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朱佳娴 特邀班主任 董琴 鄞州实验中学 |
班里总有这样的孩子,他们自尊心强、固执己见,却又敏感尖锐,稍不如意就会对老师不敬,或与同学发生冲突,就像个“小刺猬”。老师批评他们“重不得”,一说重话就犯倔,也“轻不得”,不批评就更没有拘束了。怎么教育他们?常常让班主任犯难。本期栏目,让我们看看鄞州实验中学的董琴老师如何把“小刺猬”的“刺”变“柔”。 他的故事 经常顶撞老师 成了班里的“小刺猬” 小路(化名)有着一张聪慧的脸,眼神中有时会流露出犀利的目光。翻看档案,这孩子曾任班委,有写作特长,成绩也很不错,但是老师的评语是:“该生很有个性”。 七年级刚开始,小路的成绩很出色,还担任了劳动委员。但好景不长,小路爱讲空话、纪律特差、课桌凌乱等缺点很快暴露出来。因为和一些班里不爱学习的同学称兄道弟,上课和他们一起讲话,分享作业答案,他在班里还有了一帮拥护者。 屡屡犯错的小路,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批评。而小路性格敏感、固执,不肯认错。当其他同学阻止他破坏纪律时,他不仅毫不收敛,有几次还说得女班委们委屈落泪。我终于明白了“该生很有个性”的真实意思——小路就是一个“小刺猬”。 我的策略 “小刺猬”的爆发和转变 第一学期期末,小路在班里公开顶撞英语老师,被叫到办公室后毫无悔意。英语老师让我赶紧把这个“坏小子”领走。 我把小路带到师生交流室,问他发生了什么,他沉默了很久,突然说:“她就是故意针对我,这不公平!”然后就开始流泪,不说一句话。 作为班主任,特别还是小路的德育导师,我能看到小路在学习上的潜力,又常常为他的行为感到惋惜。那么,我该如何帮助他呢?基于前几次的谈话没有起到效果,这一次,我决定换一个思路。 敞开心扉,故事共情 “小路,老师跟你讲一个故事。有个五年级小学生,本来是班级的班干部,成绩也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她,但是她有个缺点,爱讲空话。于是,班主任撤了她的职。”说到这里,我顿了顿。 “老师,后来呢?”小路看来是听进去了。 “孩子其实很难过,但装作无所谓。老师批评她的次数越来越多,同学们在背后叫她‘空话王’。她觉得老师同学都针对她,有一次老师批评了她之后,她直接拍案而起。” “那个老师很生气吧?后来怎么样了?”小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 “老师当然很生气,狠狠批评了这个孩子。老师认为她不知悔改还强词夺理,一定要她当场认错,并把事情告知了她的妈妈。她一直觉得老师对她有偏见,因此变本加厉地违反纪律。六年级的时候,她转学了。因为她觉得大家都不喜欢她。” “如果她当时不那么冲动,可能就不会这样吧?”小路问我。 “是的,她后来也明白了一时冲动铸成大错。有句话说冲动是魔鬼,对不对?”我看到小路狠狠点点头,他说:“其实我也是一时冲动。我后悔了,虽然我不喜欢英语课,但我确实不该在课堂上这样说老师,现在撕破脸了,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和老师相处。”听到这里,我知道小路已经有了悔意。 “自曝家丑”,将心比心 “既然你知道自己错了,你是不是应该勇敢地承认错误?”我问。 “我也想承认错误,但是我怕老师不原谅我。”小路有些无奈,“小学和老师也吵过一架,我认错了,但是我觉得老师还是对我有意见。我害怕!”小路开始啜泣。 原来,这个敏感的“小刺猬”竟有这样的一段过去,难怪老师越批评他越是反抗得激烈。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对你过去的遭遇我很遗憾。或许是你多想了,但是请相信我,英语老师不会这样做,我可以保证。在我们班,只要你没有做错事,没有任何人会针对你。” “老师,我真的可以相信你吗?”小路睁着大眼睛看着我。 “你完全可以相信我,因为董老师就是刚才故事里的那个孩子。”我平静地说道。 “原来这个孩子就是老师,太不可思议了!”小路很惊讶,“你能告诉我转学后你怎么样吗?” “转学后,我改变自己,努力考上了最好的初中。我给老师写信道歉了。”我说。 “董老师,我相信你,我会向英语老师道歉,我也会改变自己。”小路信誓旦旦地说。 “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我摸摸他的头,给他信心。 信任陪伴,优化行为 我陪着小路向英语老师道歉,同时和小路约定,从现在开始,英语单词到我这里过关,直到他能默写满分。 小路很感激我对他的陪伴,之后英语成绩不断提升。因为有过“相似经历”,小路觉得和我是“一路人”,也会渐渐把心事告诉我,我也会用自己的各种经历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后果是什么,他的行为也在渐渐优化。 班主任说 “小刺猬”的 “刺”与“柔” 经过努力,小路的为人也变得大气很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后来,他还当选了年段最佳学子。两年后,他顺理成章地考上了鄞州中学。陪伴小路成长的过程,特别是处理这个吵架事件,对于刚做班主任的我,是一个巨大挑战。能顺利把“小刺猬”的“刺”变得“柔”,我总结了三点: 第一,从心出发。小路之所以愿意听我的,甚至向我吐露他的真实想法,因为我的“家丑”触动了他的内心,令他感同身受。当我们从心出发,真心面对的时候,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技巧,通过真诚的心灵沟通,也许师生就能惺惺相惜。 第二,因性育人。尊重每个学生个性的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个性培养学生,因势利导,因性育人。“从心出发,因性育人”,这就是老师走近学生的最好途径。 第三,静待花开。有时候,孩子的问题是小时候遗留下来的,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问题。我们应该追根溯源,明确问题所在,把握脉络,然后以平常心等待。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他们只是花期和品种的不同,静心等待,终有花开!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