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失业女生摆摊一天卖5块崩溃痛哭”的话题登上热搜第一,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据媒体采访,当事人兰语文成为失业浪潮中的一员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又不愿“摆烂”,选择出摊卖饭团。在她摆摊的第二天,因出现意外状况,仅卖出了一个饭团。崩溃过后,她已经及时调整心态,坦然面对现状,并且表示摆摊只是短期选择,不是长期选择。(4月26日澎湃新闻) 如今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现实,很多大学生陷入迷茫,有相当一部分人将高学历视为“孔乙己的长衫”,转而迈向门槛低而收益快的摆摊之路。与此同时,在诸如“95后夫妻摆摊日入九千”等报道渲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其中。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摆摊和找个单位上班,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但如果为了躲避就业压力,渴望通过摆摊“一夜致富”则不值得提倡。因为“日入上千”的成功案例只是个例,摆摊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所以,我们不应将偶然视作常态,更不能以偏概全,盲目跟风,坠入“励志陷阱”。 一场“崩溃痛哭”,使得人们再次审视“摆摊热”背后的“就业难”,然而,仅仅批判大学生未经深思熟虑就盲目跟风是有失偏颇的,这带来的负面效应,与宣扬“摆摊日入上千”的幸存者极端个例别无二致,只会让大众的视线聚焦于大学生的就业难是因为不肯“放低姿态,认清现实”,而忽视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关注。 大学生急于摆脱就业难题的心情可以理解,勇于创新开拓也是值得鼓励与赞赏的。但面对摆摊的热潮,首先要有对自己清醒的认知,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是不是真的适合“下海”,在具备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和创造力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的思考,打好面对失败的预防针,把精力花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上,而不是汲汲营营,急功近利。同时,破解就业困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为年轻人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岗位和良好的氛围,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之余,也要加以更多的引导和关怀。 熊益甬 (作者系浙江万里学院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