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6月02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谨防教育APP成“增负”工具

    孩子中午不午睡,扣分;坐姿不正确,扣分;周一不穿礼仪服,扣分……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款覆盖3000万学生的教育类App“班级优化大师”在全国部分中小学校应用甚广。这款App记录学生在校的很多行为表现,并通过加减分给学生排名,公开评比。有的学校排名结果还与评先评优挂钩。不少家长、学生对此产生新的焦虑。

    (5月30日《半月谈》)

    客观而言,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是方向也是趋势,为破解长期存在的教育评价难题提供新的可能。就实践看,目前市场上的不少教育APP确实为教育开辟了新场景,不仅方便了学校和老师的管理,而且对学生和家长而言,也起到便利学习、减轻学习量等方面的“减负”作用,得到了家校和社会的肯定。

    但遗憾的是,也有少数教育App,由于自身缺陷或被过度使用等,使得它们有意无意成了损害乃至坑害学生或家长的恶劣工具,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以此次媒体报道的“班级优化大师”为例,由于其自身功能设计的泛化以及管理上的不足,在校园和家长中间推广使用过程中,一方面被一些学校和老师过度利用,设置了不少并不科学的加减分项目,时刻为学生在校表现打分、排名,且还与评先评优等挂钩,造成不少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而这,显然与此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教育类App不得与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的规定不符。

    此外,由于该App在使用功能上进行了分类,有的项目如家长查看班级学生排名等,就必须付费,而由于家校关系的特殊性,一旦学校或老师要求使用这一App,就等于变相强制家长付费。这给App经营者带来收入的同时,却给家长和学生的带来了变相“增负”。

    此外,教育部2018年就明确,各地要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首先要把好选用关,严格审查App的内容及链接、应用功能等,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

    实践一再证明,目前很多新兴的技术和工具都具有“双刃剑”的问题,教育领域也莫不如此。这些工具应用得当,可能有助于开展教学工作,但若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则可能带来反作用,得不偿失。

    针对“班级优化大师”教育App被异化成“增负”工具现象,相关经营者应进一步主动优化该App的功能,学校和教育部门等要切实履行引进教育类App的主体审查和日常监督责任,不但要把合适的教育类App引进校园和班级,而且还要把它们限定在合理合法合情的范围内使用,让其真正发挥便利促进作用。

    余明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