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鄞州职教中心技能节。 学校供图 |
 |
职业教育招生咨询活动现场火爆。 通讯员周纬栋供图 |
“火爆!”这是上周日参加了天一广场职业教育招生咨询活动的人普遍的感受。当天的活动上,多所中职学校的招生负责人均表示,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比以往更高了。 填报职业院校,专业是家长和学生再三考虑的问题。“每年,我们都会对标新产业动态不断调整专业目录,每年新增和淘汰专业点更新率达到10%以上。”宁波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专业调整的背后有哪些考量因素?对于新专业,家长和学生持何态度?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樊莹 通讯员 吴勇 看数据① 中职专业 与宁波产业高度匹配 最新出炉的2023年宁波市中等职业(技工)学校招生计划明确,今年新开设24个中职专业布点和41个技工专业布点,涉及15所中职学校和14所技工学校。 中职专业方面,宁波经贸学校、宁波市职教中心、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等学校新增了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其他如甬江职高新增工艺品设计与制作、食品加工工艺;宁波外事学校新增界面设计与制作;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新增智能化生产线安装与运维等专业。 技工专业方面,宁波技师学院一口气新增6个专业,包括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等,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新增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计算机游戏制作等。 这样的调整频率,并非今年才有。去年,宁波新开设27个中职专业布点、43个技工专业布点,停办30个专业。 宁波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专业的增减实质上是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服务的。 中职(技工)学校专业调整的背后,还与职业教育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据统计,宁波中职学校共设置17个专业大类、250个专业布点,其中第一产业14个,第二产业121个,第三产业115个,三次产业专业布局点之比为3.5∶45.9∶50.6,与宁波市的三次产业之比2.4∶47.2∶50.4基本吻合。 看数据② 二、三产业 是中职生就业主要领域 职业教育专业和地方产业的匹配度高了,有利于优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调查数据表明,2022年,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直接就业的学生占比约20.19%,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二、三产业仍为宁波市中职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2022年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50人,占直接就业学生的1.38%;从事第二产业的为735人,占20.28%;从事第三产业的为2839人,占78.34%。 宁波自2012年开始推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2014年起稳定职业学校五年制中高职一体化招生规模。从今年的招生计划来看,五年制中高职一体化招生规模,计划比2022年再扩大20%以上,全市招生计划数达到10000人以上。 看变化① 工程师学院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今年的中职招生中,首次出现五年制工程师学院班。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共建的3家工程师学院——宁波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宁波数字智造工程师学院、宁波装备制造工程师学院,首次招收学生。这样培养的学生,不仅满足了家长对孩子升学的期待,也能为企业精准培养更多高层次技能人才。 宁波市职教中心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绿盟科技三方合作的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从硬件到软件都已整装完毕,只待新生入驻。市职教中心党委书记张军辉告诉记者,工程师学院班的课程由三方共同设定,日常教学更强调项目化学习和情景式教学,企业深度参与其中,强化学生实操技能。 在数字中国、智慧宁波的发展浪潮中,从国家到地方都需要大批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来自教育部的数据,到2027年,我国网络安全专业人员缺口将达到327万人,而全国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在这方面仅为每年3万人左右。这样的背景下,宁波市网络安全工程师学员班的招生,非常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 最近,宁波市鄞州职教中心9台工业机器人实训设备将搬往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为装备制造工程师学院班的开班做准备。该工程师学院班由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办。鄞州职教中心副校长童燕波介绍,这个班级的教学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作为载体,因此,学生将根据课程需要阶段性赴企业学习,这段时间内,老师由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担任。这样,经过5年三方联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更符合产业和企业的需求,上手也会更快。 看变化② 连续两年增设托育专业 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服务“一小”的托育行业迎来发展风口。今年,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新增了婴幼儿托育专业,事实上,这已经是第二年新增该专业了,去年,古林职高在宁波中职学校中首设该专业。 记者了解到,古林职高去年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婴幼儿托育中高职一体化合作培养模式。“首届1个班41名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经慢慢找到了目标,心态变化还是很明显的。”班主任罗潇分享道,起初学生对新专业有认知盲区,以为学的内容和学前教育差不多,实际上人才培养侧重点完全不同。 婴幼儿托育专业服务对象是0到3岁的宝宝,以照护和启蒙幼儿为主,包括吃穿、说话、生活技能和习惯养成等。专业性质要求学生在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能力外,还要掌握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婴幼儿意外伤害预防与急救处理等基本知识。这对于刚初中毕业一年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小。 “上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提前体验高职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这学期起,学生又分批前往‘第二课堂’参观学习。”罗潇老师提到,通过系统学习,同学们对婴幼儿托育专业及其人才培养方案有了更直观了解。 这个学期,学生奚语琪三次走进亲幼馆参加实践活动。怎么和幼儿进行有效沟通?怎么帮助他们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奚语琪在学习中找到了方向。“我们要做孩子的‘启导师’,关注到他们的兴趣点,不要总想着上手帮他们,而是想办法让幼儿愿意自己做。”奚语琪说。 听声音 淘汰不等于消失 专业设置会动态调整 很多家长好奇宁波中职(技工)学校的专业是如何设置的?增减有依据吗?答案是肯定的,宁波职教系统有一套严谨的流程,确保专业布点与地方产业的适配度保持高位协调。宁波职成教学院副院长、正高级教师林如军介绍了专业调整的流程。 紧扣教育部印发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宁波市教育局职教处遴选出一批专业,形成目录清单,再由委派的专家团队调研论证。这样的论证基本上三年一次。 专家根据各区域特点发展做出判断,并给出建议。如对于规模过大且需求量减弱的专业,不建议开设;未来发展趋势向好的新兴专业,建议开设;已经过时或严重饱和的专业,不要开设。各职业学校在拿到这份目录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专业调整,并经宁波市教育局职教处审核通过。 为了避免热门专业扎堆现象,专业设置原则上同一专业在同一个区(县、市)最多2—3个学校开设。同时,专业布点要基本平衡,最好不要一个专业每个学校都开或都不开。但即便是淘汰专业也不等于永远消失,专业设置随时动态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