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学们在孔庙参观。 |
 |
体验扎染。 |
慈城孔庙最早建于哪一年?古代科举考试时考生是如何就餐的?拜师礼是什么样子的? 3月16日,带着一系列问号,宁波鄞州区学士小学200余名5年级小学生来到江北慈城古镇,走进孔庙、古县衙、药商博物馆、校士馆、冯岳彩绘台门、骢马河街区等,开启古县城研学之旅。 这是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宁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的春季研学活动之一。 □现代金报|甬上教育 记者 张培坚 学习儒家文化 慈城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县城,是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遗产和旅游目的地。抵达慈城后,漫步在古老的街巷中,同学们都不由得睁大了眼睛打量着这里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 研学第一站是孔庙,这是浙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学宫,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最早建于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一千多年中培养出了五名状元、一名榜眼、三名探花,拥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的美誉。 “同学们,这三扇红色大门叫棂星门,是孔庙的正门,只有重大仪式时才会打开。”进入孔庙后,讲解员王莎用专业的讲解给同学们普及孔庙的知识。王莎介绍,孔庙又称为文庙,是古代的学堂,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为慈城的建设、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来,大家体验下秀才读书的感觉。”走进明伦堂,讲解员让大家坐在课桌椅上,给同学们讲述古代学堂礼仪,让同学们明白“人无礼则不立”的道理,了解到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很伟大,做事严谨讲规矩,让我深受震撼。”走出孔庙后,505班的王益钢同学感叹道。 了解中药知识 “慈城地区以前是慈溪县城,慈溪可是走出了8个中医国字号!”在药商博物馆里,同学们走进一段“宁波商帮”的创业历史之中。讲解员介绍说,以慈城为核心的古代慈溪地区,从事药业的人士和家族尤多,而且世代相传,堂、铺遍及大江南北。著名的有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上海童涵春堂、杭州张同泰堂、广州敬修堂、宁波冯存仁堂等。他们相互帮助、勤奋刻苦、理念先进、经营有方、诚信敬业,是近代以来“宁波商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医药文化的优秀传播者和行业道德的坚定守卫者。 这些名中医、国药巨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人品高尚,他们的精神让同学们深受触动。“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讲诚信的人。”501班的王羿然说。 制作植物扎染 “同学们,大家用皮筋扎住手帕,你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怎么扎都可以。”研学活动最让同学们期待的是体验蓝染手帕,讲解员介绍完毕,同学们纷纷动手,脑洞大开地对着一块块手帕“下手”了,融入进了传统技艺的世界,亲自体验美好的生活方式。 “这个是什么染料,怎么有点臭臭的?”看着眼前一盆盆的蓝色染料,同学们不禁好奇地问道。“这是板蓝根做出来的纯植物染料,这也是一味中药哦!”同学们将扎好的布料放进染盆中,10分钟后,这些看上去粗糙厚实的材料变成了有灵魂的工艺品。“我要带回去送给妈妈!”当拿到自己作品的瞬间,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快乐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