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缝制麦饼托。 |
 |
学生在麦田里观察麦子。 |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沈鑫 周蓓颖)“同学们看,有些小麦的叶片显得淡黄,这是由于最近接连下雨,引起了小麦叶枯病。”3月22日下午,宁海岔路中学开展特色课后服务暨“一麦相承”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在学校劳动教育基地的一片麦田里,科学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 春分已过,正是小麦抽穗拔节、奋力生长的时节。校门前约一亩半的这块麦田,是岔路中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申请的劳动教育基地。当天,学生们在麦农的指导下,实践除草、除虫等劳作。据了解,这片麦田的平整土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工作都由学生们完成。 “一麦相承”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内容丰富。“麦秆画”制作组的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麦秆画,经过刮、烫、剪、贴等多道工序,普普通通的麦秆被制作成了栩栩如生、多姿多彩的精美画作。“麦工艺”制作组的学生们在三位民间手工艺者的指导下,学习制作麦饼垫、麦扇、麦秸秆帽子。 “我在制作的是岔路麦饼。岔路麦饼有甜有咸,甜的以糖和海苔、芝麻为馅,咸的以虾皮、葱花等为馅。我做的是咸麦饼。”岔路中学七(一)班学生章心怡说,“我从小吃奶奶做的麦饼长大,很喜欢那个味道。所以对麦饼的制作也很感兴趣,但是学习制作麦饼尚属第一次,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一张张桌子依次排开,学生们现场“秀绝招”,揉面、擀皮、烹饪,各类麦食一出炉,就香气扑鼻,引来诸多围观师生争相品尝。 岔路镇地处宁海县西南部,当地的沙性土壤适宜种植小麦。“虽然小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小麦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分不清小麦和水稻的区别。因此,我们依托当地浓郁的麦文化,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农耕生产、学习农耕文化。”岔路中学老师俞丹红表示,“活动自从去年9月开展以来,深受全校学生欢迎,对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