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游中学、学中游。通讯员供图 |
|
美术组同学对景写生,画干栏式建筑。通讯员供图 |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沈国军 方媛媛)悠悠河姆渡,浸润着民众的创造;苍苍车厩岗,延续着历史的传承。 近日,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按年级分批次开展了研学活动,其中四到六年级学生走进余姚市河姆渡文化遗址,了解原始部落文化,参与丰富多彩的农事体验,开启快乐研学活动。 绵绵细雨没有浇灭学生研学的热情。沿着林荫小道,孩子们缓缓走到河姆渡遗址。他们被一段段其貌不扬的木头所吸引,围在一起轻声议论:“这是什么?为什么要放在这里呢?”“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七千年前的木头。”带队的教官介绍。 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址。“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就开始使用榫卯结构建造房屋。榫卯结构的凹凸咬合非常紧密,且结构不易被破坏,这就大大提高了屋顶桁架的承重能力以及稳固性,可以说是我国木构技术史上一件伟大的发明。”在干栏式建筑前,带队的教官向小朋友们解说。 “哇,好高啊,这些都是七千年前的陶罐啊?”现场,同学们对着一面墙惊呼起来。馆内工作人员介绍:“此刻我们看到的是河姆渡4个文化层,相互叠压、内涵丰富,堆积层厚达4米。最古老的第四文化层大约在7000年前。” 同学们了解到,经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石器、玉器、木器等生产工具、生活器具,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木构件和其他动植物遗骸,为“稻作文化起源于中国”提供了充分丰富的实证。 在农耕文化印象馆里,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围着各种农事用具热烈讨论着。沿着参观线路往里走,里面展示了河姆渡十大特色农产品,同学们带着好奇的眼光这看看、那瞧瞧,尤其是甲鱼农民画与农耕机器模型,深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年糕也是河姆渡的一大特色,河姆渡镇充分利用地域历史渊源、生态环境优势和稻作文化优势发展年糕产业。压平、放馅、捻边……同学们在农民奶奶的指导下开始了年糕饺的制作,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活动尾声,孩子们学着大人们撸起袖子、卷起裤腿,一头扎进地里,体验农耕文化和农耕生活。一张张笑脸,一个个跃动的身影,成了5月美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