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于学习力提升的五项协同管理探究

——以泰河中学周末五项管理为例

    北仑区泰河中学 蔡苗衣 陈涵容 林皎芸

    【摘 要】本文从五项协同管理在高中的现状出发,引出五项管理对学生学习力的影响,分析协同管理中薄弱环节的原因,探讨高中生学习力提升与五项管理的内在逻辑。根据学校周末五项管理的实践探索,进行基于学习力提升的五项协同管理路径探究,从“重勘家校职责,共筑学习毅力”“创新作业内容,助推学习动力” “建设家长学校,提升学习能力”“多元参与,多方助力”等方面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力。

    【关键词】学习力;五项管理;协同

    一、五项协同管理在高中的现状分析

    2021年1—4月,教育部连续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五个文件,自此“五项管理”改革文件全部出台,通过制度规范加强手机、睡眠、课外读物、作业、体质管理。

    高中学生基本都以住校为主,在校学习期间睡眠、作业等较为规律,五项管理的难点主要在周末。不少家长反映学生在家学习效率低,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而这必将影响到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家校共育改革研究课题组调查发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8.5%家长认为“管不住孩子”。由此可见,五项协同管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家庭教育暴露出协同管理中薄弱的环节,难以契合社会对教育共同管理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过度依赖;家庭教育观念过于功利化;家庭教育指导缺乏系统性、理论性。

    二、高中生学习力提升与五项管理的内在逻辑

    (一)学习力的概念界定

    学习力至今仍未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众说纷纭,主要包含素质说、能力说、品性说及能量说这四种定义。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学习力是一种自觉主动的与时俱进与自我更新的能力。不仅强调了学习的自觉性,还强调了学习的发展观以及对提升自我的作用,将此概念应用到中小学生上,以此类推,学习力对中小学生而言,意味着能够通过自觉的学习来提升完善自己,并且让自己具有终身学习成长的品质。

    (二)学习力与五项协同管理的关系

    1.五项协同管理是学习力提升的保障。

    五项协同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时间的管理,在时间上“张弛有度,主动留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教育留白,通过对手机、睡眠时间、课外读物以及作业等管理,为学生创造了时间与空间。在这片“自留地”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探索自我发展空间,以此提升完善自我,并且养成自觉学习的品质,为提升学习力提供保障。

    2.学习力提升是五项协同管理的目的。

    五项协同管理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的良性教育生态圈。通过五项协同管理,学校和家庭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展的时间,教师与家长帮助学生在自由的时间中充实自己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五项协同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并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立德树人举措的落实。

    三、基于学习力提升的五项协同管理路径探究

    (一)重勘家校职责,共筑学习毅力

    五项管理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五者之间相辅相成,统一不可分割。比如作业、手机问题会影响睡眠,睡眠问题会引发体质健康问题,从而影响到学习效率以及学生健康发展。五项管理需要尺度也需要温度,这就需要重新勘定家校职责边界,共同提升学生学习毅力。

    1.学校的职责。

    学校将“五项管理”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教务处制定每周作业学习时长,学生处对学生手机、睡眠进行有效管理,对课外读物进行审核,信息体艺处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监督,各部门协作细化、实化“五项管理”相关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管理模式与实践。

    2.家长的职责。

    家长对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学校成立家委会就是希望家长能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在五项协同育人中,家庭并不是简单的附庸,202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可见,五项管理不仅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家庭教育的职责。

    在家校协同育人中,学校居于主导地位,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系统化的教育,学校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为此,学校制定了《泰河中学家校共育学生成长档案之周末登记表》,细化各学科周末作业完成情况及运动、休息时间、电子产品使用情况,每周末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家长不再是学校教育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同时家长如实地反映学生在家学习、休息等相关情况,有助于班主任及时掌握各学科学习情况,便于班主任与学科老师之间的协调;同时对学生学习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一周一表、一生一档,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化,确保家校之间有效沟通,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所追踪,从学校学习状态到周末有更好的延伸,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增强学习的毅力,从而提升学习力。

    (二)创新作业内容,助推学习动力

    “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是学校五项管理的价值追求。在五项之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业问题。填鸭式的、重复性的作业以及家长的“额外”作业,逐渐引发学生负担过重、学生体质下降、睡眠质量低下等问题。其实也反映出在教育价值上没有形成共识。为此,要创新作业内容,家校协同管理重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周末作业,不断地进行调节改进,班主任把每周的《家校共育学生成长档案之周末登记表》收齐,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各科完成时间,收集相关的数据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对于需要超时完成的科目进行作业优化,协调学科之间的作业平衡。关注个性化、创造性的作业,把作业设计锚定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广泛阅读能力提高等方向。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在配合学校完成周末作业管理的同时,家长不能一味地“加料”。部分学生反映作业拖拉的一个原因其实是害怕家长在学生完成学校作业后布置其他作业,不停地加负让学生心里产生抵触的情绪而逐渐养成作业拖拉的习惯。《家校共育学生成长档案之周末登记表》更直白地让家长了解高中学生的作业,引导家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有勇气有魄力给孩子适当“松绑”。

    (三)建设家长学校,提升学习能力

    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是五项协同管理的重要保障。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建起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和“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为家长赋能;创建“二课一信一沙龙”制度,学校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制定家长指导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开设全校性基础课、专题课、家长沙龙以及“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逐步取消了“以会代训”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班主任收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难点、困惑点,积极撰写德育案例,汇编成家长学院手册分享给各位家长进行学习。

    通过家长成长学院,家长为孩子树立“常学”“好学”榜样,这种状态不仅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提供科学的方法,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提升学习能力。

    “家庭是人发育、成长、生存的首要基地,学校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主要平台,社会是人谋生发展、相互交往的基本环境。”基于学习力提升的五项协同管理不仅需要家校合力,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必须明确“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关键管控、协同共治”的治理策略。在“五项协同管理”的助推下,不仅让高中生掌握关于学习的一般知识和策略,达到“学会学习”,还要引导高中生了解自身学习的真实现状及不足之处,形成学习的自我发展素养,达到“主动学习”以及“终身学习”。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