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思政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愿你们手可摘星辰!”

北斗天团的故事 振奋毕业生

▲思政课现场。

    毕业临近,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老师丁燃,近日给大四的学生们上了“最后一堂思政课”。“曾经的中国因国力衰弱而备受欺凌,今日之中国已不惧任何外敌,靠的是无数人的团结奋斗。”丁燃讲了中国顶级天团——“北斗天团”的故事,鼓励毕业生们努力奋斗,创造新的辉煌。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百年前所预言的中国 正在慢慢实现

    “大家都学过近代史,你们说说百年前的中国是怎么样的?”

    “100年前的中国,军阀混战、百姓疾苦,新青年们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大四学生曹嘉辰回答。

    “是啊,1935年,身陷囹圄的革命先烈方志敏所憧憬的中国,‘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如今已然实现。今日之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光缆线路长度4358万公里、拥有世界第一高原铁路建设技术、拥有世界第一的量子通讯技术。”丁燃激动地说,无数先辈所期盼的中国的样子已经实现了,靠的是团结,靠的是奋斗。

    “我们现在打网约车、点外卖、开车导航、借还共享单车,享受着越来越便利的生活,是因为我们有傲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丁燃说,说起这个系统,就不得不提到其背后的“北斗天团”,“在过去26年的时间里,他们把一颗颗的北斗卫星发射上天。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

    三个小伙子在仓库里攻关 “北斗一号”是这样诞生的

    丁燃给学生们讲了“北斗天团”的故事。

    时间回到30年前,1990年8月,就在美国的GPS系统第8颗卫星发射升空的当天,“海湾战争”爆发。尽管还未“发育”成熟,但美国军方果断地提前将GPS投入使用。令人惊讶的是,并不成熟的GPS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以美国为首的联军精确打击伊拉克,伊拉克军队甚至找不到对手在哪里。中国人发现,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等于把国防拱手送给别人。”丁燃说,这时候,三位博士还未毕业的20多岁小伙子拿出了一套“全数字化”方案。这三个小伙子从北京抱回一台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拿了4万元的尝试经费,开始了艰难的攻关历程。他们把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仓库简单收拾一下当作实验室。

    “三个小伙子每天工作20个小时左右。饿了就泡包方便面,累得眼皮子都撑不开时就泡上一杯浓咖啡提神,直到实在坚持不住时才打开行军床……三年后,测试得到的第一批‘快捕精跟’数据,效果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期望值。”丁燃说,后来越来越多的科研人才加入了“北斗天团”的队伍,靠不服输的骨气、玩命干的勇气,把一颗颗的卫星发射上天。

    “2020年6月23日,北斗第55颗也是组网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55颗北斗卫星环绕琼宇正式宣告中国第一‘巨星天团’——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这是30多万人的心血,也是14亿中国人共同的胜利。”丁燃告诉学生们,曾经中国因科技力量弱而被外国人看轻,而如此庞大的卫星导航系统,每一颗螺丝钉都是中国人自己的,“这就是实力带来的底气!”

    未来中国会什么样? 取决于在座的诸位

    如今,55颗北斗卫星闪耀全球。“当在GPS都到不了的蛮荒之地,依然可以接收北斗系统的卫星信号的时候;当导弹靠着精确的导航,穿过万里云山将目标误差缩小到厘米级的时候,作为中国人,无一不为之自豪。”丁燃问学生们,可曾想象过未来中国的样子?

    更便捷的出行?更智能的生活?更蓝的天空?“可能还有预想不到的‘黑科技’。未来能否实现更美好的生活,决定权在你们手里!”丁燃热切地望向在座的学生们,“‘北斗天团’里曾经的年轻人——60后、70后们已经渐生华发,现在轮到80后、90后甚至00后挑起大梁。”

    丁燃满怀期待地对眼前的毕业生说,或许现在,有同学在找工作的路上不甚顺利,或许也有学生还在为论文答辩而苦苦熬夜,但这些都会变成助你们遨游苍穹的更丰满的羽翼。

    “今天你们站在新的起点上,会面对更多困难、更大挑战。使命不可推卸,困难必须克服。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愿你们手可摘星辰,相信未来会由时代为你们加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