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思政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5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毕业就在眼前,两年前的理想有变吗?

握稳“中国梦”的接力棒 去做闪闪发光的大人吧

陈佳眉和学生们谈笑风生。
学生们分享听课心情。

    再过一个多月,又一批大学生将穿上学士服,从老师手中接过毕业证,正式踏入社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施展拳脚,实现人生价值。那么,一个年轻人进入社会,如何扎根,又如何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呢?近日,在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讲师陈佳眉把她曾经教过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上了“最后一堂思政课”。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林桦/文 张培坚/摄

    和两年前的自己相比

    你们的理想变了吗?

    “记得在你们大二时,我给你们上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时候,就问过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最想从事什么职业。”课堂一开始,陈佳眉的一句话,便勾起了学生们的回忆。

    “当时的你们眼神略带迷茫,有的说想做自媒体,有的想创业,还有的回答不上这个问题。转眼间你们就面临毕业了,你们想做的事情是否发生了变化?”陈佳眉继续提问。

    文化管理专业的虞佳芯说,刚进大学的时候,她不曾对未来有长远的规划。后来到了大三,在老师的鼓励下决定通过考研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如今我已经‘上岸’了,是浙师大社会学专业的准研究生了。”

    其他同学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有想去考教师、考公务员的,也有想继续考研的,当然也有和两年前一样想做自媒体并且已经实践起来的,还有对未来规划并不明确的。这群即将毕业的学生们也难得聚在一起,聊着从前的梦想和当下的决定。

    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想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并不是说这是错的,但实现人生价值其实还有另一条路径,那就是做利他的事。”陈佳眉说着,便请出了这堂课的“客串嘉宾”。他是22级毕业生陆依伦,也是浙江热气青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2016年来到宁波,进入大学后便投身于各类公益活动。

    “给予比接受更让人快乐。”陆依伦说,在大学期间,一次乡村支教让他的职业规划清晰了起来,他就想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后来,陆依伦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发起了“漾公益”青年社会组织。凭借着一腔热血,如今该公益组织已吸纳了上千个志愿者。台风来袭时前往重灾区救援,开展社区营造活动丰富青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各个领域都有他和团队志愿者的身影。

    “慢慢地我就发现,‘利他’和‘利己’是相统一的,在‘利他’中能够实现‘利己’。”陆依伦说,他所做的事情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获得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奖项。听到这里,台下的学生们不禁“哇”了一声。陆依伦笑着说,他始终坚持社会效益在前,商业效益在后,在投身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面对即将毕业的大四学子,作为学长,陆依伦真诚地给出了建议。当前阶段,不管是工作还是创业,不要太纠结收入。“30岁之前,你们可以去尝试和摸索,好好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多做对社会和他人有意义的事,该来的都会来的。”

    大量“利他”的人汇聚在一起

    这种力量叫“利国”

    陆依伦的分享获得了满堂彩,也让陈佳眉十分感慨。她重新站上讲台,引导学生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像陆依伦那样,那我们国家将变成什么样?请学生们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她又问了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流浪地球2》?

    “看过!”学生们纷纷点头。

    电气212班学生姜佳庆表示,他对其中一个情节印象深刻:拯救地球需要300个志愿者去引爆核弹。面对这场“有去无回”的行动,热血青年们毫不犹豫地报了名,50岁以上的宇航员则自愿以血肉之躯去保护这些年轻人。“我体会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面对全人类的灾难,所有人都应该团结在一起,才能共渡难关。”

    还有同学对其中的炫酷科技印象深刻,认为有一种科幻与现实交错的感觉。“那是因为电影里的科技都是基于现实演化而来的。电影里的量子计算机、同声翻译的耳机、咖啡机器人,还有现在已经可以实现的地月通信现代技术。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能给观众带来真实感,这背后是我国科技硬实力的提高。”陈佳眉接着学生的话说。

    从新中国刚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使得辛弃疾笔下的“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得以实现。“这重大飞跃的背后除了我们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还离不开一个重要法宝,那就是我们的举国体制。”陈佳眉给同学们讲解,所谓“举国体制”,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集聚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凝聚为强大合力,重点攻关,在一定计划时间内实现目标的体制。

    陈佳眉用几个例子说明了“举国体制”的优越性。“我国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建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举全国之力,从研制原子弹到研制氢弹并试验成功,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这背后靠的是什么?靠孤军奋战吗?不,靠的是大量以‘利他’作为人生追求的人汇聚在一起,这种力量就成了‘利国’。” 陈佳眉再说起近几年的“美国制裁华为”事件,“为了不被‘卡脖子’,我们必须要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这也是对原有举国体制的继承和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应运而生。”

    以你之“利国心”

    跑好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要依靠每一个不惧艰险、不畏挫折的科技人才,也包括了所有心怀祖国建设的年轻人。课堂上,陈佳眉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

    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请你千万不要觉得我们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离你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很遥远,因为这就是你们的时代。”陈佳眉激动地说,“在之前的课上我总是对大家说,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要觉得中国梦离我们很远。它需要几代人的接力,现在这个接力棒正传递到了你们的手上,你们接不接?”

    “接!”同学们铿锵有力的回应,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面向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陈佳眉用一段她喜欢的话作为结尾。“‘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唯奋力奔跑者,方能生风起时’,今天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在这个美好的新时代,希望你们都能摆脱戾气,不失勇气,去成为你想成为的闪闪发光的大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