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琳琅满目的美食吸引孩子们买买买。 |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王逸)“这是民国时候的,算古董吗?贵吗?”“你看你看,这个还要早,明清……”近日,在宁海县桥头胡中心小学美食节的货币文化展板前,同学们聚在一起观展,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经济意识,桥头胡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食节,并将货币文化融入到美食节中,以此激发学生的财商思维。 据了解,货币文化展板上的真实货币都来自于该校党支部副书记胡立静多年的收藏,有古币、元明清货币、民国货币以及现在的流通货币和纪念币等,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人们从以贝壳作为钱币,慢慢地演变成用铜币作为钱币。到宋元明清时期,就出现了‘以银为主,铜钱纸钞为辅’的货币制度。清朝后期进入金银时期,开始使用银元铜元机制币。进入近代,我国开始陆续推出纸币。想了解更多货币知识,可以去看一看展板。”校长胡旭波在台上为学生们介绍道。 而在操场的另一边,各个班级精心准备了美食摊位,有手抓饼、寿司、云南竹筒饭等主食,有蛋挞、薯条、鸡柳、酸辣凤爪等小吃,还有奶茶、凉茶等茶饮,木莲冻、水果捞等甜点。更有班级“斥巨资”提供了小龙虾,让学生们大快朵颐。 据了解,本次活动还推出面值2元、3元以及5元的美食券,作为美食节的唯一流通货币。每个学生拥有30元美食券,如何规划使用自己的美食券是锻炼学生们财商的课题之一。 有的学生一拿到美食券,就直奔向自己心仪的美食区,大手笔下单;有的学生会耐心地等到美食节活动的中后期,各摊位开始“大甩卖”时才消费;还有的学生则会一一询问各个摊位的卖价,东瞧瞧西看看,货比三家,选择自己最满意的。 学生们除了吃得酣畅淋漓之外,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消费策略。四(5)班林彦辰说:“一个人的代金券太少了,我们几个人把代金券放在一起使用,这样体验感更爽,可以吃超级多东西!” 而“商家”们为了推出本班食品,更是集思广益。在班级摊位的设计与美化、食品的采购、美食的制作、客人的招揽等方面,同学们都巧花心思,积极宣传。 三(1)班的转盘抽奖活动,抽中“免单”的孩子乐得一蹦三尺高;五(2)班的排队送礼品活动让学生们的等待不再枯燥;六(7)班的消费满20元抽奖活动,点燃了本次活动的高潮。有的班级还模仿“美食主播”,现场解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前来选购。 胡立静表示,财商教育是通过有关金钱知识的学习和相关实践活动的体验,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学会生存与发展,对养成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学生在选购、销售美食的过程中,懂得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启发财商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