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动请缨,从东海之滨奔赴大凉山腹地,秉持着一种甘为人梯的守望,坚守着一股矢志教学的情怀,让孩子们在希望的田野里奔跑; 他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次”,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埋下希望的种子,当地学校和师生正悄然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他的妻子支持他的帮扶初心,申请和丈夫一起支教,伉俪携手在美姑县同心育桃李; …… 他就是高级教师、北仑区名师刘信态,现任四川省美姑县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5月16日,记者连线采访刘信态,聆听了他的支教故事。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杨阳 主动请缨 伉俪携手赴美姑支教 “我一直有个支教情结,想去看看大山里的孩子如何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走出大山,看看远方。”刘信态从事教学工作30多年,曾任北仑区教研室主任、教科所所长,中国教科院北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联络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委员,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2022年7月,在中组部“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集结号声下,他主动请缨,从东海之滨奔赴大凉山腹地,跨越2500多公里来到美姑县中学担任校长。 更为难得的是,他的妻子曹丽珍主动请缨,向组织申请和丈夫一起支教,支持他的帮扶初心。刘信态动情地说:“我既然选择了组团帮扶这条路,便只顾风雨兼程,在你的陪伴和支持下,我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强。”千里奔赴,万缕情义,刘信态和妻子彼此支持、互相鼓励。 家人更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刘信态说:“我们的孩子正在读研究生,双方老人都上了年纪,但家里兄弟姐妹们都很支持我们,一起帮着照顾老人,即使有困难我们也都能克服,所以在美姑支教还是很安心的。” 开创多个“第一次” 以全新教育理念播下希望种子 “在这里,我们的工作开创了很多个‘第一次’!”刘信态向记者介绍了最近正在进行的工作。 “5月12日,学校组织了地震防灾演练、火灾应急演练,这是学校建校以来第一次举行这样的演练。这两场演练本着从学生生命至上的理念出发,进行逃生训练,这也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5月13日,学校的五个学生和两个教师第一次来到北京,在姊妹学校清华大学附中第11届学生节开幕式上表演节目,他们穿着民族服饰进行的表演成为当晚开幕式的亮点。这是当地学生第一次登上北京这个更大的平台展示风采。” “我们在5月举行‘五四’青年节汇演,全校4000余名师生都参加了,初选的60个节目经过比赛有21个节目进入复赛,这样的文艺汇演活动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我们学校教师男子篮球队,从17支参赛队伍中突破重围,一举夺冠,开创了历史新纪录。” 长期以来,因条件艰苦、环境闭塞,美姑县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教学质量不佳,实施教育振兴,建设美姑现代化教育的新征程任重而道远。而正是这一桩桩“第一次”,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美姑县中学落地生根,并逐渐发芽,学校正悄然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兼具“颜值”和“内涵” 师生们幸福感不断增强 2022年7月23日,尚在暑假时间,刘信态就从宁波飞到了凉山州西昌市,一下飞机便马不停蹄地走访了美姑县中学西昌校区,与学校原中层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3天后的傍晚,他又从西昌开车三个小时前往美姑县。 “美姑县中是所完中,初中46个班级,高中27个班级,全校有4000余名学生,美姑县老百姓都对它寄予厚望,如何办好这所中学?”一路上,刘信态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到学校后,他立即对美姑县中学的全体教师进行了谈心交流,迅速全面摸透了美姑县中学的办学情况、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校园文化以及办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确立了3年建成规范性完中、10年建成现代化学校的愿景目标。 “小县城要办大教育,穷县城也要办好教育,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刘信态一直坚守的理念。 经过刘信态悉心规划、多方奔走,学校很快建成了“乐美党建示范长廊”,从此有了党员活动室、党建基地、党建阵地。为了营造和谐有力的校园文化,提升校园内涵建设水平,刘信态制定了“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校训,与教师学生们一起设计校徽,创作校歌,开设教工食堂,改建篮球场,在校园里增设图书角,开展“甬凉书香润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了健康饮水工程。 同时,“组团式”帮扶团队推行新老教师帮带,多次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加强本土青年教师素质培养,20多位青年教师有了自己的教学导师,刘信态自己带了3个徒弟。 通过教学管理改革和校园环境改善,刘信态把一件件实事办在了师生们的心坎上,浸润着师生们的心灵。如今,美姑县中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兼具“颜值”和“内涵”,师生们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不忘教育初心 潜心耕耘教学一线 到美姑县后,刘信态夫妻俩都潜心耕耘在教育一线。他的妻子曹丽珍来到美姑县一所小学担任教师。而作为名教师,刘信态将丰富的教学经验带到了美姑课堂。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生活和学习,让老师更好地投身教学和工作,刘信态“对症下药”抓教学,对高一生物和化学学科进行授课。在教师最紧缺的时候,他一周的课时量达到22节。 2022年开学初期,美姑县中学开展了一次“家访促家校联合”教育活动。每到一处,他都逐一向家长们宣传学校全新的教育理念、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安全教育知识和共同教育的方法等。 在对高一(1)班学生吉克金曲的家访中,刘信态鼓励吉克金曲的弟弟妹妹用普通话介绍自己,并写下自己的名字,原本胆怯的妹妹在刘信态的鼓励下勇敢地用普通话介绍了自己。陪同家访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我们每走进一户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有永不言弃的坚持,有点滴进步的欢心,有眼泪交织的苦楚,这让我们对此次‘组团式’帮扶活动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对教育有一种情怀,我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彝族孩子走出大山,去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刘信态以朴素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心愿。不忘初心,默默耕耘,刘信态始终用真心注教育,做一个行走在新教育麦田的真情守望者,散发出了一名“组团式”帮扶教育工作者的光辉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