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海曙区古林镇蜃蛟小学 黄振浩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繁琐复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可以人格魅力感化学生,以师生真诚友爱的沟通方式融化学生,以赏识激励的教育方式认可学生,以紧密家校的合作方式转化学生,以德育视频的补充教育促进学生。采用情感教育,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整体未来的成长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意义

    班级管理属于一项繁琐复杂的教育工作项目,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成长方式、家庭环境等等。班主任需要用良好正确的情感教育才能使学生服从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当前部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期间依然习惯以命令的语气,不合理的方式管束学生,长期下去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为此,针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所采取的情感教育方式,有必要进行详细阐述分析。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质量

    班主任用严苛的班级管理模式,会使有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那些淘气调皮的学生会与班主任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对学生积极顺从和配合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会形成阻碍,也会导致学生学习低效率。将情感教育应用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环节中,则能打开学生隐藏的心理问题,这对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质量来说具有一定的成效。

    (二)有利于构建现代科学的班级管理体系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管理活动,关乎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要班主任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资源,同时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协调以及控制,并且还要组织班级活动,制定班规等等。将情感教育与班级管理科学地整合到一起,能让学生产生健康、乐观、友善、自信的心理,还能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是管理者和引导者角色,而不是其他人或旁观者身份,因此教师用情感多关注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和话题,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用情感真诚打动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现状

    (一)情感缺失,方法缺乏创新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对学生各自的思想品德、班级活动、课堂学习、社会实践等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这期间,班主任如果用严格说教的方式去发号施令,无法给学生亲切感。并且有些班主任会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就难以使班级的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

    (二)家长溺爱,学生难以自控

    部分学生有因家长宠溺产生自私、蛮横、不团结、娇弱、内向等等心理特点,并且有些学生的自我管控水平并不强,容易沉迷于网络和电子产品,长期下去,势必会给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由于班级内部学生拥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为人处事方式,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等等,这也就给班主任所开展的班级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三)缺少引导,忽视身心发展

    由于学校教育体制、家长观念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孩子不犯错,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有一些老师则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当的批评教育,致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导致班级管理出现各种问题。

    三、情感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开展情感教育时,首先应按照马斯诺所提出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研究中的“尊重需求”去进行教育设计,日常班级管理要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感染力。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丰富的学识,广阔的眼界,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尊重学生,能够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科学合理的答案。

    例如,班主任在衣着打扮上应以素雅大方为主,使学生能将注意力放在班主任的学识和为人处世上,同时班主任在看到班级内部桌椅摆放不整齐时,应及时将桌椅摆放整齐,或者当开展班级大扫除期间,班主任告知学生正确的打扫步骤和劳动方式,并放低姿态与学生共同完成此项班级打扫工作。

    (二)以师生真诚友爱的沟通方式,融化学生

    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期间,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呵护他们,要用关爱和友善的教育态度,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这样才能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班主任需要用发展的眼光,通过对学生足够的真诚,耐心友爱地与学生沟通,这样能够使所开展的班级管理情感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例如,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可增加他们与开朗学生接触的机会;针对家庭贫困学生,班主任可向学校申请助学基金;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向任课教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辅导,这样才能有效地为学生解决性格、物质、学习等方面的困难。

    (三)以赏识激励的教育方式,认可学生

    班主任需要在日常教学期间和活动中应用好赏识激励措施。心理学家斯金纳就曾经在所提出的“条件反射理论”中明确指出,需要用一种正强化的办法来刺激和体现实验对象的实际反应情况,其中会提及一些具有激励性、赏识性的观点,这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研究给予班主任所开展的班级管理带来了良好的启示作用。

    比如,针对那些不善言辞,但文笔水平好的学生,可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写作比赛,最终所获取的成绩,有助于他们产生积极自信阳光的心态。班主任还可在班级墙上贴上每日遵守班规记录表,到了每个月的月末评选优秀,为获取星级最多的学生颁发奖品,这样的激励措施,能有效纠正学生日常的陋习,进而使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四)以紧密家校的合作方式,转化学生

    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还应当得到学生家庭的支持和协助,因为家长的言语表达和家庭教导方式,也会给学生带去一定的情绪影响,产生性格方面的转变。这就需要班主任定期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或者通过微信、钉钉等软件建立家长群,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或者向学生家长分享正向情感教育的优点,这样能使学生家长有效改进负面低效的家庭教育方式。针对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班主任还应帮助该学生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样就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自卑、叛逆等负面的心理问题。

    (五)以知行合一的实践过程,锻炼学生

    情感教育要让学生从内心形成对知识道理深刻的理解,然后通过为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的方式,锻炼学生运用情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班级管理效果和情感教育效果都能双重提升,保障学生思想素质与学习能力的健康发展。

    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为学生布置在课下管理自己的时间、帮助班主任管理自己同桌完成作业等实践作业,使学生能学会用心与同学交流,相互之间互相监督管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通过让学生与班主任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自觉维护班级的荣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

    (六)以德育视频的补充教育,促进学生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用自己的威严强制性管理,会导致学生内心产生抵触,反感班主任对自己的管理,导致班级管理效果日渐低下,在混乱的班级学生根本学不好知识。因此,班主任要改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为学生寻找或者亲自制作班级管理的微课视频,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一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心中,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每周班会上,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德育微课视频。播放内容应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多重积极的意义。情感教育中,通过班主任用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去管理班级,能让班主任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格外顺利。同时,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提供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妥善处理好班级学生各自的情感和认知关系,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彼此之间的情感体验,协同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合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