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2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开发

——以大班生成课程《探知蚯蚓》为例

    潘火街道东莺幼儿园 许双红

    幼儿园的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建设由来已久、方兴未艾;自然物的探究每年都有。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融合原则。2022年,本园利用幼儿园自然物资源,继续将传统文化课程连接幼儿实践,真正体现“向天歌——童心体验课程”的“体验”二字;让幼儿园课程不断生成,不断展现班本特色,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一次偶然,孩子在玩蚯蚓时不小心把蚯蚓切断了,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伴间有说不完的想法,于是便生成了“探知蚯蚓”这一课程。

    一、遇见蚯蚓

    大自然是活教材。一场秋雨过后,农庄、小花园的泥土里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在一次漫步小花园时,善于观察的诺诺发现了蚯蚓。

    1.哇!来了蚯蚓——整体关注追随蚯蚓

    诺诺惊讶地喊道:“快看,有蚯蚓。”东东:“哇,真是蚯蚓哎!”凯凯:“捏捏好软哦。”亮亮:“身体好长。”孩子们听到后开始兴奋起来,一些胆小的孩子吓得逃开了,几个胆大的孩子凑上前去,有的还伸手抓起一条蚯蚓。孩子们对蚯蚓的兴奋劲,引发了几位老师的思考:如果以蚯蚓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能引发孩子们什么呢?孩子们能从中获得什么?

    一条小小的蚯蚓激发了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启了认识蚯蚓、探秘蚯蚓之旅。于是孩子们捕捉来蚯蚓,饲养在自然角,“笔记蚯蚓”开始啦!

    2.哎!长得怎样——局部特写观察蚯蚓

    “蚯蚓有眼睛、鼻子、嘴巴吗?”就这个话题,孩子们找来儿童显微镜,把蚯蚓放在玻璃底片上,一会儿对准背部、一会儿翻了个底朝天。显微镜观察链接屏幕后,迫不及待地说想法和认知。凯凯:“蚯蚓眼睛在泥土里黑黑的,没有眼睛,它看不见路啦。”东东:“小动物都有眼睛,蚯蚓也有眼睛。”玲玲:“不对不对,我和妈妈一起查资料,蚯蚓有嘴巴,没有眼睛鼻子的。”

    再次上网查询,得知蚯蚓没有眼睛的,虽然它的视觉、嗅觉、声觉都已褪化,但是,它有很发达的感光器官和触觉器官,身体上的小细毛也能感知泥土里的情况。所以,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是一点也不妨碍它探知外面的世界。大家听后进一步认识了蚯蚓。

    3.咦!怎么生活——云调查思考蚯蚓

    当孩子们遇到蚯蚓,对蚯蚓了解多少,又有哪些疑问呢?东东:“蚯蚓住在哪里呢?”“喜欢吃什么呢?”“蚯蚓会拉粑粑吗?”“蚯蚓怎么睡觉呢?晚上不会冷吗?”“问小度”“上网查查”。

    孩子们纷纷赞同,回家和爸爸妈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一同踏上寻找小蚯蚓的旅途。亲子查询、探索有关蚯蚓的相关知识,并完成《我知道的蚯蚓》调查表。从孩子们的发现和疑问中看到,他们对于蚯蚓有着较为浅里的理解。

    二、探秘蚯蚓

    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浓厚,蚯蚓是孩子们常见且感兴趣的昆虫。梳理孩子们的疑惑、发现,以开放性问题,观察、倾听、探索等策略支持他们的疑惑和想法。

    1.住在哪儿:扫描搜寻蚯蚓藏身处

    “你在哪里看到蚯蚓?”“草丛里。”“花的泥土里。”“垃圾堆里。”“在水沟旁边。”到底哪里能找到蚯蚓?于是带上放大镜、小工具在幼儿园各个角落寻找蚯蚓。“足球网架下面找一找。”“沙池里会不会藏着蚯蚓?”“户外洗手槽下面去看一看。”“这个泥土里肯定有。”各自猜测后,一双双眼睛像扫描仪似的满场搜寻蚯蚓。约摸40多分钟,带着搜寻情况大家交流起来:“我在湿湿的泥土找到的。”“沙池里没有。”“足球网架下没有的。”“菜地那里有蚯蚓。”

    怎么样可以了解蚯蚓住哪儿呢?于是网上搜寻视频“蚯蚓住哪里?”在寻找蚯蚓、观看视频及解说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蚯蚓总是喜欢在潮湿的泥土里或者住在阴暗的环境里。

    2.为它安家:打造蚯蚓之家

    “小蚯蚓来到班级,怎么住?”“我要给我的蚯蚓造个家。”孩子们都纷纷表示要养捉来的蚯蚓,就这样养蚯蚓、造家的行动应然而生。“班级养殖区有大木箱,可以给蚯蚓做家。”“光有家没有土,蚯蚓会死的。”讨论完以后,小朋友们开始行动了起来。“蚯蚓喜欢钻来钻去,我们多放些土吧。”“可以给泥土浇点水!”

    在大家的努力下,小蚯蚓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家啦!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设计蚯蚓的地下宫殿,并根据自己的设计图,为蚯蚓搭建了美丽的“小房子”。

    3.它吃什么——延时拍摄蚯蚓饮食

    “蚯蚓要运动,可是吃什么呢?”“蚯蚓吃菜叶。”“蚯蚓和人一样,什么都吃。”接着,在放蚯蚓的透明玻璃缸撒些放些腐烂水果皮、干花草、碎面包、菜叶。为了让幼儿了解蚯蚓到底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吃饱了拉粑粑等,大家发起了一场探索蚯蚓食性观察的小实验。好几天之后,孩子们发现白天蚯蚓待在泥土里,不出来。

    一旁架起手机每天拍摄,几天后影像缩时播放,孩子们发现:晚上黑夜,蚯蚓钻出土,吃腐烂水果皮、烂菜叶。而蚯蚓拉出的便便留在泥土,可以为土壤增加养分。

    4.钻土能手——多维拍摄蚯蚓做工

    “蚯蚓每天在黑黢黢的泥土里会做些什么呢?”“为什么蚯蚓爬得那么慢?”带着这份好奇,把蚯蚓放入一半湿、一半干泥土的透明玻璃缸,一旁架手机每周多个角度拍摄,记录蚯蚓行踪。几周后影像播放,孩子们看到蚯蚓钻土的全方位情境:晚上黑夜,蚯蚓用身体顶开泥土、一点点钻进、直到整个身体钻入湿湿的泥土;会在地下泥土里四处钻爬,最后又从泥土钻出来。孩子们对蚯蚓钻土产生了兴趣,咨询小度发现:原来蚯蚓钻土,可以帮助土壤松松土。

    孩子们翻阅《蚯蚓的日记》了解蚯蚓其他秘密,从幽默的图文中,感知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守护幼儿生活中疑惑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探索欲望和思考;和孩子们一起探索蚯蚓的显性奥秘,使他们对蚯蚓又多了一层好奇。

    三、劫后余生

    大班幼儿的“吸收性心智”,使其对事物敏感、求知欲强、善于发现。支持幼儿用现代技术深度、个性化探索;帮助其寻找解决问题、为疑惑寻求答案的策略,建构新的学习经验。

    1.它死了吗:镜头特写切断蚯蚓

    对蚯蚓的观察、探寻活动持续进行中。一天,蹲在自然角的诺诺观察、挖找蚯蚓。突然发现有一条蚯蚓被挖断了,吓得大声喊道:“怎么办?怎么办?小蚯蚓会不会死?”他把断成两半的蚯蚓小心翼翼地带回教室。“糟糕,蚯蚓不会动了。”“蚯蚓死了,好可怜。”班上的孩子凑上前看切断的蚯蚓。

    在镜头特写下,发现切断的蚯蚓:切断的地方没有出血。一半有头、嘴巴、一环一环的身体。另外一半是尾巴、一环一环的身体。

    2.分段与完整:同屏对比不同蚯蚓

    凯凯:这里半条有头、身体,没有尾巴,怎么保持平衡?妍妍:那里半条只有尾巴、身体,没有头,怎么钻土?东东:整条蚯蚓,手碰碰头和尾巴会一起扭动;半条不会动了。

    在几人的争辩声中,又找来完整的蚯蚓,拍摄切断的和完整的蚯蚓,同屏幕对比播放。发现:蚯蚓两边头都是头。“蚯蚓切两半,会不会变成两条蚯蚓?”

    3.真的活了:同步跟拍蚯蚓自愈

    东东:“蚯蚓不会死的,网上说蚯蚓会再生,所以断了也不会死掉。”诺诺:“蚯蚓切断,真的能活吗?”于是,同步跟拍两条切断的蚯蚓。之后几天的持续跟拍观察,我们发现:缺少头的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来;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完整的蚯蚓。“呀,蚯蚓会复活!”孩子们兴奋地尖叫着。经过这一系列的同步跟拍、咨询小度,才知道蚯蚓还有一个神奇的再生功能,切断蚯蚓只要器官不被破坏掉,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在宜居的环境里,过一段时间会重新生长出完整的身体。

    整个活动,笔者学会了“放手”,体会到了孩子那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无尽的求知欲,更是体会到了它所带给笔者的惊喜与享受。从一个偶遇蚯蚓的小事件到一次探究蚯蚓系列活动,笔者慢慢地学着把“放手的智慧”运用到一日活动中,把童年的野性和成长的权利全部都还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更多地去体验蚯蚓生命的奇妙…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