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班级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 的年

    鄞州蓝青小学602班

    红红火火又一年!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饱含着人们对和谐美满的向往。精彩纷呈的兔年到来了!年味,是一种怎样的味道,甜的吗?香的吗?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蓝青小学咪兔战队的同学们写下了自己眼里的年味。

    宁波的春节

    徐若凡(证号2304515)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从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始,整个城市都忙碌了起来。

    宁波人年夜饭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是鱼和年糕。年糕以慈城的为最,去那里购买些年糕再合适不过了。买了成条的年糕就会发现,它们紧贴在一起,粘在一起,密不可分。年糕拿到家,外公喜欢以“井”字向上堆年糕,晾年糕。我特别乐意帮外公完成这项任务。堆年糕,年年高,堆得更高,长得更高。从我有记忆以来,慈城年糕那软糯香甜的味道从未改变。

    还有一样便是鱼。宁波靠海,海鲜自是颇多。常见的带鱼、黄鱼和鲳鱼都堪称美味。不过年夜饭的餐桌上,一般都首选大黄鱼。从野生黄鱼到养殖黄鱼,餐桌上年年有它华丽的身影。黄鱼黄鱼,无论从外表还是字面,皆有富贵吉祥之意。或许你想将一整条大黄鱼吞进肚子,但大人们说,大年三十晚上必须留一些,意为“年年有余(鱼)”,图个吉利。

    过了除夕,便是真正的新年。放烟花、收红包、挂灯笼、贴春联、守岁……外公还会苦口婆心地叮嘱我们初一不拖地、洗澡和倒垃圾,会带走喜气;初六要拖地、扫地和整理屋子,送穷神的日子里,要把晦气赶跑。

    过年的习俗多,有些可能已经被淡忘,但人们盼望过年红红火火,期盼着新年的到来,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一点,似乎也从未改变。

    美好的春节 

    孙问耕(证号2304510)

    在一声声鞭炮,一句句谈笑,一声声新年好中,春节拉开了序幕。春节是所有节日中的第一个,春节的到来,就象征着新的一年来到了

    年夜饭是宁波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项目。宁波人的年夜饭总是很丰盛,可唯独有一道菜却是从不缺席的,那就是黄鱼或鲳鱼。这些鱼都是越大越好,黄鱼色泽金黄,鲳鱼雪白明亮,让人一看就非常有食欲。年夜饭桌上有鱼还有一个原因,“鱼”谐音“余”,希望以后都能年年有余,沾点喜庆。

    吃完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小品。一个个令人赞不绝口的节目,一支支放到天空中的烟花,这才是春节该有的样子。

    家家团聚的日子里,到处是欢声笑语。春节,在我的眼里就是美好的代名词。

    台州的春节

    郭思钦(证号2304526)

    我的老家在台州,在我印象中,春节是从买年货开始的。快过年了,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游动的飞龙,浓郁的年味扑面而来。大大小小的店铺里挤满了人,第一件事是买冻米糖。新鲜出炉的冻米糖刚摆上,五分钟后全被抢光的事常常发生。人们争先恐后地买冻米糖,为过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爸爸妈妈口中的过年得从大年三十一早算起,我们把一张张卷起的春联贴到门旁的两根柱子上,春节的氛围就有了。台州的春节第一大特色是吃食饼筒。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赶着摊饼皮、炒配菜,到处都是年的味道。每逢姑姑摊饼皮,我搬把小凳子坐在她旁边。但饼皮仅仅是第一步,还要做十几道配菜,这些菜要切成细丝翻炒,一盘盘摆在大圆桌上,像极了展览会!米面和豆面必不可少。卷食饼筒时要把它们放在最下面,再根据个人喜好,将各样菜丝一道道铺在面皮上,卷成一个细长的筒,一手托着底,一手握着中间吃。

    吃饱喝足后就是小孩子最喜欢的环节——放鞭炮了。鞭炮有很多种,有往地上摔的摔炮,有往天上放的烟花,还有拿在手上挥的仙女棒,各式各样的鞭炮,五彩的颜色,还有一声接一声的炮响都在欢呼新年的到来,热闹极了!

    大年初一,听着一声声开门炮,迎来了新的一年。人们在一个个“元宝”(扁食)中互道新年快乐。扁食的做法和馄饨很像,只不过扁食的馅是素的,把馅裹在面皮里,包成金元宝状,预示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财源广进。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走亲访友,出门游玩,直到元宵节。

    元宵的来临意味着年快过完了。在正月十四的晚上,我们要吃咸羹。爸爸说,正月十四吃咸羹是为了纪念戚继光,当时戚将军带领的军队要在元宵前夕抗击倭寇,百姓为了战士们能吃饱御寒,特地做了这样一道菜羹给他们吃。这样一来,正月十四吃咸羹(又称菜羹)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正月十五,我们可不吃元宵,而是吃甜羹。用同样的方法,只是加了橘子、小丸子和一些甜的东西,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台州人的年,过得够丰富吧。

    我家的春节

    吴昊宸(证号2304508)

    按照外婆的说法,春节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外婆早早开始准备起来了。挑一个风大干燥的日子,做腊肉、香肠、晒鳗鲞,好在过年时吃。

    春节前几天,那是年前最忙的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我家也不例外。大扫除、置办年货、买新衣……

    到了除夕夜,一切准备就绪。门外张贴上了春联、福字,屋里装饰了喜庆的鲜花、绿植,冰箱填得满满当当的。年夜饭可是春节的重头大戏。一桌的美味佳肴,宁波人爱吃的咸蟹、春卷、鳗鲞,这些老底子的菜肴自然少不了。我们一家五口围坐在一起,喝着酒水、饮料,聊聊亲朋好友,趣事、新闻,一家人其乐融融。

    屋外烟火之声不绝于耳,天空织成五彩斑斓的一片。一支支烟花直冲九霄,然后在天空炸开,像极了一朵朵鲜花,太美了!

    今年是我第一年守岁。守岁寓意着告别旧年,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电视里零点的钟声敲响了,听着窗外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鞭炮声中,我又长大了一岁。窗外天空虽深邃,但万家灯火依旧通明。

    第二天,街上没那么冷清了,大家开始了走亲访友。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过了正月十五,我的假期结束了。我又忍不住盼望着明年的春节快快到来。

    金华的春节 

    陈梓源(证号2304520)

    还在腊月,金华这座城市就开始洋溢着过年的欢乐气氛。有些小孩手痒,已经开始放鞭炮了。集市里的人很多,卖鞭炮的、卖春联的、卖年货的,数不胜数。

    大年初一,热闹非凡。这一天,我们走街串巷,探访亲友,走到哪儿都有鞭炮响声。我也买了一堆鞭炮,边走边玩。家家户户的小孩好像在比赛,谁放得响谁就厉害。

    走访完各个朋友后,便是大年初四了。我们去看了游街活动,这和绍兴的有些相似,但声势要浩大许多。只见带头的人拿个气派的龙头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迈进,后面跟着的男女老少有的手拿灯笼,有的头戴头套,队伍末尾的几个人,拖着三个大音响,唱着一首首歌,节日的氛围达到了最高点。周围的人们也没闲着,拿着鞭炮向天空放去,一道道金光直冲天际,随即天空中便绽放了千百朵绚烂的烟花,但又转瞬即逝,胆大的人们拿着加特林对着天空扫射,这样的场景真让人震撼。

    到了初五,人们迎财神,场面浩大,家家户户拿起准备好的灯笼站到屋前,街上的人们站在一起,光线暗淡,这时候财神驾到,一瞬间,千万盏灯笼亮起,从城南到城北,连成一条长龙,到处红红火火,充满了欢声笑语……

    乡村的春节

    王若汐(证号2330560)

    过年的时候,外婆家门口总会贴上大红的春联,满是喜庆的气氛。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去门口小店买一盒“摔炮”。一个个小“摔炮”穿着五颜六色的外衣,孩子们就喜欢玩这个小玩意儿,即使零花钱花光了,也要去向别的小孩讨点玩玩。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是如此。他们必须上街备点吃的喝的,给孩子们买点新衣,为新年增添喜气。

    除夕来临,家家户户都飘出山珍海味的香味;新年的烟花也像哨兵似的,从这家踏步到那家,再从那家踏遍整个小村,鞭炮声日夜不绝。

    小孩子则兴冲冲地溜回房间,早早备好新一年要穿的衣裳,整整齐齐摆放在枕头旁。有的不舍得睡下,非要陪着大人守岁,最后在由大人抱着自己回房间。

    大年初一,所有人穿着新衣裳上街。村口的小店外坐满了人,看地上的瓜子壳就可以知道他们聊了有多久。小店店主是我大伯,那是儿时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因为在那里可以吃霸王餐!每次去大伯那,大伯总是嘻嘻笑,问我和妹妹爱吃些什么……

    如今,过年似乎没有以前热闹了,儿时一起玩摔炮的伙伴也都不怎么见面了,村口小店的灯也不亮了,我也不会再像小时候将衣服折叠好摆在床头等着穿了。究竟是时间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春节?

    我们的春节 

    龚子尧(证号2304517)

    按照宁波的老规矩,春节一般在腊月初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那天,家家户户都会祭拜灶神,人们通常会在灶炉上方放上一张画像。旧时,祭灶在宁波人的过年习俗中是非常讲究,用净茶一盅供祭灶果。祭灶果数量虽少,但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等八个色,相传可以影响来年的福祉。祭灶这一天,祭毕后,孩子们纷纷上去分食祭果,这也是他们新年最先的甜头。

    祭灶后,论最隆重的便是谢年了,我们也叫它“送岁”或“送年”,是一年来祀神典礼中最重要的。宁波老话说:“廿五廿六揉年糕,廿七三十拣黄道。”所谓拣黄道,就是要选在黄道吉日,清扫大堂,除旧迎接。谢年有很多仪式,但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放生鲤鱼。大人们会在祭祀前购买一条活鲤鱼,并用一根红绳系在鱼鳍上拎回家,孩子们跟在大人后面,兴奋地看着被拎着的大鲤鱼。这天,大人们会备上米、糖、年糕等,放在祭祀的桌上,待他们喃喃祈祷完后,孩子们才能兴高采烈地和大人们一起把活鲤鱼放回河中,目送它游走才能满地回去,谢年的仪式到这里才算结束。

    待到除夕的晚上,孩子们就开始放鞭包,大的小的都有,衬得夜晚十分好看,但孩子们都害怕点火,所以不得不请个大人在一边。

    旦夕之间,初六就已是节日的末尾了。正月初七,除了学生,大部分人都赶着开工上班了。过了正月十五,春节算是完全告了一个段落,虽然满是依依不舍,但也是新的开始。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