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欣赏3D打印作品。 |
 |
在“柔立方”前合影。 |
什么是人工智能?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们又将如何运用好人工智能? 4月29日—30日,甬上研学推出了“筑梦少年”二日营,来自宁波的80名爱好科学的少年们,前往杭州展开一场科技研学之旅。在亚运会场馆里看比赛、走进浙大探索人工智能……少年们度过了精彩又充实的两天。 现代金报丨甬派 记者 褚笑寒/文 宁波大学摄影协会/摄 超过瘾! 探访亚运场馆 现场为运动员们加油 随着亚运会的临近,杭州的亚运氛围也越发浓厚,街头随处可见亚运会海报和吉祥物。 本次研学第一站,少年们来到了杭州亚运场馆“柔立方”。杭州亚运会期间,这里将进行柔道、柔术、克柔术和亚残运会盲人柔道四个比赛项目的角逐。 29日当天,“柔立方”里正进行“韵味杭州”2023年亚洲克柔术锦标赛。来自亚洲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同台竞技,其中就包括第一次组团参加的中国队。 擂台上高手过招,双方角力,看谁出招更加“快狠准”。“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少年们铆足了劲,大声地给中国选手加油助威。中国选手在热情的助威呐喊声中,掀翻了对手,欢呼声响彻“柔立方”。 选手们比拼得很激烈,少年们看得很兴奋。“真是太过瘾了!”“我紧张得都快忘了呼吸,眼睛都不敢眨一下。”比赛的票根也成了少年们珍藏的宝贝。“这么厉害的比赛,我要回去跟同学们好好说说。” 超硬核!走进浙江大学,听浙大教授现场授课 在浙江大学的深度研学,是这次研学之旅的重头戏。 此次研学地点是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它是由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共同建立,以培养面向产业应用的高端工程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为目标。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实训中心主任沈剑峰带来了一堂《创新与科技》主题讲座,给少年们介绍了未来科技产品,打开了大家的想象力。 “以后会有磁悬浮汽车吗?”“超级计算机可以做什么?”“电影《流浪地球》里存储数字生命的技术会成真吗?”面对提问,沈教授都一一作了回答,并对少年们拥有想创新、敢创新的劲头表示赞许。 浙大工程师学院内设工程创新与训练中心,已投入约4亿元,建成了面向十个专业方向的八大工程训练公共平台。 在沈教授的带领和讲解下,少年们参观了其中部分平台。会自己上下楼梯的机器狗、能远程控制机器人的VR眼镜、无人驾驶的智能车……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高科技产品,引起了少年们的极大兴趣。 超酷炫!跟着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学习人工智能 “你印象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机器人如何执行命令?”“有哪些不同种类的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课堂上,授课老师陈晖向少年们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思考题。 陈晖曾是浙江大学机器人协会会长,获得过世界机器人大赛的冠军,带领团队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奖项。陈晖告诉少年们:“我在你们这个年龄,就对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战斗机器人、会潜水的机器人……陈晖给大家介绍了不同机器人在生活中的运用。“很震撼!”宁波大学附属学校610班的易鼎皓感慨道,“没想到已经有这么多种机器人,太厉害了!” 课堂上,陈晖还现场演示如何用人工智能编写代码,并指导大家编写一段自动绘画的代码。一串串看上去有些枯燥乏味的符号,却吸引了少年们最专注的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