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宁波少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5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全自动流水线作业区到装箱车间……

小记者探访“酸菜工厂”

▲小记者们纷纷被酸菜独特的味道所吸引。
▲小记者上手体验装箱过程。
▲小记者观看流水线打包。

    世间好吃的食物,总是带着情感的,每个地方都存在着看似寻常的食材,却能承载一代代人的记忆。

    在余姚泗门镇,咸菜是一大特产,品种很多,名声在外,比如榨菜、笋干菜、酸菜等。咸鲜可口的美味是如何做成的?背后藏着什么有趣的故事?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沈国军 方媛媛

    5月12日,一批来自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的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走进余姚市黄潭蔬菜合作社,参观酸菜、榨菜加工车间,并与宁波市劳动模范、余姚市农业乡土专家魏其炎面对面。

    一走进车间,小记者们化身“好奇宝宝”,小脑袋转来转去。不远处,几个车间工人正在低头处理半加工的酸菜,只见他们用锋利的小刀,去除不合格的叶子,只留下鲜黄锃亮的酸菜入箩。

    孩子们纷纷被独特的味道所吸引,凑上去闻,一股微酸的味道迎面扑来,让人直流口水。

    一旁的魏爷爷解释道,泡菜的原料一般是纤维丰富的蔬菜,卷心菜、大白菜都可以。工人们在上一年十月从田间收获一批蔬菜后,通过池中六个月的腌制,现在到了酸菜加工的最佳时期。

    具体怎么操作?孩子们随着魏爷爷继续往前走,酸菜在机器间不断地翻滚,经过三段清洗,瞬间色泽金黄光亮。孩子们的啧啧声此起彼伏,驻足观看清洗区的整个流程。

    接着是全自动流水线作业区,因为是无菌车间,孩子们需要做好必要的消毒措施,听从指令分批次参观。看着清洗后的泡菜经过层层工序,完成“灌装”,孩子们直呼“长见识了”。

    一些孩子蠢蠢欲动,很想参与一下。在装箱车间,一桶桶泡菜通过传输带传运此处,并经过工人的打包、装箱,销往全国各地。在魏爷爷的鼓励下,二年级的谢雨萱跟着其他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像车间阿姨演示的那样,将箱子摆放到指定位置,并完成打包出库。劳动虽然很累,却让孩子们收获了经验。

    活动最后,大家还参观了魏爷爷平时办公的地方。满墙金灿灿的荣誉,记录了这位六旬老人不平凡的人生。

    “魏爷爷,能不能跟我们说说您的创业故事?”一个小男孩好奇地说。魏爷爷回忆道,因为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小时候生活艰苦,吃过玉米糊、小麦糊等。为了改善生活,他从13岁开始边求学边劳动,做过撑船、跑商等。21岁他进入村工厂,接触榨菜等制作。那时,农民们起早摸黑把田里的榨菜收割完成,然后用人力三轮车或拖拉机,运至自家堂屋,堆积如山的榨菜经过剥皮处理,才能勉强卖出一两分一斤。尽管如此,他没有想过放弃,而是在艰难时刻凭借着胆魄接手了村办企业,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到今天。

    如今,魏爷爷功成名就,各种荣誉傍身。但他却说,最想做的就是回报社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孩子们听得热血澎湃,被魏爷爷的创业思想和心系村民的举动所感动,并表示回去以后会把所学知识充分吸收并学以致用。

    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满满收获中结束。

    

    ■活动感想

    走进“酸菜工厂”

    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204班

    谢雨萱(证号2316462)

    指导老师 单晓青

    中华美食,天下第一。要问我最爱哪道佳肴,那肯定是“酸菜鱼”。酸酸辣辣的配菜给鱼肉带上了独特的风味,让人吃了还想吃。我的小脑袋里,也产生了好多关于酸菜的问题:“酸菜是怎么变酸的?”“酸菜是用什么菜做的?”“酸菜里面加了哪些调料?”“酸菜厂每天可以生产多少酸菜?”

    那天在酸菜厂,魏爷爷带我们参观了酸菜的整个加工过程。从腌制车间到清洗车间,再到包装车间,自动化的设备让我叹为观止,特别是进入包装车间之前,我们经过了整整5道门。魏爷爷说“入口的东西,卫生安全最重要”,所以每位员工进车间,都要经过消毒水消毒,臭氧消毒等,以保证酸菜的干净卫生。

    随着魏爷爷的细心讲解,我对酸菜了解更多了。我知道酸菜的原身是“芥菜”,它里面加了醋、盐、辣椒等多种调料,腌制时间要6至8个月。

    那天真是快乐的一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酸菜厂里的“燕子窝” 

    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204班

    袁伊诺(证号2316464)

    指导老师 单晓青

    上周五,我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去了酸菜厂。

    刚进酸菜厂,一股酸溜溜的味道就直往我鼻子里钻。

    下车后,我就一下子被厂房里的许许多多燕子窝吸引了。往常能在一户人家见到一个燕子窝就很稀奇了,我数了数,酸菜厂里居然有整整12个燕子窝!正在我惊奇的时候,酸菜厂的魏爷爷带领我们进厂参观了。

    厂里的设备好先进啊,清洗、消毒、包装,基本都是机器负责。唯一的缺憾,我觉得就是酸菜味儿太重了,觉得鼻子痒痒的。“真奇怪,这么重的味道,为啥燕子都喜欢在这安家呢?”

    参观完厂房,魏爷爷带我们去了他的办公室,和我们讲起他的创业故事。魏爷爷13岁就开始工作了,小时候经常饿肚子,还去过很远的地方讨生活。魏爷爷和我们说,小时候吃了很多苦,长大了,看到同乡的孤苦老人,就每年去帮助他们,还经常去敬老院捐款、捐物,给老人提供工作机会。

    在魏爷爷的办公室里,有整整一面墙的奖状、奖杯等,还有一面墙上,都是别人送来的锦旗。

    回去前,老师也发现了这许许多多的燕子窝。她和我们说,燕子是来“送福”的,喜欢在积善人家搭巢建窝。魏爷爷一家做了那么多的好事,难怪酸菜味那么重,燕子也舍不得离开。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