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邵琼 |
 |
边玉芳 |
 |
赵刚 |
 |
刘华蓉 |
1983年,全国第一所业余家长学校在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诞生,至今已走过整整40年。石浦镇中心小学也因在家教路上的不断探索,获评了宁波唯一的“全国家校共育示范学校”。 如今,家长学校已在全国遍地开花。5月14日,全国家校社共育联盟各成员单位和全国各地家庭教育同仁齐聚象山,参加“中国第一所家长学校创办40周年高端论坛”,一同分享了家校社共育的优秀经验,助推家庭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吴旭光 家长过度干预使亲子关系紧张 家长学校在新时代面临新课题 “大家都知道,石浦地处浙东沿海地区,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当地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家长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业、品行方面出现了问题。”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浙江省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邵琼的开场白,把在场所有人拉回到了40年前,“这些问题,单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邵琼分享了一个学生的案例:之前有个四年级的学生,就像个“小火山”,脾气很暴躁。有一次因为作业问题,她请孩子家长来趟学校。没想到的是,这位妈妈情绪失控到在办公室就忍不住对孩子破口大骂,甚至拽着孩子到窗口边,把孩子的头往下按。 “那一刻,我们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暴躁的性格。为了帮助孩子、改变家长,我们上门家访,请家长参与个案辅导,对孩子进行情绪控制方面的专业帮扶,见证着孩子与家长的一天天改变。”邵琼介绍,这个学生上六年级时,已变得情绪相对稳定,也经常欢笑了。最让人动容的是,当时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习作《成功的背后》,其他孩子写的都是成功背后的挫折、努力,唯有他写了成功背后是“妈妈的陪伴”。 邵琼表示,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看着孩子们从无助、悲观,变成越来越快乐,这就是学校坚守40年、做好家庭教育的价值与动力。新的时代,面临新的课题。家庭教育的问题也从曾经的“缺失”变成了如今的“过剩”。家长的过度干预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这也成为学校新的关注点。 “我们尝试从儿童视角去唤醒家长,举行了各种活动。比如让孩子讲述父母陪伴带来的温馨与快乐;自创漫画,自导自演家庭情景剧,将陪伴缺失问题真实呈现;‘夸一夸我的爸爸妈妈’,传递陪伴的正能量……实践证明,儿童也能成为家庭教育问题的发现者、参与者、行动者、带动者。”邵琼说,学校还搭建了多媒介学习平台,让家校沟通无纸化,家长成长可视化。 “家长太爱孩子,又太不会爱孩子” 教育大咖现场分享金句频频 “家长没有权利缺席孩子的教育”“家长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家长的缺席同样会带来教育新的不公平”……当天现场“金句”频出,教育大咖们云集论坛,为在座的一线校长和老师分享了关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见解。 家校社紧密联动、协同育人,是培养孩子成长成才的基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用一个亲历的小故事,说明了“协同”的意义。“前两天一个校长跟我‘诉苦’,说他们学校被家长投诉了。因为什么事呢?学校中午吃包子,那个孩子吃到了一个没有肉的包子,回家跟家长说了这件事,家长就直接拨打了投诉电话。”边玉芳说,那个校长很不解:为什么那个学生不当场和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明明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的。 “这就是‘协同’的意义所在。家庭、学校、社会要厘清各自的职责,这样才不会出现‘越位’的情况。家庭教育要回归育人本位,走到科学施教、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轨道上来,让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发挥主导作用。”边玉芳说道。 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家长与教师合作管理委员会理事长赵刚说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针见血地表示,“中国家长太爱孩子,又太不会爱孩子。”他认为,学生、班主任、家长是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关系,任何一方的削弱甚至缺失都会破坏这个三角形的稳定。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越近,孩子站位高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刘华蓉则从当下正努力推进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儿童创造怎样的成长环境。她表示,建设儿童友好家庭的关键词是:保护、共情、信任、接受求助。“儿童友好也意味着儿童参与,要让他们参与家庭会议、家庭规则和家务分工,让儿童成为主导着、议事者和决策者,这是家庭教育中贯穿始终的理念。” 家长学校已成宁波中小学“标配” 各地还涌现出了家庭教育特色品牌 当天下午的活动分四个分会场进行,有面向象山县学校的老师开展关于家校合作的讲座的,有面向家长探讨智能化时代家长需要做的教育准备以及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的,大量的“干货”输出让家长更懂孩子,让老师更懂教育。 据悉,目前,我市783所中小学校和1053所幼儿园均建有家长学校。市、县教育系统坚持会同市、县妇联部门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为学校、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等提供菜单式指导服务。全市中小学校已创成市级示范家长学校329家、省级示范家长学校75家、省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6家、全国示范家长学校16家。此外,宁波共建有431所数字家长学校,数字赋能家庭教育指导、理念传播等服务。 近年来,各地也涌现出了一些特色品牌,如象山县的“母亲素养提升工程”“爸爸俱乐部”“家教大篷车”,鄞州区的“学做‘鄞’家”,慈溪市的“智慧父母,让爱‘育’见未来”等,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 “随着国家一些重要文件的出台,家庭教育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因此,总结家庭教育工作一路走来的成功经验,研究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势在必行,意义重大。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让每一个家庭更幸福,让所有的孩子更优秀’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