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诗词雅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5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诗词雅会云课堂晒作业啦(三)

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诗篇 让“诗圣”杜甫光焰万丈

    宁波诗词雅会云课堂第三课,我们邀请了宁海县桃源中心小学的林华烨老师,她带着同学们走近杜甫,走近这位用诗歌照亮生命的“诗圣”。今天就来看看同学们交的作业吧。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徐徐 整理

    小思考

    走近杜甫:

    你最喜欢

    他的哪一首诗?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杜甫的诗,如《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你最喜欢哪一首?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你可以查一查资料,找一找杜甫写这首诗的相关背景,试着走进当时诗人的内心,写一写你从诗中读出来的杜甫。写一篇小短文,300字左右。

    悲天悯人“圣人心”

    宁海县桃源中心小学406班 叶一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时写下的一首诗,是杜甫诗歌中的典范之作。

    杜甫生活在晚唐,经历了“安史之乱”,最终来到成都,投亲靠友,在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那一年秋天,大雨滂沱,狂风把屋顶上的三层茅草刮到了池塘里和树上,杜甫本来就年老,捡回茅草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加上南村的顽劣孩童当着他的面抱走了茅草,杜甫气急败坏地大喊:“还给我!”可是,杜甫嘴巴都喊干了,那些顽童也没把茅草还回来,他只好拄着拐杖坐在院子里叹息。

    在这个没有屋顶的晚上,天空黑压压的,突然一道闪电划空闪过,接着只听一声响彻云霄的闷雷,雨像麻线一样从天上飘落下来,屋子里没有一处干的地方。杜甫想到自己颠沛流离,面对狂风破屋,面对群童顽劣,面对黑夜淋雨,心中充满焦虑、无奈、痛苦。但是,杜甫在倾诉了自己的苦之后,诗中第四段直接抒发了他忧国忧民之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此时,杜甫想到的不再是自己,而是希望天下寒士都能有一个安身之所,诗人悲天悯人的“圣人心”由此可见一斑。

    杜甫中晚年的生活悲惨至极,不过,正是他那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才使他名垂千古。

    林华烨老师点评:一个四年级孩子,敢选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无疑是勇敢的。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全诗共171个字,小作者通过解读诗意的方式再现了诗人所描述的画面,狂风破屋,群童顽劣,秋夜屋漏。之后,小作者笔锋一转,点出了第四节诗人“直抒忧国忧民之情”,凸显诗人“悲天悯人”的“圣人心”,全文无论是描写还是解读,都很到位。

    他用28字写出了万千感慨

    鄞州区德培小学604班 周辰伊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久堂前几度闻……”这是“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短短的28个字,却记载了杜甫40年经历的沧桑巨变,世事离乱。

    诗中的杜甫和李龟年曾经是在“岐王宅里”“崔久堂前”常见的故交,当时李龟年已是著名的宫廷歌手,杜甫是崭露头角的少年诗人。之后两人各自辗转漂泊,在落花时节再次相逢于江南。曾经才华横溢,对未来踌躇满志的两位故友,在这样的境遇下重逢,他们不禁感慨万千。把酒言欢之际,他们的心头不禁浮现这些年经历的一幕幕……

    这些年,杜甫仕途不得志,又赶上“安史之乱”。成都的一段时光不过是暂时的安稳,他依靠的友人相继离开或去世。此时,杜甫已59岁了,穷困潦倒又体弱多病,靠摆摊卖药求生。而李龟年,比杜甫还年长,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

    曾经意气风发的两个知已,这些年经历了战火、漂泊和太多世事的变迁,人生已是暮年,境况悲惨。此时江南正是美好的季节,但在杜甫眼中,有种凄美的落寞。这些年,即便自身遭遇种种不如意,但这位诗人的心中时刻记挂着整个国家和苦难的人民,他对祖国发自心底的挚爱从不曾停歇。就在写完此诗半年左右,杜甫在湘江的一艘小船中去世……

    诗中对故友重逢的情景没有描写,我却从中感受到很多。我读出了一位饱经风霜、历经桑沧的杜甫;读出了一位才华横溢、生不逢时的杜甫;读出了一位忧国忧民、心绪不平的杜甫,更读出了一位抱负远大、壮志难酬的杜甫!这样的杜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林华烨老师点评:《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七绝中写得最好、最至情、最意味深长的一首。小作者由诗句引入,娓娓讲述杜甫与李龟年相识于少年的友情,以及老年时最美却最沧桑的遇见。结合历史背景,深入解读,小作者读出了诗中“故友重逢”之外的世事无常和变迁更迭,颇有深度,颇有见地!

    草堂三五里,诗史数千言

    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云石校区504班 余逸辰

    指导老师 张优群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从唐代至今,李杜的诗篇在多少人口中吟诵啊。

    七岁能作诗,开口咏凤凰,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少年神童杜甫,万万没有想到,日后的他竟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求官路上,“安史之乱”爆发,大唐乱得一塌糊涂,朝廷乌烟瘴气,如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于是,他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正是对那段战火连天的历史的真实写照,浸透了多少人的血和泪。

    仕途的不顺,生活的贫穷,没有把杜甫打倒,他用“三吏”“三别”记录了那个时代里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虽然生活在无情地打压这瘦小的老头,但内心的豁达仍然让他找到了生活的点滴乐趣——“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终于,他盼来了胜利的消息,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写下了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回家成了他当时急切的盼望,但最终他客死在了颠沛流离的回乡路上。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杜甫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精神却被代代传颂。

    林华烨老师点评:小作者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开头,以“七岁咏凤凰”“再使风俗淳”呼应云课堂中所学,有吸收习得,也有学以致用。从《兵车行》到“三吏”“三别”,再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小作者从杜甫的诗里,走近杜甫,看见了杜甫真实的生命体验与浓烈的家国情怀。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