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中小学来说,家委会几乎是全国标配。寒假期间,柳州某教育集团发布一则公告:2023年2月13日起,学校现有各班家委会终止一切行为,全部解散。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实上,这不是柳州第一所解散家委会的学校。市中心某小学在一年前就已经解散了班级家委会,仅保留校级家委会。家委会为什么会从全国“标配”,沦为让人忍不住想要“减配”呢?(2月9日《南国今报》) 家委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如协助老师完成班级日常工作、反映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及监督学校和老师的工作等,起着双向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 然而,这一原本应协助学校做好教育、类似于志愿者一样的组织却逐渐发生了变异:一些家长拼背景、比资源,拼命想挤进家委会;家委会成员非富即贵,班级活动中炫耀、攀比之风兴盛;有家委会以权谋私,裹挟大家给老师送礼,采购高价奖品或辅导教材,班里评优时家委的孩子优先;也有家委会“喧宾夺主”,严重干预教学……动机的功利化,互动的情绪化,交往的势利化,是家委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变味的家委会令学校、家长纷纷表示不满,这也是大多数网友支持解散家委会的缘由。 然而,一概解散家委会也是一种因噎废食。 教育是一门牵涉诸多领域的科学,可不是学校一家能办的事,家委会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家委会的良好作用,既是现实需要,也符合现代教育的目标要求。 归根到底,家委会这个组织本身并无不妥,关键在于“激浊扬清”。 首先,学校要端正态度,强化教育管理,加强家长委员会工作指导,明晰工作职责,规范工作行为,严格家长通讯群组信息发布管理,严禁以家长委员会名义违规收费,真正利用好家委会所特有的良好的教育协助力量。还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严厉惩治钱权交易、以权谋私等教育腐败行为,做到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确保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既要避免家委会权力过大,逾限乱为,也要防止家委会名存实亡,失去其正当效能。 其次,家委会成员要提高公民素质,改变浮躁功利的教育观念,理性地对待教师、学校的工作,冷静规范自己的言行。社会还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家委会运行机制,定期换届,给予更多家长参与、监督家委会工作的机会,合理划分家、校职责,促进家校共建,回归家委会的正当职能,切实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互利互通、相辅相成的良性教育环境。斯涵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