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生用超轻粘土捏出不同地形地貌特点。 记者 王冬晓 摄 |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宁波市高中地理学考复习培训观摩活动在宁波市正始中学举行。来观摩学习的不仅有各区(县、市)教研员和高中地理老师,还有来自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地理学科的部分师生。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徐皓 宁大研究生 在高中“疯狂生长” 公开课上,鄞州中学地理老师王磊针对新课标下学考复习中常见地形地貌的重难点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超轻粘土造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手脑结合强化知识要点的梳理与掌握。 这样的课程设计,让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本科生与学科教学(地理)硕士生受益匪浅。“教研活动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名师课堂实践相结合,有一种‘落地’的感觉,使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能充分考虑到学生掌握程度,丰富课堂内容,把知识点贯彻到教学设计中。”宁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杨莹同学说。 杨莹的师姐,学科教学(地理)的研二学生胡书琦正在宁波市正始中学实习。 “我去年秋季开始上高一的地理课,用两个词形容大半年的变化,那就是‘疯狂成长、脱胎换骨’。”胡书琦说,虽然接受过系统教育,但站在讲台成为地理老师的那一刻,“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需要成长的地方太多。” 协同育人模式 助多方实现共赢 据了解,该活动是宁大地理学科、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和正始中学三方组织实施的,关于地理学科三方共建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活动涵盖了宁波市教研室与中学主导的高中地理教师教研活动、高中地理学科教研中心基地建设、特级教师跨区带徒,还有宁大主导的高中地理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学生教育见习等。 早在几年前,宁波大学地理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李加林教授就与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及象山中学、李惠利中学、龙赛中学等学校策划申报并获批了“区域高中地理‘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的浙江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项目。该项目打通了地理课程思政实施、高中地理教学资源配置、中学地理教师学科能力提升、中学地理学科前沿通识课程开设、中学地理后备师资培养各环节的禁锢,实现共赢。 “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总结该模式的经验,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服务宁波乃至全省高中各学科的协同育人。”李加林教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