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5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代代接力创新 40年全美育人

鄞江中学邀请大家去宁波美术馆看展

张韩光老师带学生校外写生。
鄞江中学校园。
学校艺术馆。

    “当年懵懂之中与美术结缘,之后它成了我大学的专业、工作的内容、创业的方向。因为美术,我认识了很多同道中人,接触了五颜六色的世界,可以说,它丰富了我的人生。”说这话的邱华龙,是1986年从鄞江中学美术兴趣小组走出来的第一位大学生。如今,他创立的设计公司已是宁波十大设计公司之一。

    从邱华龙在鄞江中学拿起画笔到今天,40个春秋慢慢走过。当年,地处经济薄弱的鄞西农村,面临“学生要转学,教师要调出,学校要撤并”的鄞江中学,选择了“以美兴校”的特色化发展道路,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成为了省首批特色高中、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

    一大批原本普普通通的学生,因为鄞江中学美术班,走向了更高的人生平台,在各行各业中做出美的贡献。

    40载光阴留下了太多痕迹和故事。5月18日,“鄞江中学全美育人特色办学四十年成果展”将在宁波美术馆开展,讲述光阴背后美的故事。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龚榴红

    从兴趣小组到美术班 以美兴校格局初步形成

    1983年,改革开放第六年,万事万物充满蓬勃活力。此时,位于鄞西农村的鄞江中学老旧校舍内,校领导们也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思考着学校的未来:如何形成特色,吸引生源,赢得未来?

    学校的特色发展离不开内外部因素。在外,鄞县历来人文荟萃,素有重美爱美之传统,改革开放以后服装业发展迅速,涌现了杉杉集团、雅戈尔集团等著名企业,对美术设计人才需求迫切。在内,退休以后在鄞江中学发挥余热的俞自鸿老师,提出创办美术兴趣小组,得到了学校领导层的认可,并带出了美术第一位大学生邱华龙,这在大学生比例很低的当年,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学校领导层敏锐地意识到了“以美兴校”的可能性。

    之后,兴趣小组活动从内容到形式更加正规有序,学生不断成才,并且层次不断提升,至1990年,已有三人考入中国美院;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有的利用一技之长独创市场,成了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

    1992年,鄞县教委同意学校创办一个美术专业班,这也是宁波普高首个美术班。

    从兴趣小组到美术班,鄞江中学“以美兴校、形成特色”的战略目标初步实现。

    从招生困难到省首批特色高中 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

    1993年,原本在鄞州另一所高中就读的张韩光,因为喜欢美术,在老师的建议下申请转入鄞江中学美术班,成了学校第一个美术班34人中的1人。带他们的老师,有俞自鸿老师,也有从宁波师范毕业后回母校任教的邱华龙老师。

    “1995年高考,第一个美术班迎来检验的时候。结果,全班34人,30人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学校另外3个班级加起来,考上大学的还没有我们班多。”回忆当年,如今已经是宁波市名师、鄞江中学艺术处主任、华光学校副校长的张韩光,依然充满了激情。

    那一年的张韩光,有7所大学可以选择,最终,他填报了杭州师范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

    大学毕业时,原本已经要去鄞州一所初中任教的他,却在鄞县教委门口遇上了老校长徐惠银。“不得不说是一种特殊的缘分,因为那次相遇,我又来到了鄞江中学,成了一名美术教师,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大概数数,光是带进中国美院的就有七八十人。”

    1995年,无疑是鄞江中学办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除了首届美术班高考大捷,学校还获评浙江省首批特色高中。同时,学校完成迁址,搬到了鄞江镇上颇具现代风格的新校园里。美术班,从一个班扩成两个班。普通班,也在美术特色的带领下质量得以提升。

    一切,都是蒸蒸日上的新景象。

    从美术特色到全美育人 美的耕耘造就美的收获

    鄞江中学首任艺术处主任、原鄞江中学党委书记吴福进记得很清楚,1995年,学校搬迁,在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完工以后,紧接着开建的,就是艺术馆。艺术馆位于学校中心处,四层楼高,在学校美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楼是教师创作工作室,学校一直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名师带出名生。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和对教师的高要求,使这里的艺术教师已有6人成为清华大学、中国美院等著名学府的研究生,3名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0件教师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油画展,每两年举办的教师画展传递着“师心化境”。

    二楼和三楼是学生画室,教师在这里示范,学生在这里创作,师生在这里交流。四楼美术馆陈列了200多件国内外名家作品,大大拓宽了学生视野。

    美的耕耘就有美的收获。学校先后获评省二级重点普高、省一级重点普高、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等等。2001年至今,已有400多名学生被中国美院录取,更有部分学生被清华美院、中央美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

    2010年之后,学校办学从美术特色向全美育人推进。艺术老师开设选修课,让所有学生自由选择;美育进文化课堂,将美融于学科教学;特色渐渐内化为师生的特质。

    2021年6月中旬,酝酿已久的语文与美育融合展示课在阶梯教室开授。高中语文《套中人》一课,由两位老师一起完成,文化课老师为主,美术课老师为辅,学校开始了“全美育人”的全新探索。

    奥运冠军进校园,让同学们感受健体之美;地理老师带着大家走进世界灌溉文化遗产它山堰,让大家体会自然美……在全美育人的理念下,学校希望美能成为每个学生的生活方式。

    一代代传承创新 让一所乡村学校焕发光彩

    “喝水不忘挖井人,鄞江中学的特色发展离不开老校长徐惠银。而我在十年间做的,就是一件事情,即对学校美育品牌的传承与发展,并完成美术到美育的转型。”2013年-2022年担任校长的马明康如是说。

    1984年-1987年任副校长,1987年-2011年任校长、书记的徐惠银,是鄞江中学特色发展的奠基者,他带领学校找准了“以美兴校”的发展方向。后来的学校校长则在此基础上,将经验转化为理论,并在美术到美育,特色到特质的道路上继续攀登。马明康带领学校老师撰写的《让美成为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一书,论述了学校特色发展,探讨了美育方向,进行了课题研究。

    如今,新一届书记和校长,又在继承之后力图创新,为学校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擘画未来。

    学校党委书记张力最近正忙着与政府部门一起制定《“鄞江美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方案》,该方案依托鄞江镇为乡村美育试点基地,融合鄞江中学“全美”教育品牌,打造区域一体化美育品牌,带动周边初中、小学美育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此同时,投资1.2亿元的新的学校艺术中心正在立项,该中心一旦建成,将为学校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新的艺术中心还规划建设国际交流艺术院,基于以往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交流,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平台,构建国际美育互鉴机制。

    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一代代传承创新,让一所学校的美育之路从乡村起步,走向省内知名,鄞江中学也被誉为“浙东艺术摇篮”。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