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震波的探测说到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从太阳风的肆虐说到地球极光的形成,从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讲到大陆板块构造的研究……5月9日,中科院科普演讲团团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白武明走进鄞州区五乡镇贵玉小学,与师生们畅聊地球的变迁历史,揭开身边科学现象的神秘面纱。 (本报今日A04版) 科普工作要从青少年抓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真正能深入学校给学生们普及科技知识的老师还很少,学生能有幸聆听一场科普报告的机会同样不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的中国科学院,有一个中科院老科学家演讲团,成员都是来自退休的老科学家,堪称我国科普演讲最权威的国家队。也许有人会认为他们“大材小用”,但他们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深入全国各地开展科普活动,为学生们送来了学科学、爱科学的种子与火苗。 科普教育的普及,关键是要有一群像中科院老科学家那样热心科普工作的科学工作者。科普工作看似不起眼,其实是为我国早日成为科技强国在做打地基的工作,理应为此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只要是愿意为科普工作贡献一份力的,不管是在职的,还是离退休的,我们都应该为他们的科普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同时,科普教育不能只刮一阵风,要有实实在在的制度建设和具体的落实措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从而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到科普教育中来。 作为家长来说,也应该成为对子女进行科普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平日里,家长可以给学生买一些科普读物,让孩子从阅读中领悟科学的奥秘。也可以带孩子去植物园、动物园,或是去一次郊游,让孩子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奥妙,通过对植物、动物近距离的观察,掌握生物生长的“秘密”。带孩子去科技场馆、科普基地,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科普亲子活动。家长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小的家庭实验来告诉孩子一些科学知识。这些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们从小认识到科学的魔力,从而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多参加一些科普活动,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同时,科普活动也能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提高创造力和创新力,为孩子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邓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