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内容为“女孩不让6岁男童上女厕所,遭男童母亲辱骂”的视频登上了微博热搜,引起无数网友的热议。尽管事后双方达成和解,但这一事件的余波仍在。记者发现,男童进女厕所这样的事件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网络上砸出“大水花”,争议的焦点在哪里?热议的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情绪和诉求?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陈嫣然 钟婷婷 男童进女厕并不罕见 不少女性担心如厕安全受影响 “有的母亲担心孩子一个人上厕所不安全,可以理解,但作为一名女性,我也很担心我的安全是否得到保障。”00后的陈女士向记者分享了两次她在公共厕所遇到的“不愉快”。 “在一个商场的女厕所,我一进去就看见有个妈妈在帮助小男孩上厕所,还没有关门。”如此辣眼睛的一幕,让小陈感到很不自在,只好快步离开。小陈说,还有一次,也是在商场的女厕所,一个看上去像小学生的男孩在里面,“看上去神情自然,很习以为常的样子,实在让人有些担心。” 在厕所这样的私密场合,看到异性,多多少少会有被冒犯的感觉,特别是年轻女性。但尽管心里很不舒服,小陈对此也只能选择视而不见,或者离开,只因“没有勇气上去理论”,如果去和男孩的妈妈理论,也担心会起争执甚至遭遇辱骂等情况。 小陈说她曾经在一个旅游景点看到过“第三卫生间”,希望商场、影院、景点等公共场所可以配置类似的家庭厕所、无性别厕所等,“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商场、超市等场所,也可以提供孩童看护服务,帮助那些独自带娃的父母实现‘卫生间自由’。” 妈妈们也很尴尬 让孩子独自如厕,不放心啊 “我儿子5岁开始就不愿意去女厕所了,我单独带他去外面玩的时候,他也一定要进男厕。”图图妈妈也有过“要不要带男童进女厕所”的尴尬时期。 图图今年6岁,在鄞州区一所幼儿园读大班。三四岁的时候,图图妈妈也曾带他上过女厕所。那时候年纪小,没有在厕所里碰到提出质疑的人。去年,自从图图认识了男女厕所的标志后,就主动要求去男厕所,当妈妈要带他进女厕所时,他天真地对妈妈说:“进去了就变成女孩子了。” 孩子不想上异性厕所,图图妈妈自然尊重孩子,但她也有自己的顾虑。“一般男厕所里没有儿童的小便池,如果没有独立的隔间,成人的小便池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又有点高。另外,冬天的时候系裤子也比较麻烦。毕竟年龄小,有些事情还不能独立完成。有一次他去蹲坑里拉便便,差点滑倒了。”卫生问题、安全问题都是图图妈妈担心的,最主要的还是安全问题,她说:“商场里的厕所一般是封闭的,算是比较好的,如果是去外面旅游,去景区的厕所,我会担心他的安全。如果我要上厕所,孩子一个人在外面等候,我更不放心啊。” 多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小时候确有在异性卫生间如厕的经历。“我觉得小学生基本上是可以独立上厕所,幼儿园中班、大班是最尴尬的时候。”轩轩妈妈作为三年级家长,分享了一些“过来人”的经验,比如让孩子在门口唱歌、背古诗,有电话手表的时候就跟孩子打电话保持联络,确保孩子的安全。 同时,也有家长呼吁公共场所增加第三卫生间、亲子厕所的厕位。一位家长说:“商场里虽然有第三卫生间,但往往只有一个厕位,小孩子憋不住。” 女孩爸爸也有话说 很多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方便与否” 带娃在外,如厕的尴尬不只发生在妈妈们身上,爸爸们也有同样的遭遇。 “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自己没办法上厕所,我就选男厕所没人的空档,抱着孩子进隔间上厕所,尽可能保护自己孩子和他人的隐私。”管先生说,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利于孩子建立性别意识,所以经常会跟孩子强调“女孩子本来是要去女厕所的,但因为爸爸是男的,不能进女厕所,而你还不会自己上厕所,只能用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了。”到了女儿五六岁的时候,管先生就让孩子自主上女厕所了,“不放心的话,我会请一起进厕所的女同志帮个忙,照看下孩子。” 近几年,“妈妈带男童进女厕所”的话题屡见报端,管先生认为,在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厕意识上,爸爸也有着很大的责任。 “从女儿进入幼儿园小班起,我就不帮她洗澡了,顶多洗洗头。”管先生说,从生活小事着手,让孩子自身萌生性别意识,这是家长必须要做的功课。而且,在孩子能够自主如厕后,家长应该多鼓励,即使尿湿了,也不要批评,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更多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考虑如何做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而不是只考虑自己方便与否。” ■专家建议 别让孩子产生错误的性别意识 男童进女厕所再引争议是社会大众对儿童的性别意识存在观念上的差别。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鄞州区托幼实验园园长林佩芬认为,幼儿期的孩子对性别没有正确的认知,他们往往是有萌芽但不清楚,有表述但无意识,更不能从心理、言语、行为上去分辨或保护自己。若家长盲目地以为小孩哪懂什么男女性别之分,这是固步自封的想法,也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现在宁波大部分幼儿园都会给女童的厕所安上一扇小门,或是装上一块挡板,拉上一块布帘,以此保护女童如厕时的隐私。在浙江省等级幼儿园评定中,也有相关的要求。”林佩芬说,此外,幼儿园会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方面融入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课程内容的浸润让孩子们知道男女有别。 如果家长总是以“孩子小”为理由,频繁带着孩子进入异性厕所等公共空间,既让异性看到孩子时会感觉被冒犯,又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性别意识,甚至对他们的成长与认知造成困扰。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对儿童的性别意识引起重视,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行为、意识上的培养,在外出时提供性别认知的机会。 关于“孩童能不能进异性卫生间,几岁前能进”的问题,争论一直不少。在没有明确的规定前,希望双方能多一些理解与宽容,遇到事情冷静沟通,让这样的“尴尬之事”少一些。 ■延伸阅读 关于“第三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此概念的提出是为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上厕不便的问题,主要是指儿女协助老父母、父母协助小孩等。 在我国,早在2016年,国家住建部和原国家旅游局就先后提出建设第三卫生间,并明确了建设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全国约有近一万座城市公厕中设置了第三卫生间,约占城市公厕数量的6%。这样的比例,显然难以满足需求。近年来,希望增设第三卫生间的呼声日渐高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