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我是班主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4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低段孩子如何认知与管理情绪?

用班级剧场帮“暴戾男孩”蜕变

    幼儿园、小学低段孩子往往有冲动盲目的特点,如何认知与管理情绪,是他们普遍面对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如果家长引导得当,小朋友融入集体的过程轻松且愉快。如果家长引导不当,就会造成小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格格不入。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宁波实验学校王寒玉老师具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她通过“班级剧场”复盘攻击行为过程,并在关键处喊“卡”,引导学生觉知情绪爆发点。

    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冬晓

    特邀班主任

    王寒玉

    上师大附属宁波实验学校

    他的故事

    上课发呆

    下课“恶作剧”

    小西(化名),男,9岁,从小就有行为冲动的倾向,一年级时几乎“招惹”过全班学生,曾经用铅笔划伤过一女生的手臂。

    随着年纪增长,他在上课时间时常坐着发呆,或者自顾自玩耍;但一下课就来了精神,拿着他的水壶开始了“表演”:突然往同学身上洒水,有时直接过起了“泼水节”,全班的桌子、椅子都遭了殃。除了这些,他还玩起了学习生活用品“大漂移”:将A的书塞到B的课桌里,把C的水杯放到D的书包里。当同学和老师指正他的错误时,他却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幸灾乐祸。

    我的探究

    特殊环境下生活 小男生有“戾气”

    为什么小西会有攻击行为?我家访得知小西的父母离异,衣食起居都由年迈的爷爷照顾。爷爷觉得小西缺少一般孩子该有的爱,从小就无原则地退让,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小西的父亲则相反,常年不在家的他一回来,就用强制方式教育孩子,要求必须听自己的话。

    在这种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小西,慢慢学会了以控制他人达到自己目的的方式,模仿父亲的行为到处去发泄自己的压抑,任意欺侮别人,甚至威胁别人。

    到了校园,小西从个体生活到了集体生活,他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方式屡屡受挫,却始终得不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当小玩伴一个个避而远之时,他的情绪得不到排解,于是就改用攻击或抢他人的东西,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我的行为

    通过“班级剧场”复原“暴力场面”

    这种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造成被攻击学生紧张焦虑。对攻击者而言,如果不加干预,会逐渐形成以攻击性行为解决问题的习惯,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采用“班级剧场”沉浸式干预模式,以《小西想找个好朋友》为主题,将真实的问题通过复盘嵌入到剧场中,不断让“画面”定格,重新梳理自己和他人的心路历程。

    在序幕演出中,同学们分角色表演了小西冲动性行为的起因。

    因为小西起床晚了,被火爆脾气的爸爸暴揍了一顿,心情很郁闷,做作业时发现自己没带水笔,在没有经过同桌同意的情况下,强行夺走了同桌的水笔,同桌进行交涉,三言两语过后,小西马上把脸沉了下来,一场不和谐的事件即将爆发……就在此刻,我喊“停”,剧目“按下暂停”。

    我请小西带着“我为什么会去打同桌”这一问题出发,从自身角度剖析,写下事故发生的原因。他说道:“我醒得晚了,被爸爸打了一顿,心情糟透了。做作业的时候因为没带笔,就随手拿了同桌的笔,同桌说了我几句,我一下子火大了。”

    让“水笔”说话带动剧情

    剧情的第二幕往往是矛盾的发展和高潮,而对于学生攻击性行为而言,考虑到孩子易模仿和二次伤害的隐患,需要对这一幕作艺术处理。我经过调查,得知小西在情绪失控后,拿水笔当武器,对着同桌的脸乱舞,以致同桌的脸上留下好几条笔痕,但是他并没有就此罢手,最后用水笔扎其胳膊,导致同桌胳膊受伤。

    这样的一幕如何编剧呢?我反复思考后,确定“让水笔来说话”带动剧情的发展。于是,《小西想找好朋友》第二幕,扮演“水笔”的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作为学习工具的自己却被当作攻击武器的无奈和委屈。待“水笔”讲述完,我采用“让物品站出来”“让内心的天使和恶魔对话”“旁观者的观察”等方法,让剧情在此刻继续演绎,更重要的是攻击方能从更多角度洞察自己的行为。

    “放大”受伤害者情绪 激发同理心

    第三幕是事件发生后,聚焦到同桌、同学、老师、家长等人是如何反应的,其目的是让当事人记录其攻击行为造成的后果。在剧中,受伤后的同桌表情狰狞、倒在地上大声痛哭。班主任一到现场也被吓得不轻,赶紧扶起伤者送卫生院进行包扎。闻讯赶来的伤者父母强忍怒火,细心照料自己的孩子。小西的父母不停地向伤者及其父母道歉,像个犯错的孩子接受着各方的数落……作为“旁观者”的小西,显然没有想到这么多的后果,他先感到惊讶,后开始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

    攻击者往往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认识模糊,需要将他在攻击后的多方矛盾体激发出来,犹如注入一枚强心剂,感化他的同理心。

    他的改变

    戾气男孩

    变得温和了

    通过《小西想找好朋友》的互动表演,小西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愿意改变自己。他尝试在父亲骂他时积极和爸爸进行沟通。

    一个周末,我接到小西爸爸的电话,他告诉我,父子间进行了友好交谈,关系得到缓和,小西想要“和同学好好相处”。我建议小西爸爸引导孩子把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第一步,做到礼貌面对同学,第二步,主动和同学打招呼,第三步,和同学友好地交流沟通……日积月累,小西的改变有目共睹,和同学间的友情正在增长。

    班主任说

    学生在班级剧场

    自我启发和思考

    面对学生因家庭教育不当而导致内心无法排解情绪,该如何帮助、介入呢?班级剧场是一个很有效的平台,它非常直观地呈现了攻击性行为的危害,能够达到让学生自我启发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不管是观看表演还是参与表演,学生都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表演完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及时的思考、总结、反省,从而发现自己身上的攻击性行为并有效改善它。比起传统式的说教或者批评,剧本演出的方式更加生动,效果更佳。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