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介绍 沈金龙 35岁 海曙区石碶街道 栎社小学体育老师 浙江省优秀教练员 海曙区教坛新秀 推荐理由 他在海曙区石碶街道栎社小学担任体育老师,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也是在今年,学校首次获得了市级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的成绩,他的学生即将去巴西参加世界级的田径比赛。他点燃了学生们的体育梦想,让更多的学生带着顽强拼搏的精神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
“恭喜你!要代表中国去巴西参加比赛了!”近日,沈金龙得知了他的学生即将参加世界级比赛的信息,兴奋地和学生道喜。 这个学生叫严子怡,刚刚获得了2023年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券”。而六年前,她只知道,自己的力气比别人大、身高比同龄人高,从来没想过能在体育道路上走得这么远。改变她人生轨迹的,就是她三年级时遇见的体育老师——沈金龙。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看中一棵“好苗子” 助她走向世界级比赛 “哇,这个三年级的小姑娘扔垒球,扔得比男生还远,身高还远远超出了同龄人。”在沈金龙刚接手的三年级体育课上,他一眼就看中了严子怡,“我当时就想,这真是难得一遇的好苗子。” 在后来的体育课上,沈金龙很快发现,严子怡不仅爆发力强,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也比一般学生要快很多。她很快就被沈金龙“锁定”,加入了校田径队。第二年,她代表学校参加了海曙区的田径比赛,被宁波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看中。对方邀请她进行进一步的训练,挖掘体育潜能。 但鼓励一个学生走体育之路并不容易,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并非易事。沈金龙站在该学生的角度,认为体育对她而言是一条更合适的路。他努力给她父母介绍学习体育的发展前景,打消家长的顾虑,“主要是她真的很适合练体育,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去专业学校‘走训’是每周五、周六、周日这三天的时间进行专业训练,一来不会太耽误学习,二来可以对自身的体育素养有更清晰的判断。” 获得了父母的首肯后,严子怡便开始了两年的“走训”,获得的成绩也很喜人。小学毕业后,她便正式进入了宁波体育运动学校进行专业学习。这些年,市冠军、省冠军、全国冠军她拿了个遍,今年即将向世界大赛进军。 每出一个成绩,沈金龙总能接到严子怡和她父母的电话。“没有沈老师,我们严子怡哪会想到学体育啊。”家长感恩地说。 依托学校课后服务 打开学生的“另一扇窗” 严子怡是沈金龙目前执教生涯中在体育道路上走得最远的学生。但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走体育之路,强身健体、增强学生的信心才是沈金龙体育教学的初心。除了上好体育课,他还有每天两小时的课后服务课程需要统筹。下雨天就在室内练习,晴天就在室外练习,从不间断。 学校准备的课后服务“菜单”里有十余项课程,以开展适性教育为目的。课程都是由学生们自主选择的,来上田径课的学生肯定是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他认为自己有责任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的快乐。万一能打开学生的“另一扇窗”,那么学生的人生便多了一种可选择的路径。“我只是在他们心里播下体育的种子,是否能够茁壮成长看他们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人生选择。如果能起到启蒙的作用,那我已经很荣幸了。”沈金龙说。 面对每年的区级、市级比赛,沈金龙都是带着队员全力以赴,不管刮风下雨,从不停歇。2019年暑假,学校田径队正在备战宁波市的田径比赛。当时五年级的田径队队员姜蕾每次尝试背越式跳高,都以失败告终。作为教练的沈金龙又着急又疑惑,“这孩子的弹跳很好,身体素质也不错。如果这个项目不行,能否换一个项目呢?” 沈金龙开始让她尝试跨栏项目。师徒俩每天早训晚训,一对一研究训练手段、琢磨动作方法,还将动作练习的过程拍成视频,一帧一帧地观察动作是否到位。 “说实在的,训练的每一天都是枯燥的,攻栏腿动作以百遍为单位的练习,提拉腿动作更是不计其数的反复练习。 但是成功永远是喜悦的,这个2019年才能跑进决赛的小丫头到2021年成功登顶宁波市女子跨栏冠军。”沈金龙笑着说,他希望他带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把体育场上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用在学习工作上,相信他们不管做什么都能做成。 区田径运动会团体六连冠 他用汗水凝结成不凡的成绩 在沈金龙体育团队的指导下,学校获得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六连冠,今年刚获得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比赛小学组团体第一名。 校长严宏良看到这样的成绩自然欢喜,但他更开心的是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沈老师在我们学校任教,今年正好是第十个年头。不管是严寒酷暑,几乎每天都能在田径场上看到他的身影。今年也是我们学校第一次获得市级比赛的团体第一名。”严宏良表示,学校80%以上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子女,很多都比较内向。而体育比赛场上的胜利,就像一阵宜人的春风从他们面前刮过,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 “他不光振奋了学生的斗志,更把我们全体老师的积极性也带动起来了。这种‘后来居上’的体验让我们都感受到,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严宏良说。 面对创下的不凡成绩,沈金龙自己反而不太好意思细数,他觉得这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人生的起点各有不同,但努力是不会说谎的,体育是最诚实的。看着原本不善言辞的学生们获得第一名时如此喜悦,抱在一起欢呼、喝彩,训练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沈金龙说。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请家委会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