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讲人简介】 陈佳美,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翔云校区执行校长,教育硕士,高级教师,宁波市骨干教师,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事业家庭兼顾型个人。课例获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长期致力于阅读推广,开发的公众号“校长妈妈讲故事”深受师生、家长欢迎! |
 |
著名画家刘旦宅笔下的苏东坡 |
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苏东坡,因为苏东坡已经化为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符号—— 那是我们吟诵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是杭州西湖一条长龙卧波般的苏堤,那是一道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东坡肉”,那是文化宝库里4000多篇古文、3000多首古诗词,那是故宫博物馆里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那是《苏沈良方》里的450个药方! 今天,我们要走近他,走进他的人生,走进他的作品,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走近苏轼:你最爱他的哪首诗词? 小学语文课本里选录了很多苏轼的诗词,如《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你最喜欢哪一首?从中读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你可以查找资料,写写诗歌描写的画面和场景;可以结合自身,写写对诗词的理解;也可以结合苏轼的生平,写一个小故事。 A 他的人生:旷达超然乐天派 造福百姓是好官 人生为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轼仕途坎坷,遭遇苦难,仍然乐观。 时代的“大事件”往往影响着那个时代里许多人的人生。苏轼生活的年代所发生的大事件,就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对变法的不同政见,影响了苏轼的大半生。 32岁的苏轼守孝期满,离开四川眉州,到达京城,成了一名“京官”。因为“不识时务”地一再批评新法,他得罪了“革新派”而被诬陷。苏轼深感人心险恶,便上疏请求外任。 35岁那年,他来到杭州担任地方官;38岁去了密州,41岁去了徐州,43岁去了湖州。在湖州时,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他锒铛入狱,被关130多天,受尽折磨,最后虽保住了性命,但随后又被贬谪,“东坡居士”就是他被贬黄州之后的自号。后来,因高太后当政,苏东坡成为三品大员。然好景不长,东坡57岁时,高太后去世,宋哲宗掌权,苏东坡又从一个三品大员连降七级,被一贬再贬,到了最南端的儋州(现在的海南岛)。这就是苏东坡的人生经历。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东坡的人生坎坷曲折,磨难深重,但他并未因此消沉,不管到了哪里,总能把自己的得失、恩怨、名利放在一边,而把百姓的忧乐放在心里。他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为民请命、推动教育……每到一处,总能造福一方。 他35岁、53岁两次到杭州任职。他帮助百姓度过灾荒;疏浚西湖,建成“苏堤”;并把百姓送来的肥猪肉加工成了“东坡肉”,直到现在,这仍是一道名菜。西湖文化名人,最不可或缺的,应该就是苏东坡了。比如,36岁的他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著名的《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首七言绝句,写尽了西湖雨前、雨中、雨后的千变万化。他又为西湖留下了最著名的“照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此西湖又多了一个婉约的名字——西子湖。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它。”倍受磨难的苏东坡,没有因为生活的不公而自怨自艾,而是以积极的态度直面人生,在困境中向善、向上、向前!读过苏东坡,你的人生还会不快乐吗? B 他的诗文:天生是个哲学家 不爱功名爱生活 东坡是个哲学家!虽然他没有写过哲学著作,但以凝练的诗文,以中国诗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是一生的艰难、坎坷,让他对社会、对人生有了独到而深刻的感悟,也正是因为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深刻而独特的坚持,才让他度过了艰难曲折却又光芒万丈的人生! 何为真正的勇者?他用《留侯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深远也。”天下真正的勇士,遇到突发的情况不会惊慌失措,受到无缘无故的侮辱,不会愤怒失态。这是因为他们胸襟阔大,志向高远。这,不就是东坡的人生写照吗? 看景看出哲理!48岁的东坡,由黄州贬赴汝州,途经九江,游览庐山,写下了千古名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以浅显的语言,阐明了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风景如此,生活中很多事情不也是这样吗! 写景写出格局。既写景歌咏,又勉励好友,还蕴含哲理,这样的名篇如《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是东坡第二次来到杭州,任太守时所作。当时的他已历经坎坷,却仍以“荷尽菊残”为喻劝告朋友要保持凌寒傲霜的气节,以“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这般的格局只东坡有!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苏东坡,将他放在心里?因为他是那么热爱生活,最简单的生活,也能让他写出“哲理”;最困苦的日子,也能让他活出“乐趣”。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他“不惊”“不恐”;面对官场挫折,他不患得患失,因而无所畏惧。他爱游玩爱美食,同时还能写出那么多贴切高妙的诗句;他会写诗,善鼓励人,万般虽苦却心向光明!这就是他的“爱生活”! C 他的才情:时而豪放时婉约 叫人如何不仰慕 有一个词叫“刚柔并济”。东坡的才情,体现在他的诗词既能“刚”,常常溢出“豪气万丈”;又能“柔”,“婉约”得让人魂萦梦绕、百转千回。例如: 《江城子·密州出猎》里,“老夫聊发少年狂”,“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字一句逼真地透露出他的愿望:希望奔赴西北疆场挽弓杀敌,报国立功! 《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道不完的英雄,说不尽的豪迈!词人虽“早生华发”,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字里行间的豪放和婉约,值得细细品味啊!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东坡虽因“乌台诗案”遭受重大打击,但当他看到水往西流这一难得见到的现象时,他的感慨是乐观振奋的,“谁说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真是千古绝唱啊! 东坡的豪迈和婉约,总能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给人带来美的体验。“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凡此富于才情的佳句,后人敲拍吟哦,如何不生景仰之情呢!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徐徐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