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中,有一些不易察觉的“隐形角落”,比如同学之间因小矛盾引发的言语摩擦等,看起来不破皮、不伤骨,实际上很伤人自尊,是暴力欺凌的前兆。宁波外事学校任铮铮老师针对青春期学生情绪特点,“以冷制热”,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王惟珺 特邀班主任 任铮铮 宁波外事学校 宁波市教坛新秀 孩子的故事 “他们说我,我受不了了” 高一入学不久,班级里发生了一个集体性事件。甘同学红着眼眶到办公室来找我,委屈地说:“任老师,她们说我,我受不了了。” 我让她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坐下,递给她几张纸巾,抚摸着她的肩头问:“你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甘同学掏出手机,打开相册,递到我面前说:“老师,您看。” 我仔细翻看照片,共七张,都是班里某几个女生“QQ说说”的截图,附带着班中一群同学的点赞和评论,里面甚至有侮辱性的用词,而这些都是指向甘同学的。我让甘同学将这些截图转发给我后,便让她先回教室上课。 甘同学离开办公室后,我回看截图,里面有同学说“求求你滚去XX”,还有同学说“你每天骄傲给谁看呢”。文字背后是满满的恶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么解决?我陷入了深思。 我的探究 容易忽视的“言语欺凌” 我对甘同学有一定的了解,她学习积极性高,目标明确,希望抓住普职融通“二次选择”的机会,拓宽自己的升学路。因此,她读书非常刻苦,平时没事就在教室里学习。 可能因为在专注学习的过程中,甘同学给人的感觉有些孤僻,少了一些“人情味儿”。同学们请教问题,她会觉得占用了自己读书的时间,不愿搭理,时间久了,严重影响人际关系。 甘同学虽有她的不足,但纵观整件事,一些同学带头孤立或在网络上言语侮辱她,行为非常不可取。老师如不及时介入,只会令事件恶化。 我的介入 不带负面情绪沟通 虽然在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比较震惊,但我同样相信,只有具备科学应对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才有可能让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怎样既能够威慑到青春期的孩子,又能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同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 午休时,我请来八位“谩骂者”到学校咖啡厅,我们在一张长桌旁坐下,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平静地拿出八个写有他们各自名字的信封,示意他们打开来,每一个学生都疑惑地打开了信封,拿出了小纸条。我仔细观察着他们每个人的神情和动作,我注意到有的人露出了尴尬的表情,有的人脸红了,有的人快速地将纸条重新塞回了信封。每个人的表现不同,但相同的是大家都很安静。 “你们是这几张纸条的原作者,把自己的作品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一下嘛,谁先来?”说完这句话,我看到八位同学脸上都露出了尴尬的神情,大家的头更低了。 “好了,我也不为难你们,咱们单独聊一聊吧。”接下去,我一个个地与他们单独谈话。对话中我发现,一些孩子错把自己的行为当成“言论自由”或“开玩笑”,总觉得“校园欺凌”就是一群孩子打另外一群孩子,没有肢体上的行为就不算。 但其实,欺凌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肢体上的,还有言语欺凌、网络欺凌等。言语欺凌和言论自由、开玩笑最大区别,在于听者的理解和感受上,是否有恶意中伤、侮辱诽谤、揭人痛苦短处等。 我提醒,我们既不能实施欺凌和帮助实施欺凌,也不能做旁观者。好习惯才能成就好人生,同学之间要团结、互相帮助。事后,这几个学生都表示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失当,回去以后删除了所有评论,并向甘同学道歉。 不回避,客观引导 活动课,我又把甘同学请到了学校咖啡厅,她的情绪不再那么激动,但整个人的状态还是比较萎靡的。 我请她喝一杯咖啡暖暖身子,等她自己打开话匣。过了两分钟,她说:“任老师,我想了想,他们的措辞让我很难接受,如果对我有任何的不满,可以直接提出来,但不能在网上诋毁我的名誉。” 我平时接触的是青春期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就是主观意识渐强,并且有叛逆情绪。班主任在日常相处和做工作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在此之前,参与的几位同学也提到了甘同学存在的一些性格问题。 同学之间的芥蒂怎么消除?甘同学的反思,让我顺势引导她说:“那么你认为你的问题在哪里?”她想了想,回答:“我有时候比较自私,不愿意告诉他们解题方法,有时候可能比较傲慢。” “很好,你自己也想到了。”我说,“发生这种事情,双方多多少少都有不足,他们也意识到了。”说着,我拿出了一封信,正是八位同学写给甘同学的联名道歉信。她接过后,读着读着,释怀地笑了。 高一第一学期结束,甘同学如愿考上了她心仪的普高,而她和那八位同学也“不打不相识”,成为了朋友。 [ 班主任说 ] 看重教育中的非语言因素 故事讲完了,但思考还将继续。在我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亲历的一个个故事也让我迅速成长。 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看重教育中的非语言因素。在这次的教育交流中,我将地点选在了咖啡馆,这样的场合能让学生的情绪有所放松,使交流氛围更加融洽。 同样的,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注重非语言因素的运用,创设氛围,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相处和交流环境。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名言警句大家都会背,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德育工作是教育人的工作,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注重方式方法,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