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5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歌里有百年书声 校歌里有共同记忆

“唱响我的校歌” 投票展示活动反响热烈

宁海县跃龙中学校歌《跃龙之歌》MV截图。

    由现代金报、甬派、宁波市文艺教育指导中心联合发起的“唱响我的校歌”2023年春日歌会活动的投票目前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截至5月4日,网络投票数已累计超过3.6万票。

    “67号歌曲真好听”“10号MV也好看……”由现代金报、甬派、宁波市文艺教育指导中心联合发起的“唱响我的校歌”2023年春日歌会活动,自5月1日开启公众投票环节后,读者反响热烈,不仅票数“蹭蹭”地涨,还有很多读者在留言板为母校的优秀校歌作品推广、点赞。投票开启短短24小时内,甬派App上《春日歌会投票|快来Pick你心中最“响”校歌》一文的总阅读量突破百万!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樊莹 林桦 钟婷婷

    通讯员 励筱敏 陈爱玲

    校歌声起,毕业的学子称“久违的感觉回来了”

    此次共有70首宁波的校歌参与评选,范围覆盖大中小学、幼儿园各个学段。

    “太阳落了又会升起,月亮缺了又盈圆,潮落潮起会有时,云卷云开万里阔。”宁波外事学校艺术设计专业20届毕业生顾芷玥在听到校歌《寻找天空》后,感叹“久违的感觉回来了”,她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光,操场的青草香、运动会上的喧嚣声,一切都很美好。

    该校声乐专业在读生应晓玥参与了此次校歌合唱视频录制。她说每当唱起这首校歌,内心深处都会涌起一阵暖流,这是源于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也是基于对学校的热爱。

    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的校歌《青春飞扬》在甬派展播后,引起该校师生的极大关注。这两天,同学们不仅踊跃点击观看校歌视频,还积极参与网络投票。“再过两年,师生们就要搬至新校,告别校歌里美丽的龙山,但‘崇德、尚技、求知、笃行’八字校训以及歌曲中传递的龙山精神,会一起伴随同学们成长,多年后会成为他们寻找母校的根。”该校德育副校长冯朋员表示。

    象山县丹城中学的校歌《奋飞吧,雏鹰》由著名音乐家刘炽谱曲,诞生至今已有30余年。初三年级组长陈露介绍,这次展示的新版校歌,有着同样熟悉的旋律,却有不一样的感受。特别是MV拍摄中,同学们在镜头前唱着这首歌,眼里充满自信和骄傲,“新版校歌是对学校历史底蕴和发展愿景的凝练,也是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能‘声’入人心,‘声’入同学们心中。”

    汉章小学校歌,唱出了萦绕百年的读书声

    “每每听到这首歌,就会想到国学大师陈汉章作为一代鸿儒留下的气息,仿佛还能听到萦绕了百年的读书声。”在象山县汉章小学校歌《幸福的摇篮》视频下,有读者这样留言。记者几经采访,了解到了这条留言背后的动人故事。

    “五狮山麓,汉章书香。百年岁月,桃李芬芳。园丁敬业,辛勤浇灌。学子奋发,编织理想……”《幸福的摇篮》歌词,由当时象山县汉章小学校长陈春静撰写。歌中呈现了陈汉章先生的创学初心,融合了东陈乡乡镇的景色。百余年的校史,浓缩在了这首短短的校歌里。

    “创作这首歌曲,也是颇有渊源的。”陈春静介绍,2014年她正在编印校本教材的时候,被学校的乡土文韵深深震撼。“汉章小学原名为东陈小学,地处五狮山麓,大目涂畔,由陈汉章先生于1908年创办,办学历史悠久。陈汉章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一代鸿儒、国学大师,他的勤奋好学和博学精神值得一代代学子传承、发扬。基于此,学校后来更名为汉章小学。”

    陈春静介绍,全国道德模范、有“京城活雷锋”之称的孙茂芳曾就读于东陈小学,他身上有“乐善好施”的乡土印记,践行着“甘愿做一个学雷锋的火种”的人生格言;乡贤谢才华是宁波的剪纸名家,一把剪刀剪出了“吉尼斯之最”,学校也在他的指导下开发了剪纸课程。

    “这些学问大家、道德楷模、文艺奇才,正契合学校育人之道,故此,学校全力打造校园文化,其中包含创作校歌。凑巧那年我赴上海买钢琴,偶然结识了著名作曲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珊卡老师,他听我说起学校历史,深受感动,70多岁的老人,不顾身体疲累,从上海坐车到我校实地采风,亲自为我们的校歌谱曲。由此,这首《幸福的摇篮》就诞生了。”陈春静追溯过往,感慨万千。

    此次参加“唱响我的校歌”甬派春日歌会活动,师生们一遍遍地排练,认真演绎这首校歌,尽可能地诠释出校歌所包含的精神力量。参与拍摄校歌MV的601班王梓涵同学表示,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它的旋律轻快,走在校园里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哼出来了。”

    学校党支部书记潘利群表示,这首校歌“飘扬的音符承载了师生们的赤子之心,跃动的旋律传递了深远的校园精神”,它不仅诠释了师生们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更是在艺术熏陶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情怀和追求。

    校长动笔写校歌,在校园文化中融入文化自信

    “蒲湖水,桃源桥,跃龙是名号。百年风云红星照,薪火相传根基牢……”宁海县跃龙中学的校歌《跃龙之歌》勾起了许多宁海人的回忆,歌词第一句仿佛“密钥”,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跃龙中学,创办于1998年的一所全日制公立初级中学。虽说办学历史不长,但这所学校所在的校址前身可溯源到公元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创建的“蒲湖试院”。而歌词中的“蒲湖水、桃源桥”曾是解放前宁海老城区繁华地段的两处地标。跃龙中学就坐落在这两处地标旁。

    这首校歌由宁海县跃龙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绍武作词。2021年8月,时任宁海县语文教研员的陈绍武赴跃龙中学任职。“我觉得作为新的传承者,有责任为学校做点什么。所以先从打造校园文化入手,希望把跃龙中学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代代传承的跃龙精神融入到校歌中,传承下去。”

    2022年11月,陈绍武创作了这首《跃龙之歌》。“春服成,歌于道,丹心把国报”“正学故里文脉传,柔石家乡正气浩”“柔石园,古井笑,小荷才露尖尖角”,这些歌词不但概括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办学宗旨和理念,还展现了全体师生奋发向上、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陈绍武解释,“正学故里文脉传,柔石家乡正气浩”这句歌词里提到了两位宁海乡贤,那就是方孝孺和柔石。孝孺,明朝大臣、文学家、思想家,亦称“正学先生”,被称为“天下读书种子”。而学校原址曾建正学小学,因此有了“正学故里文脉传”这句歌词。柔石,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翻译家、革命家,左联五烈士之一。这两位乡贤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了宁海精神:正气、硬气、大气。

    作曲者黄久胜作为资深音乐老师,拿到歌词后乐思泉涌,一气呵成,不到十分钟就初步谱好了曲子。全曲采用了进行曲式,前奏采用了大量的三连音模仿前进的号角声,象征着跃龙中学在号角声中展开新的征程,焕发出全新的面貌。

    《跃龙之歌》初稿完成后,学校还征询了全体师生、家长代表及多位音乐人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调,于2023年3月正式定稿,40余位师生参与拍摄、制作。

    陈绍武表示,跃龙即“育龙”,学校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倡导学生学君子之行,修君子之风,养成君子之人格。在当前教育系统大力倡导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背景下,“校歌的创作既进一步提炼了‘跃龙精神’,也由内而外地强化了文化自觉与自信”。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