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鄞州区海创社区打造“一老一小”融合服务新模式(资料图片)。 受访者供图 |
 |
宁海“红领巾e站1013”阵地。 通讯员 刘天骏 供图 |
 |
宁波图书馆未成年人书刊阅读场所。通讯员 陈莹 供图 |
强化社会教育资源建设和供给,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再次明确这一点。 社会要与学校、家庭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助力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宁波在这方面做得如何?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协同育人的平台搭建?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林桦 搭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有效支持全面育人 《意见》提出,社会要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要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慈溪市总工会特聘家庭教育讲师徐丹,每年都要参与多场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她注意到,双职工家庭普遍有“带娃难”的困扰,如果双方老家都在外地的,更是难上加难。 “回到家,老公当甩手掌柜,把孩子教育问题全推到我身上,压力加倍”“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暴躁不服管,我都不知道怎么和他沟通了……”消极的情绪行为对孩子成长有不利影响,面对双职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徐丹都会用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帮助他们。 “教育好孩子,不只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更是社会的事。针对不同程度的育人‘缺位’现象,我们希望通过工会力量来填补这些不足。”慈溪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慈溪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早在2014年就以“培育好家风”为主题开展家庭教育活动,随后在2016年启动“四季书香·塑好家风”系列活动,并通过开设慈溪职工幸福家庭成长微课堂、好家风学堂开展家庭教育相关课程。2022年,伴随《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慈溪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依托家庭教育讲师团,推出线上《依法带娃,你准备好了吗?》10讲,组织开展公益讲座进企业活动15场次,并成立慈溪首家职工家庭教育基地,目前受益人群达到2万人。 “学的东西很实用,也很有意义。”鄞州区海创社区一位60多岁的阿姨为家门口的家庭教育课程点赞。原先,海创社区作为典型的“青春社区”,居民80%以上为80后、90后育龄青年。辖区内3周岁以下婴幼儿,一半以上由老人隔代照看,容易引发各种家庭教育问题。针对居民的需求,该社区联合高职院校尝试未来社区“一老一小”融合服务新模式,把宁波健康老年大学开到居民家门口,设立下应银龄学苑,其中涉老涉幼专业,助力解决“一老一小”民生问题。 负责实体管理的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服务与康养学院院长朱晓卓表示:“我们希望强化专业支撑,推动有关高等院校、专业团体开展协同育人实践研究,广泛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正确家庭教育方法,大力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打造实践育人大舞台 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盘活校外教育资源很重要。《意见》明确,各类教育基地和活动场馆要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鼓励支持社会有关方面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 近年来,宁波市少工委结合地区实际,已建“红领巾e站1013”阵地15个,涵盖新华书店、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各类少年儿童集聚区。如宁海少工委在前童镇建立小导游基地“红领巾e站1013”阵地,带着少先队员听讲英模故事、传唱红色经典歌曲等。北仑少工委在红色教育基地--张人亚党章学堂内建立了“红领巾e站1013”,推出“红苗之声”张人亚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志愿宣讲项目。江北少工委在音乐港核心区的音乐书店内建立“红领巾e站1013”阵地,常态化开展读书活动、经典电影欣赏等活动。 宁波图书馆精心打造面向未成年人不同阅读需求的场地,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并提供独立的未成年人书刊阅读场所。新馆区分低幼与少儿借阅区,共提供近175个阅览座位,配备母婴室。永丰馆调整原有布局,增辟低幼阅览室,创新设立“绘本馆”区域,增加绘本藏量,增设专题绘本书架。馆内连续18年开展宁波市未成年人读书节相关活动,其中“小小讲书先生大赛”“绘本剧创意表演大赛”“看见+儿童创意绘本大赛”等少儿阅读活动,成为颇具社会影响力的阅读品牌。 从2019年开始,余姚市妇联联合余姚市巾帼志愿者协会针对6周岁至12周岁居住环境简陋的困境儿童,开展“童馨乐园·书房改造 ”计划,如今已在余姚全市改造完成99户,惠及105个孩子。项目还发起图书捐赠,用更多的书籍去充实孩子们的书房,让每个孩子都能尽情遨游书海。 每年的宁波市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热点积极建言献策。如,市人大代表,宁海县实验(闻裕顺)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陈晓燕鼓励公益组织主动介入家庭教育服务领域,为不同阶段的家长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服务。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正高级讲师张玉菲建议,打造家门口的运动设施年轻化,为青少年增加一些免费的运动健身设施,增加免低开放的覆盖人群。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未成年网民接近150万人,超过1/3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接触带网络功能的相关设备。因此,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格外重要。 《意见》也提到这一点,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着力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清朗社会文化及良好网络生态。 “一条短信告诉你中奖了,你会怎么办?一个来电说你的快递中途丢失了,然后步步引诱,让你转账,你会中招吗?”去年,宁波市2022绿色网络文明进校园活动的启动仪式在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举行。宁波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三级警长邬维维抛出的一连串提问,让同学们陷入思考,原来互联网上有这么多陷阱。 2016年起,宁波市持续推进“绿色网络文明进校园”活动,通过组建讲师团,推出《我们的网络、我们的家园》《上网和生活的奥秘》等课件,从网络安全基础、预防网络沉迷、识别网络谣言等多角度向青少年学生阐述绿色上网理念,风趣幽默的互动式授课深受学生欢迎。6年来,这一活动走进全市15所高校、近600所中小学,直接参与师生10万多人次,影响覆盖网民1000余万人次。 去年,海曙区开展了防范学生违规进入电竞酒店、网吧等场所上网专项治理工作。通过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学生绿色上网、拒绝网络沉迷宣传教育,健全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夯实学生不进网吧、不进电竞酒店等营业场所上网的思想基础,建设绿色、平安、和谐、阳光校园。 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继续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为建设网络强国培养合格的青少年好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