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左至右依次为殷葵州、马雪娇、邓耀豪、夏超、许军国五位老师。记者 张培坚 摄 |
本期嘉宾 邓耀豪:宁波市奉化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级教师,宁波市名班主任 马雪娇:宁波市奉化龙津实验学校语文高级教师,宁波市骨干班主任 夏超:宁波市奉化区西坞中学教师,宁波市新秀班主任 殷葵州:宁波市奉化区居敬小学教师,奉化区优秀班主任 许军国: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思政教研员 如今,多孩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们给家长们带来许多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你是大的,让小的怎么了?”“你能不能学学姐姐?”这些多孩家庭的孩子最讨厌听到的话,你有对孩子说过吗? 上周五晚播出的《班主任茶座》,聚焦多孩家庭中家长们的难点问题:怎样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想让两个孩子建立牢靠的感情,可以适当地把权利和责任交给大宝。”“一碗水端平不是各打五十大板,而是让孩子学会责任和宽容”……现场的嘉宾们妙语频出。 当天的茶座也受到了众多家长的关注,观看人数近30万。“收获满满,一碗水端平很难,但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做!”“表扬大宝也不能忘了二宝!”家长们纷纷留言。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傅卫平 栏目简介 《班主任茶座》秉着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宗旨,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教育学院主办,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联合《现代金报·宁波教育》一起承办,旨在借宁波众多优秀班主任的教学经验,给广大家长提供有益的育儿指导。 本期《班主任茶座》由奉化区教育局、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协办。 对同一批学生进行为期四年的问卷调查 发现“大宝”对“二宝”包容度正在降低 班主任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多孩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出现“退行行为”。如果撞上了孩子的“叛逆期”,就更容易让家庭生活“一地鸡毛”。 马雪娇是小学老师。前段时间,他们和周边几所学校一起,对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200位学生当中,多孩家庭占比57%。其中是“大宝”的占61%。“在问卷中,学生列举了和弟弟妹妹相处时,最讨厌父母的行为。最多人提到的,是父母拿自己和兄弟姐妹做比较,以及偏心。” “有学生在问卷中写道,‘家里有好吃的,总是先给弟弟,弟弟不要了才想到我’‘如果我心情不好,爸妈是不会察觉的,但是如果是妹妹心情不好,爸妈马上就会发现。’”马雪娇表示,在问卷中,这种“埋怨”很普遍。通过问卷也不难发现,大宝对弟弟妹妹的包容度正在降低。 为什么说是在降低呢?马雪娇说道,四年前,学校做过一项课题研究,对同一批孩子做过问卷调查。“当时,有80%的孩子对弟弟妹妹的到来表示欢迎,甚至不少孩子把拥有弟弟妹妹当作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但四年后,这些孩子不复曾经的期待,取而代之的是内心不平衡、委屈、不满。 夏超作为初中老师,表示这种现象在初中生中也同样存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很多孩子会经历“叛逆期”。这时如果再撞上二胎问题,那么解决起来会特别棘手。 “这样的例子我碰到过好多个。以前我教过的一个女生,小学时候表现非常优异,但初中的时候因为家里多了一个弟弟,父母就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弟弟身上,只给予姐姐物质上的满足。在初二暑假,她离家出走了。直到我们找到这个女生,她的父母都还不明白,为什么女儿会成了这样。”夏超说。 邓耀豪接过话茬说道,除了上述问题外,他还发现,在多孩家庭中,“大宝”容易出现“退行行为”。“像我们家老大都上小学了,有时还会‘嗯嗯啊啊’地模仿婴儿说话,还要在我身上蹭来蹭去求抱抱等。这其实是大宝看到了幼小的好处,所以才会模仿和二宝一样的举动。” 邓耀豪提醒家长,这种现象发生时,家长要多多包容老大的退行行为,这是大宝在发出信号,要么是表达他的需求,要么是表达他的情绪。 表扬了一个,可能会打击另一个 父母要考虑到在场所有孩子的感受 看到了多孩家庭的问题后,嘉宾们便开始追根溯源。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在多孩家庭中的幸福感下降了呢? 邓耀豪认为,除了父母工作忙导致陪伴少等客观原因外,更多的还是因为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邓耀豪举了两个家长常犯的错误的教育方式。 一个是从“家长”角度出发,缺少从“孩子”角度思考,没有考虑孩子的接受水平。比如,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总是充当法官或导师的角色,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缘由,就让孩子做这做那,这只会激化矛盾。 第二个是父母要考虑在场所有孩子的感受,不能表扬了一个,却忽略了另一个。“比如,当哥哥获得了‘每月之星’,家长表扬时可能会说,‘哥哥真优秀,是爸爸妈妈的骄傲’。这句话没错,可是,妹妹可能会想,‘难道我就不优秀了么’。表扬哥哥的次数要是多了,可能会给妹妹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每个小孩子都有想得到认可的需要。” 邓耀豪表示,这个时候应该把妹妹做得比较好的事情也表扬一下。“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不要说带有比较的表扬,比如‘你看哥哥就是比你优秀’这样的话,就是在表扬中暗藏了对另外一个孩子的批评。” 表扬的时候要顾全另一个的感受,那批评的时候呢?马雪娇补充道,尽量不要当着二宝的面去批评大宝。“‘首孝悌,长幼序’,要树立大宝的威信,引导他去爱护弟弟妹妹,这样才能实现‘兄则友,弟则恭’的理想关系。” 适当把权利交给“大宝” 让两个孩子自主建立“亲密关系” 很多家长总以为小的需要照顾,习惯了把“你是大的,应该让让小的”这样的话挂在嘴边。马雪娇表示,如果家长们换一种思维方式,不要命令大宝应该做什么,而是让他自发地去爱护弟弟,让他自己去做决定,那么这会让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更加牢固。 “比如父母买了孩子喜欢吃的点心,首先交给大宝,让大宝去分给小宝;节假日出去玩的时候,先征询大宝意见。如果二宝有不同选择的时候,让二宝去跟大宝商量。”马雪娇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孩子便学会了如何沟通。既满足了大宝受重视的心理,又让二宝知道要尊重大宝。” 许军国提到了心理学上的“责任分散效应”,与马雪娇的观点异曲同工。即,如果要求某个人单独完成任务,他就会带着很强的责任感,但如果在群体中,那么个人的责任感就不强了。“多孩家庭中也是如此,碰到事情,孩子们可能会相互推卸责任。因此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共同承担责任。‘一碗水端平’不是让家长半斤八两地去对待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在同伴生活中体悟责任和宽容,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性与道德。” 英国作家毛姆说过,“年长者最大的修养,就是控制住批评年轻人的欲望”。依赖父母是孩子的天性,但孩子注定要远行。当他们学会了责任和宽容,就会走得更好、更远。“家长本身也是‘碗里的水’。多孩家庭,家长要‘端平一碗水’,需要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许军国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