行列中,大幅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减轻了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语文作为培养小学生基本的汉字识别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道德意识的重要学科,如何响应“双减”政策,对高效课堂实施延伸,构建起全新的课后辅导模式,成为了探索热点。

    一、“双减”政策的提出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综合型人才需求旺盛,迫使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但是教育改革进行中仍有一些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学校、家长、小学生都在强调智力发展,重视学科成绩,短视化、功利化情形严重,而且为了追求学科成绩理想化,一些学校的作业管理不完善,小学生承担着巨大的作业负担和学业压力,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家庭、小学生唯成绩论,催生了社会培训机构的疯狂生长,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为了自身利益,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制造教育焦虑,“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教育生态让“内卷”成为了小学生的常态化学习方式,背离了义务教育的本质,阻碍了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

    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全方位“双减”政策,旨在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引导社会、学校、家庭、小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双减”工作看似只是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其实是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后学习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还是培养学生自律、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可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课后学习任务。鼓励教师探索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作业指导,着力培养学生资助学习和实践管理能力。

    二、“双减”模式下语文课后学习新模式的内容选择

    (一)文化拓展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承载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媒介。指向文化拓展的课后学习模式,旨在补充课堂上学习的经典诗文、名家名篇等内容,要求小学生在课后展开阅读和思考,并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文化元素,感受经典的魅力。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获得文化的过程,教师应有意识的帮助小学生丰富文化底蕴,积极地传承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人生信念,纠正小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态度。

    (二)生活关联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探索意识很强。教师要意识到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缺乏新意,课堂氛围不佳,无法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对语文学科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改变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完成作业之后,根据今天自己课堂学习和人际交流的内容撰写一篇“语录式”日记,记录自己听到或说过的能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并在一段时间之后要求小学生按照这些语句的主题进行分类。每月月底,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从中选择、统一上交一些质量较高的语句,进行品读。制作成班级周刊张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一学期结束后,由教师带领全体同学共同回味这个学期经历的喜、怒、哀、乐,生活中的各种滋味成为语文学习新模式的最佳内容。

    (三)信息整合

    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梳理与探究能力进行了详细阐述,不拘泥于形式地去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课文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围绕特定主题,收集有关信息。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语文课堂中及课后都能习得知识,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转变以往呆板化的小学语文作业,强化小学语文作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为学生设计更加具有趣味性、更加生动、更加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个性化作业。

    三、“双减”模式下语文课后学习新模式实施路径探索

    (一)趣味表演,融合课程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丰富有趣的辅导方式,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课后辅导的新鲜感,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后辅导效果。根据“双减”政策中的相关要求,明确表示教学工作应当促进教育改革,融入全新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科课程内容,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赋予小学学习的趣味性,满足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需求。

    面对“双减”政策的新教育背景,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可适当增强课后辅导的趣味性,根据课内知识组织学生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也可完成一幅插画绘制、演唱一首相关的歌曲、扮演相关人物角色故事等,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小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习得,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同时也能够帮助小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养成反复品读的良好习惯。

    (二)微课辅助,拓展课后环节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能突出课堂教学重、难点,并以视频的形式为小学生提供重复观看的机会,促使小学生能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能依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微课学习。小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不仅能有计划地复习,还能进一步延伸学习课外知识,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有效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当教师在进行具体实践时,应该依据教学大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来梳理课堂拓展延伸的具体方向,并且在教学完成之后,为小学生制作相对应的微课视频,接下来就可以将其上传到班级的公共平台之中,要求小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小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选择性地进行下载和观看,进而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

    (三)加强互动,促进家校共建

    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在课后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平台,让小学生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在学习资源的引导下,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和思考,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更加有效的理解及掌握。如在课后学习时,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发挥家长在家的辅助教育作用,引导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关于课文内容的学习资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高质开展目标。

    在“双减”政策持续深入的影响下,课后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性成效,这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明显的助力作用。 语文在课后学习中,必须把握政策规定和该阶段小学生的特点,大胆创新,全面推动课后学习模式的转变,更好地带动小学生参与课后学习。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