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讲人简介】 林华烨,任教于宁波市宁海县桃源中心小学,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教改之星”,宁波市首届“四有”好教师,宁海县名师。 先后担任《留在心底的风景》《00后写手部落》等文集副主编,散文集《花谢花会开》入选“宁波市青年作家创作文库”第六辑。长期致力于习作教学探究,公众号“教育花事”讲述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故事。 |
 |
这幅深入人心的《杜甫像》由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创作,原作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说起唐诗,人们基本都能想到“李杜”。李白和杜甫的确是中国历史上地位最高的两位诗人,分别有“诗仙”和“诗圣”之美誉。李白的诗想象恣意、潇洒豪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对仗工整,笔力深厚凝练,以现实主义笔触记载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像一部描述唐朝历史的“诗史”。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你努力的模样。杜甫一生所写之诗不计其数,被保存下来的就有约1500首。他用一颗“盛唐良心”,活成了“穷困潦倒却志在千里”的万丈光芒。 少年气盛: 须知少时凌云志 曾许人间第一流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韦、杜两家是关陇大族。这两大家庭在唐代出将入相,荣宠至极,风光无两。杜家是血统纯正的名门望族,其最有名的先祖是晋朝的杜预,是一位功至封侯的名将,也是一位大学问家。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旧唐书》里称其“雅善五言诗,工书翰”。杜甫的父亲杜闲,官至兖州司马,后又为奉天令。 杜甫少年时期家庭环境优越,自幼有机会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七岁能赋,十四五岁时就能与当时的文人一同吟诗作赋。此时的杜甫,生活快意,志存高远。十九岁,杜甫漫游吴越,赏遍各地山川美景。五年之后,杜甫回洛阳应举,虽未中,但生活的美满让杜甫不为世俗功名所恼,继续漫游齐赵。登上泰山时,杜甫提笔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的杜甫无拘无束,壮志满怀,豪情万丈,俯瞰天下,抱负远大。 中年失意: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天宝三年,32岁的杜甫,遇上了43岁的李白,两人相约同游,“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但杜甫裘马轻狂的快乐生活,没过几年便随着父亲的去世戛然而止。 天宝六年, 杜甫再次参加科考,不料遇上了宰相李林甫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当年参考的考生全部落第。再次落榜的杜甫见科举之路行不通,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 中年的杜甫,十年长安漂泊,初识人间滋味,尝尽人世冷暖。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就是杜甫困守长安,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的呻吟。 这两句诗出自他的长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诗如下: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杜甫年轻时的理想和抱负,以为此去洛阳到长安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辅佐君王,匡济天下苍生。然而,奸臣当道,报国无门。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杜甫给韦左丞写的诗中最后一句,表明了他要离开长安时,还不忘初心,还存着“再使风俗淳”的远大志向。 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杜甫内心既有“忠君”“为官”“建功立业”的渴望,又深感壮志难酬的无奈、孤独、无助,这让杜甫开始关注民生,开始同情百姓生活。 老年凄惨: 不为燥湿轻重 不为穷达易节 相比中年,杜甫的晚年生活显得格外凄惨。 “仕途不济”“安史之乱”“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杜甫的诗风趋向现实主义,彰显着沉郁顿挫的特色。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以及《兵车行》等诗作,展现了杜甫“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时间磨平了岁月的棱角,然终不能磨灭一个人的意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里,他看到战争过后破败的长安城,把战争的残酷写得入木三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他身处囧境,展现的不仅仅对自身不幸遭遇的哀叹,更是心系天下寒士的家国情怀。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从24岁写《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55岁《登高》里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作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孤勇一生坚守经世致用的儒生梦想。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杜甫的一生,就像是大唐的缩影:悠游少年如盛唐般璀璨,失意中年如中唐般颠沛跌宕,落魄晚年如晚唐般无计可施。于杜甫而言,他可以有无数个理由放弃忠君报国追逐理想,他可以有无数个机会回归江湖回归家庭,但杜甫终其一生都在走一条布满荆棘的报国之路,担忧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百姓的受苦受难。一生矢志报国,大半生报国无门。 《唐才子传·杜甫传》中说: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多次经历叛乱,几度生死走过,然而杜甫从来没有失了气节,他坚守底线,毫无污点。“纵使万丈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我们的诗人杜甫,以他的一颗“盛唐之心”,在时代的巨轮里沉淀下来,最终光芒万丈。 走近杜甫: 你最喜欢他的哪一首诗?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杜甫的诗,如《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你最喜欢哪一首?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你可以查一查资料,找一找杜甫写这首诗的相关背景,试着走进当时诗人的内心,写一写你从诗中读出来的杜甫。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徐徐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