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4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近400位老师来象山 参观探讨特殊教育育人模式改革

在这里 “特殊孩子”不再特殊

“生活数学”的课堂展示。
普特儿童一起参与小舞台活动。
特教专家、领导们参观学校花园。 通讯员供图

    “这个花园居然也是授课地点之一?”

    “原来康复课程还能在下课时间延续啊!”

    4月12日至15日,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近400位普特教育同仁和特教领导、专家来到象山,共同参加“‘三全育人’背景下深化特殊教育育人模式改革研讨会”,多角度研讨新时代特殊教育育人模式改革的路径与做法,加快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吴旭光 王铭

    一边玩耍,一边康复

    象山特教学校的创意

    让同仁惊叹

    曲颖鑫老师,是特意从近两千公里外的内蒙古通辽市来到象山县培智学校参观的。

    正值草长莺飞的四月,她看到学生在开满花的起伏小道、沟渠、触觉石、秋千、湿田、独木桥等区块玩耍,不由得为这所学校的创新育人做法点赞:“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各个特设区块间移动时,动作能力也能获得提高,这是最真实的沉浸式、体验式、主动式学习,太巧妙了!”

    据悉,这是该校的“花园康复基地”,也是学校“玩耍式康复训练课堂”中的其中一项。校长吴素芬介绍,学校利用乡土资源,在花园内设置了具有康复功能的花园小径,将“动作康复室”拓展到了天然、真实的户外花园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康复训练。

    令参观老师们更惊喜的是,该校还让保育员参与到学校的育人活动中,让寄宿制学校的天然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来自台州市的特教老师龚雪表示,本以为寄宿制只会给学校带来额外管理压力,没想到还能变压力为教学动力,让保育员在寝室日常中教孩子学会自理,真是太巧妙了。

    吴素芬表示,保育员也是“全员育人”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学生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训练在自然、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习得,所以他们的寝室生活一直是我们比较关注的。这也是‘三全育人’在我校的落地。”

    在实际课堂观摩中,在场各位老师和教育专家们也都给出了较高评价。该校奚旭琼老师展示了“生活数学”的课堂,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认识钟表、认识时间。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连福鑫认为,这次的课堂体现了执教老师对特殊教育的思考:“奚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围绕小主题展开,并且融入了象山本土的民俗文化,这恰恰也是我们现在推崇的跨学科统整的一个体现,我们能看到老师用心备课、落实课标、进行各科课程协同的影子。良好的校园环境加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定能让特殊儿童得到更好的康复和发展。”

    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已很难从一群孩子中发现特殊孩子

    加强融合教育也是推动特教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为此,参会人员走进了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和象山县天安幼儿园,了解学校随班就读、学前卫星班的融合工作开展情况。

    走进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老师们就感受到学校细腻的文化育人方式。深入了解该校的随班就读故事后,他们被几位一线老师与随班就读孩子的故事所打动。

    “我听到老师们介绍说,特殊孩子的教育过程,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老师坚持在课堂外也与学生保持互动,而不是局限于课堂。”来自川渝地区的王老师说道,这也体现了“全程育人”的理念,他回去之后也要尝试这一做法,希望能参与到学生生活的全过程。

    在象山县天安幼儿园,普特小朋友的融合活动吸引了参会人员注意。所有孩子都在一起开展游戏活动,不分能力高低,长廊游戏、小舞台、小象木匠等活动中都能看到不同孩子的身影。许多参会老师都表示:要不是特殊孩子手臂上有星星标志,我很难从一群孩子中找出他们来,这样无形的融合很难得。

    象山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励胜利表示,这样极具特色,又能落到实处的特殊教育育人创新做法在象山还有许多。“我们努力给学生们提供更具有温度的特殊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李天顺对象山县创新育人的做法表示肯定,他认为要继续加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同时,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