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金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2月0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校如何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

全市中小学校已建成市级示范家长学校329家

1995年,全国家长学校学术研讨会在石浦小学举行。资料图片
▲江北区实验小学家长学校课堂。 受访者供图
▲镇海区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老师家访。 受访者供图

    近日,教育部、中宣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实际上,长期以来,宁波市、县两级始终把学校家长学校建设作为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工作指导和规范管理。目前,全大市783所中小学校和1053所幼儿园全部建有家长学校。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 就在宁波象山建立

    宁波的家长学校建设起步很早,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就是在宁波象山建立的,这里是全国家长学校的发源地。

    象山县石浦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从1981年开始,学校每年开展“好家长”评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那个时候,家长都在务农,没空管孩子,基本是“放养”,教育方法堪忧。

    如何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1983年,时任校长余明成办起了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给家长灌输“孩子要认真对待,好好教育”的理念。

    为了提升家庭教育成效,学校创新培训模式。如今,家长会摒弃了以往专家、教师的单向性讲座,采取“沙龙式”互动交流。前期经过问卷调查,确立“如何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做智慧型家长”等主题,大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主题参加,畅所欲言。

    1990年,象山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县级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机构——象山县家庭教育研究所,其他学校也走出了自己的路径,如象山县爵溪幼儿园的早教入社区、石浦镇中心幼儿园的爸爸俱乐部、丹城第二小学的父母孝雅课堂、机关幼儿园的家长助教团等。

    为了提高为家长服务的有效性,象山引导学校构建菜单式培训,解决教育中的个性问题。

    目前,不仅公办学校家庭教育实现了全覆盖,象山还把家长学校开进了民办小学以及培智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和特殊孩子父母学到了教育知识,转变了教育观念,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心理问题显著减少。

    教材是家长学校办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近年来,象山逐步构建起三级地方教材体系,编撰了从幼儿段到初中段的《家庭教育读本》共12册。此外,还积极提倡有条件的学校编写校本特色教材,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全市中小学校已建成

    市级示范家长学校329家

    近年来,越来越多家长开始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合格胜任角色。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有利于让广大家长接受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以提升家庭教育成色为契机汇聚更大的协同育人合力。

    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是浙江省数字家长学校共建共享联盟成员校、宁波市示范家长学校、宁波市数字家长学校。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中,学校是家庭和社会的粘合剂。”该校校长潘佳艳说,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出了一套名为“海润家校”的可操作、有实效、可供借鉴的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学校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和年级组长组成家长学校领导小组,“海润家校”每一学期都会邀请市内外家庭教育专家、优秀家长等组成师资队伍,举办讲座、解答家长的疑问。

    以“家长学校”为契机,学校以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儿理念,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以思政教育、节俭教育、行为教育等为内容,让家长先学,进而促成孩子文明行为的养成。自2020年起,学校连续三年为学校新一年级家长推出线上“家长幼小衔接”。

    江北区实验小学开通“校长茶吧”常态化家校联系通道,每周三下午,校长和家长们坐在一起,交流孩子学业、生活、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困惑,并给出相应建议。

    目前,全市783所中小学校和1053所幼儿园全部建有家长学校。宁波全市中小学校已建成市级示范家长学校329家、省级示范家长学校94家、全国示范家长学校16家。各地教育系统坚持会同妇联部门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为学校、社区、村镇、企事业单位等提供菜单式指导服务。

    此外,推进数字家长学校建设,开发家庭教育课程资源,组织家长注册,指导家长进行网上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31所学校建成数字家长学校。

    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

    加强家庭教育品牌建设和研究

    如今,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了家庭教育工作机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逐步建成以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思政课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格局。

    宁波各区(县、市)教育系统也打造了诸多家庭教育品牌项目。

    如海曙区教育局自2017年推出家庭教育品牌“海贝计划”以来,在强化保障、搭建平台、推进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基本建成了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的区域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北仑区教育局“家校共育”工作获评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推进家长成长学院建设、实现家校共育的线上线下整合,逐渐形成了“家校共育”的北仑经验。一是深化课程建设,助力家校共育,以“学生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原则,开发必修课程和拓展课程。二是丰富授课模式,提高教育合力,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平台”线上推送、“多形式”线下实践、“多渠道”形成合力。三是夯实基础保障,激发教育动力,“职能把关、经费保障、政策引领、师资建设、评价反馈”5项措施齐推进,保障家长成长学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有效落地。

    此外,宁波还在2021年5月成立了南京师范大学宁波家庭教育研究院,该研究院由南京师范大学与宁波开放大学联手打造,致力于探索家庭教育体制、机制、标准、模式、道路,探究解决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家庭教育问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