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讨会现场 |
为落实五育并举,以评价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各区(县、市)、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探索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路径。5月5日,2023年宁波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会暨非纸笔测评研讨会在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教育集团(丹南校区)举行,教育大咖们和学校代表们齐聚一堂,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 本次推进会由宁波市教育局和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林桦 实习生 徐哲霄 A 深度解读《方案》 将总体目标解构成多个具体任务 今年3月,市教育局印发了《宁波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改革校内考试评价,建立‘以生为本’的评价体系;改革区域教育质量管理,采用‘以校为本’的推进策略”。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研评部的刘倩从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三个方面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刘倩从“区县、学校、学生”三个层面梳理了《方案》中评价改革的总体目标,“区县立足区域教育质量管理转型,探索以校为主、教考合一,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学校用评价激活教师,让教师学会用评价赋能学生成长;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纸笔测试转向实践性评价,由细化的百分制转向关注能力提升的分项等级评价,由甄别转向促成长。” 随后,刘倩对评价改革任务做了解读。一是推广分项等级评价,重点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解构成可测量、可观察的表现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路径提出建设性诊断意见;二是推行实践性测评,重点研究基于真实情境的非纸笔测评和实践任务测评;三是激活融于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评价,重点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四是依托特色的小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单,建立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与多层面成长画像。 B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区、校交流评价改革探索经验 作为东道主,象山县教育局分享了评价改革的探索经验。教科研中心主任陈定梅介绍,他们围绕“青蓝生态·象往未来”的核心主题,在“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维合一的评价体系下,开展试点探索,分步实施评价改革,“评价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儿童立场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评价促评价、以种子培育为重心。” 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叶青则分享了海曙教育构建的“阳光六色花评价体系”,以及以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级为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社区人员”共同参加的“三级五类”学生综合评价共同体。 “阳光六色花,‘五色’对应德智体美劳五育,‘一色’为个性成长。各校在制定本校评价时,都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学校实际,形成校本特色的学生评价方案。在方案的实施中,关注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针对性开展校本研训,组织教师进行评价策划与命题研究,最终形成‘以区为本,一校一品’的多样化海曙评价模式。”叶青介绍。 随后,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江北区实验小学、宁海县城东小学、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等也分享了各自的评价改革经验。 C 实行非纸笔测评 实现“减负提质”和核心素养落实 非纸笔测评是为弥补传统纸笔考试脱离情境、孤立知识技能、难以有效评估素养的弊端,形成的以真实情境、高阶思维为特点的评价方式,是传统纸笔考试的有益补充。如今,已经有不少学校实行了这种评价方式。 “非纸笔测评绝不是简单地将原先需要‘用笔写的答案’改为‘用口说出来’而已,它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能力、减轻学业负担的创新性评价。”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老师朱震绯说道,非纸笔测评应重点评价“传统纸笔测试所测试不到的内容”,如情感与态度、文明意识、表达与沟通、合作分享、同伴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余姚市兰江小学近年来则不断创新游园形式,进行体验式游考,比如以“漫画中国”为主题,学生cosplay历代古人,以“科技与未来”为主题,让学生在科技元素的沉浸式场馆中进行游考等等;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小学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了各个学科,利用农场让学生们学会图形运动、克数计算等等相关知识;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以实践性游园闯关为主要形式,进行评价方式改革,让评价的过程变得生活化、情境化。 听完学校老师们的分享后,市教研室主任杜仕海进行了总结。他认为,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积极探索增值评价,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学校应根据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总体要求,设计具有课程特点的校本特色的评价方案。 省教研室副主任张丰对各校和各区域的探索表示了肯定,并提出了“坚持素养导向,关注学习品质,静待全体学生成长”原则。“小学生综合评价要始终牢记,综合地使用评价内容、方法和结果,多维度描述学生个体细致画像,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张丰提出,要通过推行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发展的分项等级评价,推广基于表现性任务的实践性测评,激活融于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建立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综合评价和多层面的成长画像的实践路径,以评价促进国家课程标准落地,推动教学转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